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

在對銀河系進行全面觀測後,天文學家發現了數百條指向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神秘宇宙線。這些奇怪的細絲,每條都在太空中延伸了 5 到 10 光年,如此形成的「點」和「線」猶如宇宙層次上的摩斯電碼(morse code)。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專門負責研究政府所謂「不明空中現象」(通常稱為UFO)的小組週三(5月31日)首次舉行公開會議,討論自去年成立以來的調查結果。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一顆罕見的彗星,而且在其周圍出現了水蒸汽。這是人類首次在主要小行星帶中探測到水蒸汽,這表明太陽系早期的水可能以冰的形式存在於主要小行星帶中。
科學家們首次觀察到一顆在晚年時膨脹的恆星,一口氣吞噬了一顆類木行星,然後打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嗝,將一些物質噴入太空。 路透社報導,研究人員週三(5月3日)表示,這顆恆星處於紅巨星階段的早期階段,也就是生命後期,因為它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恆星尺寸也開始變大。隨著恆星的膨脹,它的表面到達了註定要毀滅行星的軌道,隨之而來發生了一起吞嚥行星的宇宙慘劇。 這...
美國宇航局(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將敏銳的目光,投射到另一個恆星系統,並在這個系統的一顆岩石行星附近探測到神祕的水蒸氣,這可能標誌著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一顆岩質系外行星的大氣層。
天文學家最近觀測到有史以來最亮的一次爆炸。此次爆炸被正式名稱為GRB 221009A,暱稱是「BOAT」(brightest of all times),它是一個伽馬射線暴(GRB),即:一顆巨大恆星死亡時產生的高能閃光。天文學家稱,BOAT事件很有意義,因其打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即使是最高的樹、最大的藍鯨,甚至閃閃發光的巨大恆星都曾經是嬰兒。原始恆星(protostar)是熾熱的能量核心,有朝一日會變成恆星和星系。宇宙歷史上的初創時期,即數十億顆恆星和星系在大爆炸後形成和聚集的時期,至今仍超出人類的理解。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最新數據讓我們對宇宙如何演化至今這個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理解。
目前的宇宙學理論認為,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在一場大爆炸中拉開了序幕。砰一聲巨響推動了一切,並將最早期的宇宙物質散佈到太空之中。其中一種物質叫做「引力波」,而強大的引力波在特定條件下能將引力能量轉化並產生光。
SpaceX週一(4月17日)將試射史上最強大的火箭,無論成功與否,這都代表了人類嘗試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的重要里程碑。
一個不見蹤影的怪物正在太空中狂奔,而且沿途留下了一條長達20萬光年的新生恆星帶,直徑足有我們銀河系的兩倍大。首次發現它的科學家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在一場三角關係中成爲局外人後開始橫衝直撞。
在於2022年拍攝了被譽為「數十年來最好的海王星照片」之後,美國宇航局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高能鏡頭,對準了太陽系的另一個冰巨行星——天王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突然改變了其噴流的方向,並直接指向地球。
科學家幾十年來一致認爲,金星沒有什麽地質活動,是個死氣沉沉的星球。但最新相關天文數據分析表明,金星上有火山在活動,噴發熔岩改變其地質特徵。
美國宇航局(NASA)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人馬座中一顆恆星死亡前蛻變爲超新星的瞬間。這張照片因為能夠更多地闡明星座、行星和整個宇宙的起源而備受讚譽。
天文學家近日發現宇宙之中存在富含金屬的年輕星系,令科學家驚訝。
新研究顯示,巨大黑洞可能為暗能量及宇宙加速膨脹的起因,不過仍需進一步驗證。
週四(3月2日)清晨,SpaceX公司成功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一枚火箭,將四名宇航員送到國際空間站(ISS)。
美國天文學家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展開了針對宇宙早期階段的研究,並有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發現。
一項針對銀河系的星系平面所做的大規模調查以驚人的細節揭示了33.2億個宇宙天體。
對住在地球上的我們來說,太陽就是一顆高高掛在天上持續發光發熱的火球。然而在大約11年的太陽週期中,太陽的活動其實是變化相當劇烈地的。從太陽活動極小期發展至極大期,太陽黑子和閃焰等活動的次數也會逐漸增加,這也使事情變得愈發有趣。
近期科學家於木星周圍新發現了12顆衛星,使木星成為目前太陽系中擁有最多衛星的行星。
當地時間週一(2月13日)凌晨3點,一顆1米寬的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法國與英吉利海峽之間的夜空中爆炸,使其看起來比月球還要明亮耀眼。
介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某個地方,小行星「16靈神星」(16 Psyche)繞著太陽運行。NASA計劃10月1日前往那裡,旨在探索靈神星上是否富含可供開採的金屬礦物質。
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弦理論的物理學家認為這個世界應該不僅僅是三維的。自愛因斯坦提出四維時空的數學理論後,由於缺乏直觀證據,這個概念一直停留在理論階段。
通過追蹤銀河系內一種特殊恆星的「心跳」,科學家們表示:已找到銀河系的邊緣。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外層光環的邊界,發現了一組恆星,它們距離地球比銀河系內任何已知的恆星都要遠——幾乎是與鄰近的仙女座星系之間距離的一半。
大部分人腦海中想像的北極位置,可能就是地球上半球頂端正中央的那一點。然而自1830年代有紀錄以來,地磁北極的位置其實一直在不斷的移動中。如今,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地磁北極不斷變換位置的可能原因。
週二(1月3日)清晨,前美國宇航員瓦爾特‧康尼翰(Walter Cunningham)在休斯頓過世,享壽90歲。他曾執行過NASA第一次成功載人太空任務「阿波羅7號」。
一個金屬球體在一架軍用噴氣式飛機的航道上飛馳而過、世界上最大望遠鏡中的一個神秘信號引發了國際關注、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潛在的生命可能在很久以前就自己滅絕了。就世界上發生的各種神奇事件而言,2022年非常忙碌。以下是2022年關於外星生命研究的七大進展。
根據NASA利用哈勃望遠鏡和斯皮策望遠鏡所進行的研究,兩顆遙遠的行星可能是由水構成的。它們和太陽系的任何行星都不同。
共有約 412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