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开奖号码查询 - App Store

宇宙探索

民營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計畫29日於加州的發射基地,測試升級版「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希望進軍衛星發射市場。
科學家26日表示,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在分析火星土壤時發現了令人驚訝的數量的水,以及一種使搜索生命變得更加複雜的化學物質。
(大紀元記者季薇多倫多綜合報導)日前在 亞伯塔省北部地區公路巡邏時,一名皇家騎警(RCMP)的行車記錄儀拍攝到一組火球般流星墜落的影像。
三年前,NASA的太空望遠鏡發現了稱為太陽系外行星的行星「開普勒7b」。現在瑞士伯爾尼大學的一項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為這個星球創建了第一幅雲圖。
美國太空總署NASA昨天發布消息,天文迷可能要失望了,因為根據好奇號偵測的數據顯示,火星上只有極其微量的甲烷,換句話說,火星上的生命跡象,極有可能是微乎其微。
俗名叫斑節蝦的星雲是一個巨大的恆星育嬰室。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帕拉那天文臺的VLT巡天望遠鏡拍攝下這張照片,它是迄今該星雲最清晰的照片,照片顯示了依偎在星雲間的熾熱新生恆星團塊。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表示,航太總署將欲搜尋的小行星縮減至3顆。
瑞士以喜愛整潔和秩序而聞名,即見不得地上的不整齊,也容不得天上的雜亂無章。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瑞士太空系統(S3)公司於9月10日簽訂了項目合作夥伴關係,要清理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清掃機器計劃於2018年升空。
9月6日晚上,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最新機器人探索器從弗吉尼亞州沃洛普斯基地升空,展開對月球的大氣和塵埃的考察。這是5年來NASA的第3次探月任務,希望解開月球地平線上的神秘光輝之謎。
法新社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發射無人太空船,?
日本小型機器人Kirobo首度在太空說話,展現日本積極結合尖端科技和可愛元素。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離地球4,500光年的天鵝座,拍攝到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仍在吞噬星際物質以增加質量的天體,鄰近的強大恆星風及輻射將其塑造成長達1光年的毛蟲狀,猶如一隻正在享用大餐的「宇宙大毛蟲」。
地球、火星、木星和海王星都有自己的旅伴,即行星繞太陽轉動時與其分享軌道的太空岩石。按距離由近到遠,天王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第七顆。它曾一度被認為距離太陽太遠難以抓住小行星,但是新發現否定了這個看法,天王星也有它的小行星旅伴,在天王星的軌道發現了一個36英里(60公里)寬的岩石和冰組成的天體。
美國宇航局發射至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最近偶然仰望天際時,巧遇浮博(Phobos)火星一號衛星劃過太陽所造成的日蝕現象,配備齊全的好奇號快速的按下快門,傳送一張張宛如專業天文觀察攝影師拍攝的精彩又清晰火星日蝕照片回地球。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地球上最宏偉壯麗的燈光秀莫過北極光了,現在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用一個玻璃瓶成功模擬出地球極光和太陽系內幾顆行星的極光現象。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今年2月的「車裡雅賓斯克」隕石進入大氣前極可能與小行星發生過碰撞,或者不尋常的極其接近太陽。這是俄羅斯西伯利亞研究人員8月27日在意大利佛羅倫薩一次會議上提出的分析結果。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美國與意大利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新型光學系統,使得地面望遠鏡能拍出清晰度高於哈勃太空望遠鏡兩倍的夜空照片。
日本媒體報導,有關國際合作研究想建設解開宇宙誕生之謎的大型實驗設施「國際直線對撞機」(ILC),日本科學家組成的選址評估小組今天宣布,日本東北的北上山地適合建設。
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公轉週期只有8.5小時,是迄今發現公轉速度最快的行星之一。當地球上的人們睡一晚,這顆行星已經過了一年。
中央研究院團隊觀察發現,金牛座的RY星有一層前所未見的半透明塵埃層,就像柔軟的羽絨毯,孵化著年幼的行星寶寶。
(大紀元記者海寧綜合報導)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已經沉寂了近百萬年。但是一場非同尋常的事件正在發生:這個超級黑洞正在變得重新活躍,吞噬一團巨大的氣態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所屬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最近在NGC 524星系中央拍攝到一個神祕的漩渦,猶如明亮的雙凸透鏡,棲身於浩瀚的宇宙中。
美國與英國的維京航太公司在新墨西哥州合作興建的航空港基礎建設已大致底定,這是人類首座用於個人商業航太旅行的航天器發射基地。目前只見救護車、消防車等周邊設備,已陸續進駐的航空港營運中心,顯然離正式啟用的目標已近,一般人想要在太空亞軌道上體驗無重力狀態,並從黯黑無界的宇宙中,觀看四周美麗星球的夢想也即將實現。
美國科學家表示,藉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支援的天文臺觀測發現,太陽的巨大磁場即將在3、4個月內發生逆轉(南北極互換),屆時這種改變將會對太陽系產生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人們應嚴防地表氣候、衛星和電子設備受到干擾。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7月16日,1名意大利宇航員在國際太空站外執行維修任務時,一次神秘的頭盔漏水事件不但使他無法說話或聆聽,且幾乎造成他窒息,甚至淹死。成為幾十年來太空行走中最危險的一次經歷。
太陽的外層大氣,也叫日冕(corona),長久以來一直具有神秘感。太陽表面的溫度只有華氏1萬度,但日冕的溫度卻高達幾百萬度,就像遠離營火時,感覺越遠越熱。天文學家表示,日冕環(coronal loop)所呈現的視覺幻象可以說明其熱度的差異。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1位義大利太空人今天在國際太空站(ISS)進行太空漫步時,因頭盔漏水被迫提早喊卡。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說,觀測到1顆極小的新衛星繞行海王星,這是已知海王星第14個衛星。
像太陽之類的恆星在生命結束時,可能會變得異常耀眼。由一顆死亡恆星形成的NGC 2392星雲便是一個例子,它瑰麗多彩的外觀標誌著該恆星的美麗死亡。
(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大家都知道彗星有尾巴,但你知道太陽系也有尾巴嗎?美國航空航天局利用「星際邊界探測器」(IBEX)衛星首次測繪出太陽系尾巴的結構,它的形狀就像一個有四片葉子的三葉草。
共有約 4140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