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betway必威 - App Store

歷史故事

「書櫥」陳濟 成《永樂大典》都總裁
《永樂大典》是中國文化的永恆坐標,編纂於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即位後,下令整理歷朝歷代經史子集百家之書。有大臣推薦了一位平民擔任此次修書的都總裁,統領修書大臣以及太學儒生幾千人,共同完成曠世巨著。這個被推薦的平民就是陳濟。
「目不識丁」拜夫人為師 張曜成晚清名臣
張曜對此深以為恥,他痛下決心,發奮讀書,扭轉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於是他拜妻為師,並與妻子約定好,上課時,他對妻子執弟子禮,讓妻子將他當成一個小學生來教。
明朝君臣佳話 「露布」引趣聞
因為朱元璋的欽點,唐之淳從軍中書記員,一躍飛至龍庭。一篇「露布」引出一段趣聞,成就了朱元璋和臣子之間的君臣佳話,載於典籍,流傳至今。
【方士傳】明朝三奇士 算準天子算準戰局
中國歷史很獨特,歷朝歷代皇帝身邊幾乎都有不少奇人異士。這些方士精通星相易學,善於觀相占卜,根據陰陽八卦去推衍,就能準確預知還沒有發生的事,從特別的角度洞觀世事。每逢大事,獨掌乾綱的帝王會徵詢方士的建議,順天而行。明朝方士傳中,袁珙、張中、皇甫仲和等人對時局的準確預測,令今人看來歎為觀止。
【方士傳】朱元璋和周顛的仙緣
大明王朝開國之際,有一個奇人周顛屢次「攪擾」明太祖朱元璋,並當著眾人的面,上演神跡。周顛言行怪誕,時常向皇帝討飯吃。卻也語出驚人,料事如神,令朱元璋大為感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親自為他作傳,以緬懷這段仙緣。
【方士傳】命中注定 楊堅稱帝
早年,楊堅還沒有顯達稱帝之前,有幾位奇人術士,通過天象變化,人物面貌,看出楊堅身負天命,日後必會君臨天下。
唐朝傳奇:行義報恩的難兄難弟(2)
這對難兄難弟,並沒有血濃於水的親恩,卻有淡水之交的君子之義。「臨難方知意氣真」,吳保安和郭仲翔的信和義成就了一樁千古傳奇。
【方士傳】觀天象知兵變 方士預測叛亂結局
隋朝末年,禮部尚書楊玄感興兵反隋,最後兵敗身亡。楊玄感之亂,拉開隋末各路豪雄割據稱王的大幕。楊玄感還沒有叛亂之前,隋朝術士根據天象變化,就已經預測兵變發生的地點和方位。方士觀天象,精準預測人事的能力,令後人驚歎。
古代的「偶像」原來是這樣的
說到偶像,現代人的腦海中大多會浮現出自己喜歡的男女明星的形象,而古人提到偶像,指的是這個詞的本來意義——為供奉或紀念某人所雕塑出來的人形造像。
唐朝傳奇:行義報恩的難兄難弟(1)
吳保安帶著都督贈送的絲絹,派人前往蠻地贖人。就在吳保安苦苦籌集物資這段時間,郭仲翔經歷了哪些人生的艱難時光?
