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发快三开奖结果

港版國安法釀風暴

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加拿大政府2021年推出「救生艇計劃」,其中「開放式工作簽證」(Open Work Permit,簡稱OWP)計劃將於2月7日截止申請。28名加拿大跨黨派國會議員2日去信加大拿移民部部長Sean Fraser,促請延長及擴大該計劃。移民部3日發出採訪通知,預告移民部部長將於今日(6日)宣布繼續支援香港人的詳情。
民主派初選案由2021年3月首次提堂至今近兩年,當中16名不認罪被告將於明日(6日)開審。前中共政協委員劉夢熊批評案件未遵照《香港基本法》下的無罪推定原則,導致未審先囚,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近年來香港政治環境持續惡化,1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延長給予香港居民的延遲強制離境(DED)待遇,符合條件的在美港人將被允許在美居留至少兩年。白宮表示,此次延期,為擔心返港的香港居民提供了在美國的臨時避風港。
英國內政部近日公布,自2021年1月31日推出BNO簽證計劃以來,過去兩年合共批出144,500名港人移居英國。居英港人組織「時代公民教育平台」聯同海外港人媒體「追新聞」最近進行研究發現,近七成BNO居英港人表示自己因為香港政治環境、自由或人身安全考慮而移居英國,學者黃偉國表示他們符合「政治難民」的廣義定義。
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連同《立場新聞》所屬公司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1月27日於區域法院進入第25日審訊。
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因《國安法》「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被還柙超過一年。1月24日是她的38歲生日,她的Facebook帳號發表了一篇題為《一頁自傳》的文章,分享她對求情信、作為律師和司法制度的反思。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近日透露與黎智英案相關的《法律執業者條例》修訂工作,目標今年上半年完成,又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今年內有進展。有時事評論員批評23條立法一旦完成,必定會令歐盟、美國等外國政府有很強烈的反應,阻礙中共與國際社會關係復常,質疑李家超為習近平「添煩添亂」。
1月8日香港跟中國大陸通關後,港府與旅遊業界都熱切期望遊客數量大增,旅遊業逐漸恢復。不過,根據最新統計數字,今年初一(1月22日)只有18,635人次旅客入境香港,其中包括中國大陸旅客10,082人次,僅為疫情前2019年初一的二十分之一。另外,今年初一澳門有大約5萬人次旅客入境,入境香港者僅為澳門的37%。
正當23條立法甚囂塵上之際,香港特首李家超在黨媒專訪中重提立法規管「假新聞」,並對新聞界提出多項無例證的指控。
再有境外網站疑遭封網,有網民18日發現臺灣民主基金會旗下刊物《臺灣民主季刊》的網站無法登入,有部份身處海外的港人則能成功登入。本報記者昨晚嘗試登入有關網站,只見到「Frobidden」字眼,須使用VPN才能成功瀏覽。
香港人權資訊中心向聯合國提交報告書,指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人權狀況出現制度性惡化,促請聯合國對此表達關注,及要求香港政府停止一切侵害人權的行為並作出即時改善,廢除國安法。
洛杉磯人權組織視覺藝術家協會(Visual Artists Guild)16日發布公告,促請美國總統拜登延長並擴大適用於在美港人的「延遲強制離境」(DED)令。
警方聯同海關17日近6時突擊搜查旺角銀城廣場地下一個市集,至少兩人被帶走。消息指,國安處發現市集懷疑有煽動刊物,於是採取拘捕行動。
本年度法律年度開啟典禮16日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時,讚揚本港法官過去數年在處理備受公眾或國際注視的案件時,均發揮高度專業精神,不論是否《港區國安法》指定法官,都盡其所能忠誠和證據,引用相關法律判案,對此予以充份肯定。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港區國安法》中的「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其兒子黎崇恩和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目前在英國倫敦遊說演講,促請英國政府介入案件,爭取釋放黎智英。
英國政府週四(1月12日)批評說,中共政府系統性地侵蝕了香港的自由,香港政府打壓言論自由。引發中共駐英國大使館跳腳。
香港法輪功學員董女士去年在東涌巴士總站展示「法輪大法好 真善忍好」的直幡,其後收到食環署告票稱她「未經准許展示海報」,早前被裁定罪名不成立。律政司不服判決申請覆核,12月29日在東區裁判法院由原審裁判官溫紹明處理,溫紹明1月12日宣布法庭拒絕控方的申請。
時事評論員桑普在其網上節目指,黎被判「欺詐罪」成,加上人大釋法,為國際律師團提供「火種」,推動向英國政府的游說工作,認為外界始終應繼續高調發聲,爭取黎早日獲釋。他反駁有意見認為爭取釋放黎智英,會令當局重判,但也坦言中共已經寫好劇本,要將黎「關到死」,指要將黎案置於自由世界向中共施壓的情況中,「才有一點希望」。
