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leo烦 - App Store

宇宙探索

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新類型超新星(supernova),外型迷你且亮度低不易觀察,這使目前已知的超新星種類由兩種變為三種。
(據台視新聞報導) 國際間研究宇宙形成之謎有了重要進展。我國中研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主持的AMS太空磁譜儀計畫,偵測到宇宙暗物質的蹤跡,有助進一步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台灣中央研究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參與的研究團隊今天說,一具安裝在國際太空站(ISS)上繞行地球的巨大儀器,首度提供宇宙神祕暗物質的線索。
科學家表示,去年在摩洛哥發現的綠色岩石,很可能是人類所知第一塊來自水星的隕石。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地球觀測衛星拍攝到奇怪形狀的雲彩。這些線圈狀或漣漪形的雲,是在2013年3月26日於南印度洋愛德華王子群島上空,由Terra衛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拍到的。
(據台視新聞報導)樹木年輪通常代表著樹的年齡,以及氣候變遷的因素,但現在有科學家發現,在古老樹木中的年輪,可以見證太陽活動的軌跡,只要判讀裡頭的碳同位素,當數值急遽升高,代表可能就是太陽活動劇烈,造成的變化!
歐洲普朗克宇宙探測器(Planck Cosmology probe)團隊21日發布了該任務第一張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圖像,也就是大爆炸後不久的宇宙「嬰兒」時期的照片。這張圖片表明,宇宙的年齡比科學家們想象的要稍微久遠一些。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22日美國東部時間晚上8:00時,美國東海岸夜空出現一道明亮的星體飛掠蹤跡,事件在Twitter上引起轟動。許多目擊者表示,場面令人震驚。
如果有顆大行星持續朝紐約市方向移動,民眾該怎麼防範?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勃登(Charles Bolden)說,那就祈禱吧。
美國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下屬的宇宙冰實驗室的佩裡.基拉金斯(Perry Gerakines)教授領導的一個小組製成了一些具有奇異性質的冰。這些冰被製作成非常薄的薄層,其厚度甚至遠遠小於一粒花粉。
在電影《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譯《指環王》)中,魔王索倫(Sauron)以索倫之眼操控邪惡勢力。在現實生活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捕捉到一個燃燒般的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猶如太空中的索倫之眼,睥睨蒼穹。
哈勃天文望遠鏡(Hubble)自1990年升空至今已超過20多個年頭,它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獲取重大的天文知識,立下了許多驚人的汗馬功勞。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技術提升,美國宇航局(NASA)計畫在2018年把另一架擁有最新尖端科技的詹姆斯‧韋伯天文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送上太空。韋伯天文望遠鏡擁有5項有別於哈...
據外媒報導,一個如城市街區般大小的隕石10日近距離飛過地球,另外還有兩個體積較小的隕石會在近日從地球旁飛過。
(據台視新聞報導)今天是日本311地震兩週年的日子,這場地震 給了人類很多省思! 而當時天搖地動的威力到底有多強?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說,連太空中都感受到了!原來是歐洲太空局的探測衛星,它配備的超靈敏儀器,可以偵測到太空中極為細微的擾動。
(據台視新聞報導)上個月中俄羅斯遭到隕石侵襲,千人受傷,震撼全球。
2月下旬,智利和澳大利亞的太空攝影師拍攝到彗星Pan-STARRS和彗星萊蒙(Lemmon)同時登場的照片。當時,從南半球能看到這兩顆彗星。從3月8日起,北半球也將可以看到彗星Pan-STARRS。
德國一家名為「日蝕」(Eclipse Travel)的旅行社開發創意商機,招攬天文迷參觀今年臨近地球的罕見彗星,計畫賣出88個機位,組成史上第一個包機飛上萬米高空看彗星的觀光團。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團隊在一顆瀕死恆星上,找到關鍵的「碳六十富勒烯分子」,有助於解開恆星演化及生命起源之謎。
一顆甫於今年年初發現的彗星C/2013 A1,預計將於明年10月以近距離飛掠火星,因其運行軌道不穩定,所以與火星相撞並不無可能。如果C/2013 A1撞上火星,其所產生的衝擊力將比使地球上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高出幾百倍,會在火星地表留下一個直徑長達幾百公里的隕石坑。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表示,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飛龍號」(Dragon)無人太空艙將於明天和國際太空站(ISS)對接。
2月15日,俄羅斯中部地區車裡雅賓斯克市遭到一顆隕石的襲擊,隕石爆炸產生的衝擊波破壞了數千棟建築的玻璃,千餘人被破碎的玻璃劃傷。科學家們估算,這顆隕石經歷了漫長的旅程,甚至遠在火星軌道之外。
美國一項研究表示,即使是垂死的恒星,也可能有存在著生命的行星。如果這樣的外星生命確實存在,科學家或將在未來十年內探測到它。
(大紀元記者郭靖康編譯報導)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懷疑宇宙射線是從超新星遺骸中來的,這些來自太陽系外的高能粒子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越宇宙空間,但宇宙射線具體怎麼產生的卻是個謎。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最近首次詳細地觀測一個有千年歷史的超新星殘骸...
專家指出,美國2013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中有關衛星出口的改革,可使華盛頓當局得以透過與亞太地區國家太空安全的合作,延展自身戰略利益。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公布一段其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所拍攝到的「日冕雨」(coronal rain)影片,片中顯示太陽表面有一個遠大於地球大小的環狀電漿(plasma),化成條狀的電漿如落雨般宣洩而下,十分壯觀。
據俄羅斯之聲網站報導,2月24日,研究人員在車裡雅賓斯克地區發現了一塊大約一公斤重的隕石碎片。研究人員搜索了長達50公里的距離。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表示,將在下週發射的1枚印度火箭今天開始倒數計時,屆時將載運7枚衛星進入軌道,包括印度與法國合作開發的1枚地球海洋觀測衛星。
科學家今天表示,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1顆迷你行星,體積在太陽系外超過800顆已發現行星中堪稱最小。
科學家今天說,科學家還在整理去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細節,但加總起來,這對宇宙的未來來說,看來不是好事。
人類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隕石與小行星撞擊地球?俄羅斯無計可施,但美歐專家最近提出發射太空船撞擊、引太陽光蒸發、射核子彈轟炸等乍看如科幻小說的點子,或許不無幫助。
共有約 4140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