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网易娱乐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no-copyright-issue

紫薇花其實很入畫。內壢有一個汽車教練場,在汽車練習道的兩邊安全島上種滿了一排排的紫薇。給專心練習開汽車的學員有一個「深度」的雅賞紫薇花的機會,也可讓眼睛休息一下。
我總認為畫就是畫,在畫面上要儘量表現個人的風格或思想,故寧可多畫一些東西。有些人只畫了一點東西,就題了一大堆文字,好像在替畫做「解說」。其實畫就是畫,不必用文字輔助說明,畫本身就會說話。
類似這張圖的風景在苗栗卓蘭、台中東勢一帶幾乎隨處可見。但我們之所以會有如許的構圖,也必須是經由寫生之取捨、移位,並巧為安排才能有所得。劉海粟先生曾說:「藝術的精神絕不是在模仿自然,而是在表現自然的精神,表現藝術家的氣質、情操與個性。」
近些年來,台灣台南高雄等地出產一種甜美多汁的蓮霧,取名「黑金剛」或「黑鑽石」什麼的,因為非常名貴,總統甚至拿來饋贈外國賓客,由此可見其稀珍了。
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求要畫一個在心中反芻了又反芻了的神祕心靈世界:那裡,由於整山整谷的植被都是楓樹、槭樹所構成,秋天一到,滿山遍野的「楓紅」像一把火,由這山傳到那山,由這谷燃向那谷。……
在我們當學生時代,為了扎根打基礎,必須以傳統素材練就基本功,盡力打進去;但自已要創作,要突破,決心要打出來時,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不改變怎麼行?
現在,這隻小花貓來到蔓陀羅花叢下,伸一個懶腰,忽然不知是被什麼東西吸引住了,轉動耳朵,聚精會神地傾聽著、注視著花下的動靜。
每在例假日的傍晚,我常拿著寫生簿往鄉間走去——總不願錯過任何一個美麗而值得擷取的小角落。
這不是古畫,是在此畫完成之後再在紙上塗上一層亞麻仁油,使畫面看起來老舊古樸。
聽常去海釣的朋友說基隆港外的基隆嶼上到處都長滿了野生台灣小百合。在夏日花開時節,整個島嶼像下了雪似的,很壯觀、很親切;花的香氣也很有台灣本土味兒。
這是一張廢棄的麻紙,畫它的時候,試圖把畫面從中間剖開一半,做較特殊的構圖。
這樣的景色在桃園縣平地鄉鎮特別容易看到。桃園縣內多池塘,目的在蓄水灌溉,平日鄉民也在池裡畜養魚蝦以供民生,是很親切的題材。
小時候,我們鄰居在他們家排水溝旁種有一兩株紅穂鐵莧,長得很密很高。開花時一條條往下垂的紅色長穂好美。我們這一群小孩就常去摘下來,綁成一串串花圈,掛在女生的肩膀上或頭髮上。女生們也樂於掛這種花圈,因為我們會稱呼她們為「公主」,她們雖顯得靦腆,卻也能由此得到些許的快慰。
會有這樣的構圖是參加北歐旅遊團時所得到的觸發。天氣乍然一寒,萬物換裝,樹木也由綠轉黃,交相競豔。
我的家鄉——桃園縣觀音鄉大堀村、藍埔村一帶,這些年來時興種植荷花。夏日期間,吸引了大批觀光客,賞荷人潮不斷湧入,異常熱鬧。
這幅畫是傳統構圖,但不全然使用傳統的材質——先用黑沙噴膠流水架構畫面。俟全乾後再上墨、加彩,小心收拾。
大概從來很少畫國畫的人畫像我們這種畫吧。整幅畫由幾個大色塊構成,絕少線條。傳統山水畫久了,有一種瓶頸;有一種倦怠;畫來畫去似乎覺得公式化了、形式化了。不免心裡著急,總想突破!尤其是近些年來常遇友人詰問「中國畫的前途在哪裡」時,心情更加沉重。
本圖採「S」型構圖。所有的樹都採用「拓印」法來完成。畫就之後再上色、添枝加幹。像這種地形在桃竹苗三縣所在多有。丘陵地的特徵就在於地形起伏不大,但卻多彩多姿,尤其是在有溪流湖涘的地方更是多貌多變,可觀可賞。
月桃花開的紛紜爛漫,茸茸的主花瓣露出深邃的內襯裡,朱黃白三色搭配得極為精緻而和諧。
「退休後,找個三兩知己,一齊到xx山腳下共買一塊地,大家永遠做鄰居。建一幢小木屋,種幾棵果樹,植幾株芭蕉;屋後挖一個小池子,養幾條魚,有空就去看看它們。圍牆下蒔幾種菜蔬,絕不噴農藥,保證零污染,另一邊鋪上朝鮮草,擺幾個茶几,可以在樹底下喝喝茶、看看書、在草地上打打滾。……過個恬靜平和的下半輩子。」
土地公祠後面的小土堆旁,長滿了美人蕉。這些無主的美人蕉雖然乏人照顧,卻照樣長得鬱鬱盛盛,兀自開著無人欣賞的一地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黃花紅花。
好喜歡看山的倒影──在水中。好希望能類化移情那些倒影──在畫中。一鏡平波,藍山綠水相互輝映,黃樹在此始終不遑多讓,也顯得明麗照人。
最近經常想嘗試作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畫。此圖不僅樹枝、樹幹用黑沙「流成」,連石塊及遠山也用類似的方法來完成。
有那麼一個大清早,坐在台東海邊的巨岩上準備寫生,靜靜地傾聽太平洋轟轟的海濤聲,忘卻此來的目的是要在此寫生作畫的。
已是台灣的尾端了。台灣尾在這兒突出去兩個尖角,像鯨魚的尾叉,一隻角是鵝蠻鼻,另一隻角就是貓鼻頭,雙角圍成的「南灣」是南部的旅遊勝地。黑潮由南太平洋北上,到台灣尾時分成兩股,一股流進台灣海峽;另一股則沿著東海岸北上,直抵日本及蘇俄。
台東小野柳位於富岡港旁,和綠島隔海相望。任何時節都是人影雜沓,是東台灣最富盛名的風景區。由這兒往東方遠眺,綠島隱約在目,站在這塊青蛙石上看過去尤為清晰。
這時節不冷不熱,正是郊遊的好日子,野柳的蕈狀石仍然是最吸引遊客的地方。
台灣東部海岸蘇花公路,沿途懸崖絕壁,路高千丈,難度飛鳥,車行其上,迂轉迴旋,驚險萬狀,更以清水斷崖一帶拔海而起,尤其動人心魄,過往行人莫不膽戰心驚也。
這是仙人遺留下來的鞋子嗎?如今漂泊倒覆在北濱?
這是一片隆起的裙礁。是千萬年前海底的珊瑚礁隨地表作用隆起而露出海面的。目前這些珊瑚礁仍然頑強地抗拒風化,稜角尖銳,崎嶇難行,走在上面容易遭割傷。
共有約 42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