被關押兩年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其國際律師團隊提出要緊急會晤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希望討論確保使黎獲釋的可能方法。
中共人大常委會上月應特首李家超提請,解釋《港區國安法》第14及47條,將國安法案件聘請外國律師的爭議,交由李家超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處理;並指法院要認定某行為是否涉及國家安全時,應取得特首發出的證明書,引來多方批評政府可以完全凌駕法庭。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蘋果日報》被指涉嫌違反國安法被警方兩度大搜捕,被保安局凍結資產,無奈宣告停止26年來的業務。事隔一年,當以為清算結束,台灣《蘋果日報》就傳來另一個消息:《蘋果新聞網》將由直播平台17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接手,不過最終交易案胎死腹中,他其後宣布成立《壹蘋新聞網》留任前台蘋員工,並表示「改以共同平台方式繼續運作」。
數十萬香港市民昨日(12月31日)晚在全港各處參與倒數活動,迎接2023年來臨。另有十多名港人寒夜裏攀上獅子山頂,高舉「FREE HK POLITICAL PRISONERS」燈牌,向著天空和山下的萬家燈火表達訴求,冀望自由歸香港,所有在囚政治犯早日獲得釋放。
2022年的香港,仍然在疫情和國安法陰霾下度過。這年失去的,除了從機場送走、要移民的香港人,還有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珍寶海鮮舫、蓮香樓等。
2020年6月底中共強立《港區國安法》後,「一國兩制」不復存在,美國決定所有出口到當地的香港貨物,不可再標示為「香港製造」,要改為「中國製造」。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12月21日裁定美國此舉不符合世貿規則;但是美國強烈反對裁決,表明無意取消相關規定,不會就重大安全問題向世貿讓步。而多方評論亦認為,世貿的裁決並無作用。
在親共派與政府間醞釀已久的加強規管眾籌活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昨(19日)終於公布諮詢文件,並諮詢公眾3個月,建議所有公開向香港人或團體的籌款,均須事先向政府申請,由政府考慮申請者是否誠實、信譽良好及可靠,並考慮為眾籌網上平台設立登記制度等。
《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及《立場新聞》所屬公司被控一項「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案件昨(19日)於區域法院進入第八日審訊。控方早前在審訊中途,始呈上警方遲交的超過1,500頁文件,涉及五百多篇文章,辯方申請永久終止聆訊。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指在租用將軍澳工業邨大樓,開設《蘋果日報》期間,讓其名下顧問公司力高在蘋果大樓內營運,但未有向地主科技園公司申報,早前被區域法院裁定「欺詐」罪成,法官陳廣池上週六(10日)重判其監禁5年9個月,罰款200萬元,及不得擔任公司管理層等資格8年。同案被告壹傳媒行政總裁黃偉強被判刑1年9個月。判決結果一出,控罪及陳廣池的判辭均被批評。有評論...
自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全港各間大學都要推行不同形式的「國家安全教育」。最近,教育局向立法會提呈文件,詳細披露了11間大學近年的「國家安全」和「國民教育」課程,包括畢業必修課程及其它自願參加的活動。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前助理教授黃偉國估計,經歷過反送中運動或有留意時事的學生都不會真心相信課程內容。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指違反《港區國安法》,高院早前批准黎聘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來港抗辯,唯律政司反對,三度上訴均被駁回。特首李家超隨即提請中共人大釋法。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相信人大常委會專門為今次釋法加開臨時會議的機會不大,而例行會議一般在月底召開。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獲准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為其國安法案件抗辯,律政司反對但三度上訴都敗訴,行政長官李家超隨即提請建議人大釋法。案件原定昨日開審,但律政司因應釋法申請押後案件,高院最終決定延後開審日至本月13日。 控方代表為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他指出行政長官提請建議人大釋法,而人大常委對有關法律有解釋權,冀本港法庭尊重,又指今次釋法具重...
共有約 235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週四(4月17日)表示,美國和烏克蘭將於下週四簽署一項關於重要礦產的協議。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也於週四早些時候表示,兩國可能會在當天先簽署一份「意向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