環境保護

台中市要蓋企鵝館推廣觀光,生態學者及地方生態文化工作者指出,企鵝館未結合在地生態;高美溼地豐富多元生態,不輸企鵝。
一項研究顯示,各國政府一年需耗資800億美元來遏止瀕危動植物的滅絕,是目前所花金額的好幾倍,但只及去年發放給銀行家獎金的一半。
澳洲研究團隊今天表示,他們已發現1種有效殺死毀滅性棘冠海星的方式。
研究顯示,溫室氣體排放量隨經濟發展增加,但衰退來襲時,減排的速度並不會像增排的速度那麼快,這或許與人們持續過著榮景時的較高碳排生活型態有關。
歐洲聯盟執委會主管能源事務執委歐汀納,公布歐盟會員國核電廠壓力測試結果,估計至少得耗費數百億歐元,修補145座核電廠的缺失,但沒有建議關閉任何一座核電廠。
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因為風暴、有毒海星以及與氣候變遷有關的白化,過去27年來,澳洲大堡礁的珊瑚覆蓋率減少超過一半。
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今天表示,台塑六輕4.7期環評案結果不會改變,將請經濟部進一步了解台塑是否提行政訴願。
環保署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今天認定,六輕工安事件對附近養殖漁業和空氣品質有不良影響;要求開發單位依規定提因應對策。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園區步道認養,獲得民間團體的支持,至今已有6個團體單位簽約認養10條步道。
台灣自2009年啟動的「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結合民間企業設備,以陸、海、空三維角度,提供抗暖化研究全面性的數據。
桃園環保局今天查獲龜山高砂紡織廠鍋爐重油外洩,污染南崁溪,依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限3天改善,最高處新台幣30萬元罰鍰。
今天刊登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研發出1種碳捕捉的新材料,可捕捉與封存電廠排放的碳,克服抗暖化計畫的部分障礙。
在此我將代表西片石吉路(客家皇帝張璉故鄉,打「情秋」的地方)村寫一封致全饒北鄉親的公開信,請大家支持聲援!
美國科學家今天警告,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北極海冰縮小到有紀錄以來的最小面積,把世界帶向「未知的領域」。
科學家今天發表的研究顯示,隨著人造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上升,拯救全球珊瑚礁免於氣候變遷傷害的機率正不斷下降。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團體今天說,六輕環評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核算值非實際排放量,環保署應重開環評大會,撤回六輕擴廠案。
台北市環保局今天在南港區麗山公園,舉辦四分溪封溪護魚2週年戲水清溪活動。環保局長吳盛忠說,四分溪已復育有成。
颶風、海嘯、暴雨和地震等自然災變頻仍。聯合國大學環境與人類安全研究中心指出,地球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災變風險愈來愈高,而南太平洋的島嶼是風險最高的地區。
根據今天刊登在「自然」(Nature)科學雜誌的研究,有些全球暖化的電腦模擬可能高估了乾旱風險。
(大紀元記者于婉蘋台灣基隆報導)2007年期間,世界原油價格從65美元一路大漲至每桶價格135美元,同時也創下歷史的新高。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陳衍昌是臺灣最早以藻類研究「生質能源」的學者,陳衍昌表示,臺灣的自產能源幾乎是仰賴進口,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可預見臺灣自產能源的比例將持續下降。海藻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生長快、產量高、生存能力強,通常只需日...
研究今天指出,愛吃海膽的海獺是保護海洋小幫手,能避免阿拉斯加州水域累積酸性二氧化碳。
多名出席週二(11日)在韓國濟州島召開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的自然生物保護科學家,在大會上公佈由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8千多位生物學家,共同研究編列的「最新世界100種瀕危生物名單」。與會的科學家同時大聲呼籲世人,應立即採取行動保護這些受威脅的珍貴物種,否則牠們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便會走向滅亡,而從地球上永遠消失。
研究今天說,如果全球要達成在2020年前避免讓瀕危物種滅絕的目標,像是牙買加岩鬣蜥等沒什麼人聽過的不知名動植物,必須更加好好保護。
專家小組今天公布報告指出,快速惡化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威脅到全球穩定,應列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Security Council)與全球領袖的優先事項。
高雄市於農曆7月推動的「以功代金、環保減碳」活動,截至今天共集中收運紙錢385公噸,以功代金善款約新台幣55萬元。
台北市環保再生創意協會今天舉辦「921世界和平日 愛,拯救地球公益演唱會」記者會,金曲獎歌后許景淳現身高歌響應環保。
英國衛報報導,水資源科學家認為,面對水資源匱乏、全球人口攀升的挑戰,人類應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食,才能避免食物短缺。
(大紀元記者韓婕編譯)科學家27日表示,北冰洋的冰層面積縮小至有衛星記錄30多年來的歷史最低位。
太陽能研究機構NPD Solarbuzz最新報告指出,由於美國加州補助政策得宜,可望引領美國太陽能發電市場走向自我延續,逐步擺脫對補貼政策的依賴。
(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報導)在全球各地面臨石油危機下,目前台灣有99%以上的能源仰賴進口,使用發展再生能源、推展綠色產業,除了成為未來國內自主能源發展方向,對於環境保護、環境永續更有長遠的益處。工研院產經中心產業分析師鄭婉真表示,再生能源發展將帶動大型儲能需求,儲能技術成為未來再生能源電網所需的重要技術。
共有約 294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升溫,航運業成為最早出現反應的經濟前線。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關稅後,自中國駛往美國的貨櫃運輸量大幅下滑,全球多家主要海運商紛紛縮減船型、取消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