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平台推荐 - App Store

美中台關系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刊出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主任邵平雲的投書。邵平雲強調以和平方式解決台海、北韓或其他地區衝突的希望繫於美國所領導的民主國家的集體合作。
菲律賓一名前高級將領今天在亞洲時報在線發表文章指出,當台灣問題引發中國和美國軍事對抗時,美國方面要提防中國以電磁脈衝及彈道導彈等對美發動點穴戰。
美國國會研究處十日公佈一份報告指出,為了解決美台兩國之間可能的溝通問題,台灣方面呼籲美台兩國應增加定期高層官員互訪的機制。
美國聯邦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金恩(共和黨、紐約州)於九月二十九日眾院休會前夕發表國會聲明,支持美國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繼聯邦參議員凱爾和眾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海德之後,今天又有四位聯邦眾議員分別致函美國國務卿萊斯和貿易代表史瓦布,籲行政當局儘速與台灣談判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一名資深瑞典歐盟事務官員今天說,如外國人與台海兩岸人民能意識到台海戰爭的危險,然後才有和平的機會。
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9月22日下午離開北京,結束了為期4天的中國訪問。一如外界預期,這位剛於7月上任的「中國老朋友」並沒有讓中南海領導人作出實質讓步,而一些中美媒體竟都罕有地一起大吹淡風,指這次中美達至啟動「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內容空洞」、「形大於實」。但筆者認為,保爾森此行的象徵意義本身,已經十分值得關注。
國防部副部長柯承亨今天在丹佛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演說,他呼籲美國國防廠商應在台灣軍購過程,加強工業合作的比例與額度,協助台灣防衛自主並提升國內產能,如此將有助滿足立法院朝野的期待。
專欄作家詹姆士.陶伯(James Traub)發表在紐約時報雜誌的專文「中國眼中的世界」(The World According to China)指出,中國希望在國際間扮演積極活躍的角色,也有意運用外交手腕;不過,很明顯的,它要按照自定的規則參與國際社會。
一位美國政府資深官員今天以背景說明方式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二○○六年是美台關係發展的關鍵年,而九月和十月更是這個關鍵年的關鍵月。未來美台關係是繼續強化,或停滯不前,或甚至倒退,就看這兩個月的事態發展。
中華民國總統府正式發布陳水扁總統出訪並將過境關島的訊息,美國國務院今天回應,將依慣例原則,在個案需求的基礎上,以非官方的關係認可台灣領導人旅經美國過境。
中國國家媒體報導說,中國軍隊最近在北方某訓練基地舉行了一次由多兵種參加的聯合軍事演習,檢驗部隊的高科技作戰能力。美國的國防問題專家認為,由於演習在北方舉行,因此這次演習的假想敵可能不是台灣而是美國。
(大紀元記者馮靜綜合編譯) 海峽兩岸問題何其難解,北京一再警告如果臺灣宣稱獨立將採用武力收復,臺灣則認為只有當中國擺脫共產黨統治並成為民主國家時,才可能考慮統一。而美國遊走兩岸,既同意「一個中國」的思想,也積極支持保衛臺灣。
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國會參議員代表團跟中國方面就貿易和安全問題舉行了會談。美國參議員在會談當中提出了報導所說的中國向伊朗出售的導彈落入黎巴嫩好戰組織真主黨手裡的問題,並且敦促北京推動平壤回到有關北韓核武器項目的談判中來。 (w2006-08-11-voa50.cfm)
美國副貿易代表巴提亞向國會提出報告,她以簡短有力文字,肯定美國與台灣關係,她說,五月訪台,讓她以第一手資訊了解到,台灣高層領導人對台美關係的重視;她認為,台灣是美國不能忽視的重要夥伴。
美國法院公佈的一份備忘錄披露,2004年9月曝光的涉及台灣和美國情報交換的凱澤(凱德磊)案有可能重新立案調查,並可能發展為間諜案審理。
美國國會眾議院今天表決通過解除實行數十年的部分禁令,這些禁令限制美國政府官員與台灣方面的接觸。美國眾院在鮮少辯論情形下,通過了國務院經費法案的修正案。參院尚未審議前述法案,這類變更亦必須獲參院通過。
美國加州南部爾灣市市長為一名市府官員上個月與上海徐匯市簽署姊妹市合約,向台灣官員道歉。因為在合約中對於台灣有很多的限制,而爾灣市在2000年已經與桃園市簽為姊妹市。
台灣憲政史上首次罷免總統案,昨天經立法院院會記名投票,總數二百二十一席立委,出席領票一百三十三席,一百一十九票同意,十四票無效票,未通過三分之二立委、一百四十八票同意的門檻,立法院長王金平宣告罷免案「不成立」。
中共負責銀行監管的高級官員說,人民幣匯率改革和對資本的控制措施將會給中國的銀行業帶來更大的風險。美國的研究人員則表示,如果中國銀行業現在不加快改革,將來會面臨更多的風險。
多位美國眾議員今天在一場聽證會關切中國擴軍的目的,更質疑既然台海軍事已向中國傾斜,美國卻沒有積極強化美台兩國的軍事互動,此狀況甚為荒謬。
美國政府官員認為,台灣朝野應該從2300萬台灣人民本身防衛利益著眼,在台灣立法院懸而未決的美國對台灣軍售案方面取得具體的成果。但是有專家指出,只要美國繼續對台灣提供保護傘,那麼通過這項軍售案的機會就不大。 (w2006-06-20-voa1.cfm)
(大紀元記者廖佩妮編譯報導) 2006年6月15日《頭版雜誌》(FrontPage Magazine)刊登一篇標題為「對中國的盲目崇拜」(The China Fetish)的評論文章,對世界左右兩大陣營在冷戰結束、東歐共產制度解體後今天的互動關係,左派陣營重新樹立能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抗的強權的努力,以及新勢力突然崛起的風險和問題作了精彩評論與分析。
(大紀元記者廖佩妮編譯報導) 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目前正在成為中美雙方因台灣關係而對峙的核心問題所在。最近華盛頓郵報和台灣時報不約而同的披露美國國防部的最高機密細節:美國將會在中共出兵攻打台灣時協防台灣。
美國將在近期發佈一份針對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的政策草案。美國商務部官員說,高科技產品對於中國持續發展以及美國商業利益都至關重要,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制訂明晰的政策,在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 (w2006-06-10-voa30.cfm)
美國國務院今天發表聲明,對於陳水扁總統重申兩岸議題的對美承諾,並保證在剩餘的兩年任期內都不會改變,美國對此表示歡迎。
共有約 190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