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凤凰体育app - 体育

環境保護

就在日本發生核安事故的同時,德國6萬名反核人士排成綿延45公里長的人龍,抗議政府延長核子反應爐使用年限的決定。
近日,荷蘭合作銀行公佈一項專題研究報告指,蜜蜂對世界糧食作物的生產極其重要。但自2006年以來,世界各地蜜蜂大量死亡,或會加劇本已緊張的全球糧食危機。
(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近月來反聖嬰現象導致的極端氣候,已讓北半球降下酷寒大雪,南半球各國暴雨成災。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這波反聖嬰的強度是近100年最大之一,將至少延續到3月才會漸漸減弱。
停靠高雄港4號碼頭的巴拿馬籍冷凍運搬船「隆運號」(Lung Yuin),被綠色和平組織指為非法運搬船,要求漁政單位禁止其出港;但運搬船上午11時完成卸載後離港。
保育及環保團體今天陪同20位小朋友在北一女校門口,書寫祝總統長命百歲,並希望總統站出來保全彰化大城溼地,也讓白海豚長命百歲的明信片,並送到總統府,呼籲勿建國光石化。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北半球冰雪覆蓋日益縮減,使得反射回太空的陽光變得愈來愈少。這種之前被低估的現象,有可能加劇全球暖化。
目前糧食出產不足現象,源於農產出口大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加拿大及俄羅斯等國,因氣候變遷及天災造成的糧食欠收所致。
德國1月13日一艘載有2千400噸硫酸的輪船在萊茵河沉沒,2名船員失蹤、2人獲救。
近日,英國皇家檢控署(CPS)原本要對六名環保主義者提出起訴,但是卻在最後時刻撤訴,原因是一名受委派臥底環保組織多年的警察願意站到環保主義者一方,提供證據。這一案件引來英國社會廣泛關注。
(大紀元記者雯馨挪威報導)挪威環境部長索爾海姆(Erik Solheim)近日向歐洲自由貿易區監督管理局提出在消費品中禁止四種有害物質的議案。該議案旨在減少消費品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不良影響,比歐盟現行法規更嚴格,也顯示出挪威在建立國際環保法規方面走在最前沿。
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一戶家庭堪稱是最環保的家庭,他們一年產生的不可回收垃圾僅有一小塑料袋。這一家三口為了環保真是煞費苦心,從農場商店購買無包裝的農產品,買肉時自帶包裝盒,甚至還把蒐集到的三千個炸薯片包裝袋郵寄到菲律賓,因為那裏的工廠會把它們製成袋子和鉛筆盒。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表示,為落實電視機等指定電子電器物品販賣業者回收責任,並加強廢棄後的流向管控,已訂定業者應遵行事項,7月1日起生效實施。
雲林縣境內濁水溪、新虎尾溪、北港溪被環保署列為嚴重或中度汙染河川。雲林縣政府今天成立整治推動小組,希望達到縣內河川不缺氧、不發臭、活化水岸的目標。
(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今年7月以來國際糧價大幅攀升,據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表示,今年11月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3.6%,接近2007-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峰值水平。
(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今年冬季氣候嚴寒,全球多地受大風雪侵襲,不但歐洲、俄羅斯、美國等高緯度國家受影響,連日本也飽受大雪之苦。 歐洲多國今年持續低溫及大風雪才稍為好轉,美國東部又遭暴風雪襲擊。近來,歐洲多個國家接連遭遇強降雪和低溫天氣,有些地區最低溫度甚至打破1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讓人們對氣候變暖的結論產生懷疑。然而一項最新研究認為,歐洲之所以出現寒冬...
保育專家表示,一隻野鴨往返香港和北極之間,完成1萬2000公里的驚人旅程返回香港,為鳥類遷徙研究提供了新資訊。
美聯社文章盤點2010年在全球發生的自然災害。文章指出,2010年是20年來最悲慘的「死亡之年」,地震、熱浪、洪水、火山爆發、超級颱風、暴風雪、泥石流和乾旱造成26萬人喪生。全球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220億美元。
巴西聖保羅伊比拉布耶拉公園內的穴屋展覽館(Oca)目前正舉辦一項大型展覽─「水」,探討人類和水資源及自然環境的關係,展期至明年5月8日。
日本氣象廳今天發表年平均氣溫統計速報指出,日本今年年平均氣溫平1898年開始統計以來的第4高紀錄,全球平均氣溫則創下1891年開始統計以來的第2高紀錄。
大紀元記者童景丹麥綜合報導)丹麥環境大臣卡倫•艾勒曼(Karen Ellemann)最近報警投訴丹麥日報《號外》(Ekstra Bladet)。投訴的原因是該報記者進入其私人住地,翻查她家的垃圾箱。
12月19日,一個刮風下雨又寒冷,小徑上的泥濘足以吞沒靴子的星期天,大約200位美國柏克萊地區的居民參加了東灣(East Bay)一年一度的「聖誕節鳥口調查」(Christmas Bird Count)。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要求挪威政府採取措施保護海洋生物和環境,在挪威水域徹底根除紅王蟹。作為外來物種的紅王蟹,由於沒有天敵,給挪威水域的海洋環境帶來威脅。
在墨西哥坎昆所舉辦之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12月11日落下帷幕,與會代表達成《坎昆協議》(Cancun Agreement),代表團同意量測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協助遭受海岸線升高、乾旱和暴風雨等災害的受害國家。
美國高階氣候談判特使史登(Todd Stern)今天表示,近200個國家達成協議,同意採取適中措施對抗全球暖化,將有助於美國國內削減排放的政治努力。
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Cameron)表示,今天在墨西哥達成的氣候協議代表了成功,但卡麥隆也警告,所有國家必須信守他們的承諾。
近200個國家今天通過以適度措施對抗氣候變遷,包括成立新的基金幫助窮國,並將重大爭議延至2011年及之後再討論。
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大臣胡尼(Chris Huhne)表示,在墨西哥達成的氣候變遷協議,會讓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轉而採納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可能性升高。
聯合國主導的氣候變遷會議今天凌晨通過對抗全球暖化的正式協議,包括成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協助開發中國家。
原本就不被看好的墨西哥昆坎氣候會議最後1天,俄羅斯在日本之後表明,不會簽署延續京都議定書的國際協議,使得這次達成共識的機會更加渺茫,聯合國會議的威信也將大打折扣。
印度今天在氣候變遷協商中釋出善意,首度表示考慮加入一項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
共有約 181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受川普強硬關稅政策衝擊,全球股市週一(4月7日)大跌。市場快速調整預期,押注美聯儲最快5月降息,芝商所FedWatch數據顯示,市場預期五月降息機率已升至近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