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

美中展開了激烈的登月競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表示,他預計美國宇航員將在中國之前,於2025年或2026年成功登陸月球。
NASA於11月16日發布了位於暗雲L1527中的一顆原恆星的照片,其中的細節前所未見。韋伯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對拍攝這張照片並將其絢麗的色彩呈現出來起了關鍵作用,因為這個金牛座恆星形成區域的熾熱雲層只能在紅外光下被探測到。
雖然會吞噬恆星,且被人們稱為黑洞,但其實黑洞也會散發一些宇宙中最燦爛的光芒。11月23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的新研究,終於為黑洞究竟如何製造光提供了解釋。
美國宇航局(NASA)的獵戶座太空艙發回了壯觀的月球圖像。在阿爾忒彌斯I號(Artemis I)任務最接近月球期間,該航天器在距離月球130公里(80英里)之處,拍下了月球表面的圖像。
美國宇航局的獵戶座飛船(Orion)於週一(11月21日)早上成功地飛至距月球表面 130 公里的範圍內,並將於週五進入一個特定的月球逆行軌道以進行下一步的多項測試。它預定於12月11日返回地球並墜入太平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一代登月火箭,已於週三(11月16日)稍早從佛羅里達州成功升空,開始本次的無人航行。這標誌著NASA正式展開了重返月球的探索計劃。
天文學家新發現一個黑洞,為至今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它的體積大約是太陽的十倍,且與地球只有1,600光年的距離,就整個宇宙範圍而言,距離已經相當接近了。但研究員相信,宇宙中一定還存在著其它距離地球更近的黑洞,只不過至今仍未被探測到。
一個埋藏在南極冰層中的巨大天文台幫助科學家們捕捉到如幽靈一般的中微子,並將其來源追溯到一個距離地球約4700萬光年的星系中心,為研究暗藏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天體物理學一般認為宇宙已有130億歲,因此12年在宇宙歷史中就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但是美國宇航局(NASA)10月18日發布的一部縮時視頻卻顯示出過去12年中發生了多少巨大變化:恆星們亮度發生劇烈震盪,小行星們在太空中飛奔,黑洞們因吞噬氣體及塵埃而發出宇宙焰火。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神秘的中子星比以前設想的要輕得多,這破壞了我們對恆星物理學以及恆星演化的理解。有趣的是,它可能主要由夸克組成。這一新發現可能會改寫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黑洞可以吞噬恆星是相當普遍的認知,但很少聽說黑洞進食後還會「打嗝」。哈佛天體物理中心的一份新聞稿,描述了研究人員發現黑洞吞噬恆星三年後以一半光速噴射物質時的震驚。
美國宇航局(NASA)剛剛向其計劃發往火星並取回岩石樣本的航天器的隕石防護罩發射了一批「微型子彈」。但這不是在進攻,而是在防衛。鑑於從火星帶回樣本是NASA迄今為止最被關注的項目之一,因此需要確保飛行器完好無損地返回地球。該飛行器目前仍處於建造階段。
早在 2017 年,科學家就觀察到兩顆中子星相撞時的壯觀景象。由於所搜集到的大量數據及其複雜性,科學家們至今才能最終分析並理解這些數據。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兩顆中子星合併後被拋向太空的物質噴流的速度似乎達到了七倍光速。
自7月以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持續為我們提供一幅幅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太空圖像。週三(10月12日),韋伯再次給我們帶來驚喜。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銀河系冥界」,其中充滿了之前是大質量恆星後來成爲黑洞和中子星的殘骸。因此,研究人員稱這一新的發現爲「銀河墓地」。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週二(10月11日)宣布,其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成功改變了數百萬英里外一顆小行星的軌道。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與孤獨的太陽不同,大約有一半的恆星保持著同另一顆恆星的長期的、類似「天體婚姻」的相伴關係,共同在一種被稱為「雙星系統」中相互環繞。
即使是星星最終也會死去,甚至也需要最後的安息之所。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尋找這樣一個地方,尋找已經坍縮成黑洞或中子星的遠古恆星的遺骸。
在美國宇航局(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發布的一張新圖片中,一個離地球2,900萬光年的耀眼螺旋星系得以再現,清晰程度「前所未有」。
奧地利天文攝影師傑拉爾德·雷曼(Gerald Rhemann)這次真的超越了自己,拍攝到一張令人讚歎不已的彗星照片,在繁星似錦的夜空下,它長長的彗尾益發曼妙動人。
週一(9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航天器,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撞向一顆小行星。這是一次為了在未來面對「小行星撞地球」的致命威脅的那一天,而進行的一次前所未有的「保衛地球」的演練。
美國宇航局(NASA)週三(22日)發布了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海王星新的圖像。這張圖是過去三十年來拍攝到的最清晰的「海王星環」照片。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最近發現一個謎團:它拍攝到一顆明亮恆星射出的光環呈現『似圓又方』的形狀,而非常見的圓形。
NASA週二(9月6日)發布來自其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最新圖像,名為「宇宙狼蛛」(Cosmic Tarantula)的恆星孕育區中數以萬計的年輕恆星赫然在目。
週六(9月3日),肯尼迪航天中心準備第二度嘗試發射美國宇航局(NASA)的新一代登月火箭。
週四(9月1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首張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遙遠太空直接圖像。圖像展示的是一顆系外氣態巨行星,沒有岩石表面,不適合人類居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於週一(8月29日)測試為「阿爾忒彌斯」(Artemis)登月計劃執行發射任務的重型火箭,預計屆時將有很多人觀看。
7月中旬,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首次捕捉到的一系列宇宙圖像。8月初,NASA再度公開幾幅車輪星系的迷人影像。而上周,又陸續發布了數張美麗的木星圖片,使全世界的人們大飽眼福。
NASA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已經明確捕捉到證據:一個系外行星大氣中存在二氧化碳。研究人員表示,該發現「跨越了系外行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門檻」。韋伯在未來十年將對各種行星進行此類測量,以了解它們的起源和演變。
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在2025年底將宇航員送回月球,並希望在月球上收穫大量的冰。NASA近日公布了13個可能的著陸區域,它們都位於月球南極附近,並且多處於陰暗的隕石坑的邊緣或山脊上。行星科學家認為這些隕石坑含有冰層和其它各種可用的資源。
共有約 412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