【列女傳】有勇有謀 罕見的巾幗奇才譙國夫人
譙國夫人,現在的人們很少聽說過,但她可是嶺南的傳奇人物。夫人一生歷經梁、陳、隋三朝,雖然朝代更迭,風雲板蕩,她以誠心事君,以寬仁待萬民,又以兵威威震叛軍。在歷史的風浪中,忠誠和恩信為其保駕護航,使她平穩度過三個王朝,是巾幗英雄榜上的罕見奇才。
葬金的故事
可貴的是,有些人不受眼前的金銀所惑,反而將其埋葬,這樣的故事,從典籍中吹起的悠悠古風,讀來令人欣喜。
唐朝玄奘(三藏)法師是朝野仰慕的高僧;鄭善果是歷仕隋唐兩朝的大臣。這二人,一個身居朝堂為官,一個身居佛院為僧,看似沒有交集,卻還很有緣分。
帝王賢后夢到上天而得政權
古人認為,感受清晰、如同身臨其境的夢,是上天給人的啟示,如果可以參透夢的涵義,就可以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
【隋朝循吏】兩縣百姓都要他來當父母官
唐朝大臣魏徵、大儒顏師古、孔穎達等人共同修史,編撰《隋書》。他們在循吏傳中提到:「古語說,善於治水的人,引導水流使之平緩;善於教化百姓的人,能安撫百姓使其安寧。水流平緩,就不會沖毀提防,百姓安寧,就不會觸犯律法。」治理好國家,除了需要賢明的帝王之外,還需要公正廉明的能臣幹吏。
【隋朝循吏】民之慈母 德化黎民的辛公義
隋朝眾多循吏中,辛公義有他特別之處。他剛到任上,不去官府,先去視察監獄。工作起來,效率極高,只用十多天,處理了現有的全部案子。為改變地方拋棄病人的陋俗,他和數百名得瘟疫的病人同吃同住,以身垂範,直到病人痊癒。
二位善良的費老先生 榮獲皇帝誥封
這兩名常州老善人,費鶴汀的祖父一席話救下上萬人;費耕亭的祖父委曲周全,仁慈的心地無微不至,令人歎服。這些民間故事代代相傳,令人津津樂道。
幼子向大夫獻策 母親即預知家族將因他而滅
心地誠善的人們,以人倫與禮義作為衡量諸事的坐標,雖沒有占卜算卦之技,依然能提前知曉家族命運,這或許也是中華文化的特別之處吧。
唐朝名將郭元振慷慨助人 傾其所有不圖回報
郭元振年輕時灑脫倜儻,樂於濟人。十六歲時,他在太學讀書,和薛稷、趙彥昭是同窗。一天,郭元振的家僕從太原來到京城,給他捎來四十萬錢,是父母命家僕送來的,作為學習的費用。
他被任命為宰相 姊姊為何極力勸阻
公乘子皮的姊姊很有智慧,從子皮的日常言行,就預料到子皮為相的結果。做什麼事情,遵循禮義而行,不要違背常理,才是正道。
江母丟布進宮告狀 最終楚王使她兒子官復原職
古時君子稱讚江母,善於以微小的事例做比喻,講述道理,言辭有度,平平常常的一番話,就令楚王明曉治國的道理。
諸侯會盟禮節:引用《詩經》篇章答賦
諸侯會盟以《詩》答賦是禮節,這些詩也像早期的外交辭令,賦詩言志,說話得體,無傷大雅,委婉地表達不宜直說的話。
李德饒重信義 叛軍要他來才肯降
古時人們對美德的嚮往和讚譽,對孝行的推崇,令後世驚訝和讚歎。這些遠去的純美古風,是否能喚醒人的記憶,把美好的瞬間永留心中?
丈夫發橫財 妻子不僅痛哭 還要求離開
荅子妻哭訴道:「夫君能力不很大,而官位卻很大,這會遭殃的;管理陶邑,沒有為國做出政績,反而家裡卻異常富足,這是積攢禍殃啊!」
魯國女子的憂愁 令鄰居嗤笑 令君子讚歎
誰能像這名漆室女子一樣,從國君和太子的年齡,就料想到魯國將會面臨的禍患呢!後世君子稱讚漆室女子,說她的思慮長遠。
【隋朝孝義傳】他們因孝義名留青史
這三則故事的主角,沒有顯赫的身分,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而他們的孝德卻滿含磬香,沁人心脾,飄散在民間鄉野,也飄入王宮,令帝王讚歎。如果不是帝王崇尚孝德,鄉野百姓的點滴事蹟,又怎會傳入王宮,受到帝王褒獎呢?
薛濬孝德感人  胡僧預言「六七」之壽果真應驗
僧人說道:「薛濬這孩子會早早獲得功名和地位,然而壽命不超過六七。」薛濬去世時,時年四十二歲。這時人們才明白,當年胡僧所說「壽命不超過六七」的意思啊。
名人早慧的故事
中國古代,有不少天資聰穎的名士,在幼年時期即留下膾炙人口的故事,今日讀來令人莞爾不已。司馬紹:「舉目見日,不見長安」,何晏:「何氏之廬」,都是經典的佳言名句。
12歲女孩攔車勸諫  讓國君轉念
當莊姪見到國君的車隊駛近時,就立刻豎起大旗。楚王看到後,命人去詢問究竟。使者如實回報:「有一個女童,跪在旗下,說要給大王進諫。」楚王感到有些驚奇,很想聽聽她說些什麼。
虞預女兒嫁給孫晷後,拋棄榮華生活,追隨夫君志向,和他一起過著簡約素樸的生活。夫妻二人相敬相愛,夫唱婦隨,時人號稱他們為「梁鴻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