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應對

隨著COVID-19大流行病進入第三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表示,他們寧願儲蓄,也不願消費。
4月6日(週三),在過去的一週內,亞省報告了5,549例中共病毒(COVID-19)新病例,死亡總人數為4,104人。 全省目前住院人數為990人。其中44名在重症監護室。 一周每日新病例, 4月4日,832例新病例,完成了2,565項測試, 4月3日,525例新病例,完成了1,937項測試, 4月2日,670例新病例,完成了2,805項測...
政府昨晚公布修訂《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下的多項緊急規例,延長有關規例有效期6個月至今年9月30日,並提高相關罰則。不遵從強檢要求最高可被判處罰款25,000元及監禁6個月;不遵從檢疫令或隔離令被訂明為罪行,最高可被判處罰款10,000元及監禁6個月。
美國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週二(3月29日)表示,在俄烏戰爭引發的通膨壓力背景下,中共新的防疫措施,再對供應鏈造成新的打擊。哈克提到,不排除美國聯準會(美聯儲,Fed)將在下一次會議升息50個基點(2碼)的可能。
第五波疫情逐漸回落,早前政府宣布由4月21日開始,會分階段實施放寬社交距離,學校最快會於復活節假後(4月19日)恢復面授課堂。但教聯會最新調查發現,有逾七成教師反對復活節假後恢復面授課,有八成半教師認為應先考慮確診宗數再決定恢復全日面授。教聯會認為,未有諮詢學界下,教育局倉卒公布復課日期,引起業界的疑慮。
3月28日,消防員工會在曼哈頓中城的第54機車隊門前舉行集會,要求市長亞當斯恢復消防局前一段時間因為拒打疫苗而失業的消防員的工作。
林鄭月娥28日在疫情記者會上,再次向死者家屬致深切慰問,表示政府有責任協助家屬辦理逝者後事。
魁北克公司Medicago研製的加拿大首款疫苗,因為投資方涉煙草行業,被世衛組織(WHO)正式拒絕。
聶德權公布,截至26日晚,全港共650萬人已打第一針,佔3歲或以上人口89.5%;已打兩針及三針的人口,分別佔564萬人及267萬人。聶表示,將爭取在2022年4月底前,讓12歲或以上人口接種率達九成,並全力提升兒童、70歲或以上長者及安老院的接種率。他稱,第五波疫情清楚告知「鐵一般的事實」,已打兩針或以上人士,相比未打針或只打一針人士,其死亡率低18倍。
林鄭強調,本港抗疫目標與國家一致,對大陸及海外以通關為目標。她強調,政府的抗疫原則一直沒變,就是迅速應變、嚴陣以待及公開透明,抗疫精神是努力不懈、堅定信心、不躺平、不心存僥倖,亦無打算「搏懵」,以最小代價達至最大抗疫效益。她不希望第六波疫情太快到來,但政府要做好準備,應變能力要比今天強,不會因為第五波疫情放緩就停止加強抗疫能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宣布,下週五(4月1日)起取消9個國家的「禁飛令」即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同步簡化已接種疫苗人士抵港檢疫安排。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昨日表示,現時的熔斷機制不合時宜,希望當局放寬,並定期審視檢疫酒店與抵港人數的需求是否平衝。
加拿大多數省份已取消疫苗護照及大部分限制措施,但聯邦政府的限制措施,仍在阻止未接種疫苗的人乘飛機或火車去國內或國際的目的地。有人質疑,為何聯邦政府要堅持這些限制?
