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必 赢

環境保護

東京電力公司處理福島核電廠問題的能力,越來越令外界擔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表示,政府將採取及時且全面性的步驟,清理受到重創的福島核電廠。
日本最後還在運作的最後兩座核子反應爐,其中1座將在今天關閉,另一座關閉時間則是本月稍晚。鑑於日本民眾對核電的敵意,目前還不知道何時有望重啟。
(大紀元記者林南綜合報導)位於尼泊爾中部和北部的莫斯坦王國(Mustang), 發現數千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人造天空洞穴。它們千姿百態, 隱藏在喜馬拉雅山脈裡, 屹立在懸崖邊,距離地面155英尺高,至今,甚麼人曾居住於此,如何進出洞穴,仍是一個謎。一個探險小組對此進行幾次實地考察與研究,曝光了這些神秘的洞穴。
研究報告今天說,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產生排放物,讓海洋變得更酸,導致海洋釋放出更少能協助地球免受輻射影響的氣體,因而加劇全球暖化。
(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最近一期《考古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在內華達州金字塔湖印第安人保留地(Pyramid Lake Indian Reservation),古代北美洲居民在一大堆石頭上雕刻了很多巖畫,距今有一萬年到一萬五千年的歷史。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氣象廳表示,沖繩(琉球)南方海域本月上旬海面平均水溫超過攝氏30.3度,平1998年創下的最高溫紀錄。高溫若持續,珊瑚可能白化死亡。
德國和西班牙科學家今天表示,吸熱能力強的溫室效應氣體將讓全球溫度上升,2020年以前,受熱浪侵襲的範圍可能擴大一倍,未來幾十年也會持續擴大。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僅地球升溫,極端天氣事件如長期乾旱、熱浪、暴雨和強風暴,可能變得更加頻繁。這些極端氣候事件是否能導致陸地生態系統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加劇氣候變化一直是氣候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極端氣候事件下陸地生態系統每年減少吸收11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這相當於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臺灣基隆報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所率領的研究團隊,領先全球,找到珊瑚生殖細胞發育生長重要機制,這項研究成果受到國際肯定,是全球首度在「非兩側對稱」原始動物的發現研究結果,對於瞭解珊瑚的生殖機制及如何啟動生殖細胞的發育是非常重要的,對於調控珊瑚的生殖及進行珊瑚的復育,未來可能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環保署修正環評書件審查收費辦法,將大幅提高環評審查費用,另增列特大型開發級距,依規模不同訂不同的審查收費標準。
海鱺這種魚不論碰到螃蟹、烏賊或小魚都是不客氣的吞下去,或許因為如此,海鱺味道特別鮮美。但是美國科學家卻希望吃葷的海鱺改吃素,到底為什麼?
(大紀元記者朱文綜合報導)氣候兩極化反應,一些地區經受53.3℃高溫肆虐的同時,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大陸等地8月初卻遭洪水侵襲,數十人死亡,大批民眾無家可歸。俄國總統普京10日證實,嚴重洪災已造成超過30億美元的損失。氣溫不斷破表飆高,氣象專家不得不承認人類反傳統活動很大程度加大了炎熱天氣的出現。未來極端氣候可能會愈發頻繁,熱浪可能更多、更強烈。
波特蘭郊區公園草地旁邊,三兩成群的小朋友今天下午圍著一個比他們都高的巨型垃圾桶,好奇地討論著他們剛丟進去的果皮到哪兒去了,頻頻掀開很像郵筒掀蓋的垃圾桶蓋查看。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最近一個月,120餘只寬吻海豚在美國東海岸(美國大西洋中部海岸)上擱淺,大多海豚已經死亡。美國聯邦科學家們稱這些死亡事件「不尋常」,正在調查原因。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們週四(8月8日)在電話會議上通報,7月份擱淺的海豚數量高於平均水平七倍多。
(大紀元記者朱文綜合報導)8月7日,科研人員宣布重啟停擺的禽流感變異病毒試驗,將製造變異的H7N9禽流感病毒,以評估該種禽流感病毒導致致命性全球大爆發的風險。外界恐慌一旦外洩將導致全球流感大爆發。專家稱研究危險大於益處,停止研究即是拯救人類。
澳洲最新研究指出,瀕臨絕種的綠蠵龜,吞進人類廢棄物的情形更甚以往,其中包括可能致命的塑膠製品。
南韓最近開始測試1條長12公里的「充電馬路」,電公車一邊開,地底電纜一邊就能為車子充飽電。
台中市政府正在研擬低碳城市發展自治條例草案,副市長蔡炳坤今天說,將禁止商店使用保麗龍餐具及飲料杯,違者開罰。
根據德國與瑞士科學家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地震可震裂海底甲烷氣囊。甲烷是強效溫室氣體。
環保署今審查土城彈藥庫政策環評專案小組第4次審查,會議結論要求開發單位正面回應相關問題後,始得送交環評大會討論。
(大紀元記者馬穎慧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澳洲頂尖科學機構發明了幾種利用微波或高能粒子殺死新鮮水果和蔬菜中害蟲和昆蟲的機器。這種微波殺蟲的技術可以代替農民在農產品成熟後所使用的有毒化學用品或殺蟲劑。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12名不同國籍的成員今天清晨5時闖進法國南部德龍(Drome)地區的特里卡斯坦(Tricastin)核電廠,拉開標語抗議核能發電,遭到警方逮捕。
8月資訊展將開幕,環保署今天提醒民眾,汰舊換新電腦及周邊產品時,應妥善回收勿隨意棄置,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主辦單位與警方表示,數十名綠色和平組織活躍分子今天凌晨闖入法國南部核電廠,展開反核能標語。
德國人顧安德(Andreas Gursch)長期在台灣推動再生能源等觀念,今天獲頒發永久居留證;顧安德戲稱,未來想選里長。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環保團體,質疑未經固化的焚化爐飛灰掩埋在南星計畫填海造陸區,造成汙染,今天要求環保署採樣化驗。
一艘行經北極圈冷岸群島(Svalbard)的郵輪,日前碰上幾隻年幼的北極熊,其中一隻面對泊岸的龐大船身不但不覺得害怕,反而做出雙掌推船的動作,似乎是想把入侵其棲息地的人類趕走,此一舉動值得人們深省。
雲林縣長蘇治芬今天表示,濕地法甫通過,雲林成龍、椬梧濕地將力爭升為國家級濕地,以維護永續發展。
歐洲聯盟原定6月下旬進行關於降低汽車廢氣排放標準的表決,但因為德國杯葛而展延到10月。一向強調對抗氣候變遷的德國,為了保護本國汽車工業而抗拒降低標準。
環保團體今天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早該推動對抗氣候變遷計畫,且這項計畫似乎緩不濟急。
共有約 294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烏克蘭國防部長魯斯泰姆‧烏梅羅夫(Rustem Umerov)表示,烏克蘭和美國官員週日(3月23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