最新調查發現,近一半的加拿大醫生表示,由於病毒大流行導致的勞累程度日益加劇,他們正在考慮在未來兩年減少臨床工作量。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21日)公布,由下月1日起取消9個國家「禁飛令」,縮短入境人士檢疫時間至7天,並且暫緩實施全民檢測。至於社交距離措施,她指4月21日後會分3階段放寬。香港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在本報《珍言真語》節目說,政府放寬入境措施相信是受到商界壓力,也獲得了北京同意,但在北京沒有明確表態放棄「清零」前,會繼續維持嚴厲的防疫政策。
全國各地陸逐取消防疫限制,加拿大人可能會覺得於生活各方面開始恢復正常,不過,有專家警告,COVID-19病毒不斷傳播,增加了病毒不斷發生變異的機會。
加拿大首席公共衛生官上週五(3月18日)表示,聯邦政府正在積極審查所有疫苗強制令,以期結束強制一些人接種 COVID-19 疫苗的規定。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CP)正面臨84名員工的訴訟,每人要求賠償100萬元,原因是公司COVID-19政策造成的損害。
洛杉磯近百名政府員工正在就強制疫苗令,集體控告洛杉磯市政府。 週四(3月17日),由洛杉磯市警察和市府員工組成的「RollCall4Freedom,LLC.」(RC4F)團體召開記者會表示,該團體及98名成員於週二(15日)經由律師代表,將市府告上了加州中區地方法院,他們認為洛杉磯市的強制令已違反美國憲法。 代表律師質疑洛市政府的第187134號...
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3月11日表示,從本月21日起,從海外入境韓國的旅客如果完成疫苗接種,將免除7天的隔離要求。而4月1日起,在海外完成疫苗接種但未登記接種記錄的入境者也可免除隔離。
白宮週四(3月17日)宣布,白宮COVID-19應對協調員傑夫‧齊恩茨(Jeff Zients)將於下月離職,由公共衛生專家阿希什·賈阿(Ashish Jha)接替他的職務。
世界衛生組織週二(3月15日)表示,數據顯示出的全球COVID-19感染病例數量再次上升,可能預示著問題的規模實際上要大得多,因為一些國家此前報告了其檢測率的下降。世衛組織警告各國,應繼續對病毒保持警惕。
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週二(3月15日)透露,他們的喪葬援助項目已經為COVID-19疫情遇難者家屬報銷了超過20億美元的喪葬費用。
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週三(3月16日)早上公布的數據,德國24小時內報告的新感染人數為262,593人,前一天新增感染大約198,888人,而一週前為215,854例。
洛縣監事會將於週二(3月15日)最終投票,以決定是否解僱不遵循強制疫苗令的警察。為表達不同聲音,多家組織於上週末聯合集會,反對削減警力和強制接種疫苗,希望社區更安全。
3月13日,澳洲總理莫里森表示,澳洲通過援助疫苗、鞏固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阻擋了中共對本地區的滲透。
由COVID病毒的Omicron變異體與Delta變異體混合雜交產生的「Deltacron」已被一些科學家確定為新變種。雖然之前世界衛生組織的流行病學家否認了這種新病毒的存在,但近日,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其中包括美國,確認了Deltacron新變異體的感染病例。
本地新聞: 輕鐵法律調查 6月啟動公開聽證會 全面回歸正常生活 OPH改疫情報告方式 首都躋身全加最受歡迎五十個目的地 本市仇恨犯罪去年增44% 雷達照片處理不及時 本市逾10%超速者逃脫罰單 降溫室氣體排放 市府或推更嚴格建築標準 麗都運河滑冰季結束 輕鐵法律調查 6月啟動公開聽證會 【記者田青綜合報導】省府主導的對輕鐵聯...
塞爾維亞國際網球巨星德約科維奇(Novak Djokovic,祖高域,喬科維奇)週三(3月9日)表示,他不會參加美國加州和佛州的公開賽,因為他沒有接種疫苗、無法赴美。
下週將迎來COVID-19大流行以來,防疫限制放寬後的第一個春假。不過,一些限制措施仍有效,出門前需要做好準備。
根據荷蘭媒體RTL Nieuws的報導,荷蘭一些遭受病毒長期後遺症折磨的醫護人員向雇主提起訴訟,要求賠償他們的精神和經濟損失。
共有約 440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中貿易戰轉向航空領域。有消息指出,中共命令中國航空公司停止接收波音公司的飛機和美國飛機零部件,以報復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的關稅戰。《華爾街日報》說,儘管打擊波音可能給北京帶來短期勝利,但中國可能會損失重大。川普週二(4月15日)譴責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