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app下载 - 体育

成語故事

齊國攻打魯國,索要魯國的讒鼎,魯國送去了一個假的讒鼎。
“斑駁陸離”中“斑駁”指色彩雜亂,“陸離”指參差不一。形容色彩紛雜。
南北朝人李謐好學。李謐開始跟隨孔璠學習。幾年後,孔璠反過來向他學習。朝廷屢次徵召他不就,惟以琴書為業。他說:“丈夫擁書萬卷,何暇南面百城。”
宋英宗即位,依例賞賜大臣。後來,英宗又特別加賞富弼。富弼推辭,使者說:「這是皇上例外賞賜的。」富弼說:「大臣接受例外賞賜如果不阻止,皇上萬一做起例外的事來,怎麼去阻止呢?」最終也沒有接受。
晉朝人王珣二十歲做大司馬桓溫的主簿。當時桓溫忙於侵略中夏,軍事繁忙,戎府無甯,桓溫把軍中機務都委託給王珣。往來的文武數萬人,王珣能記住每個人的面相。
成湯王即位後,起于夏桀時的大旱卻一直不去。連續七年的旱災,使河幹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莊稼無收。自旱災開始,商湯就在郊外設祭壇,祈求天帝撤旱降雨。
明朝甯海人方孝孺好讀聖賢書。一次臥病在床,家裏斷了糧食,家人告訴他,他笑著說:“古人三旬九食,貧窮是常有的事。
李清照出生名門,天分高又好學。後來嫁給趙明誠,二人情同志和,朝夕以書為伴,自己說是“葛天氏之民”(葛天氏是傳說中的古代賢君),這樣悠閒自得的生活過了20年。
閔子騫的母親早逝,父親娶了後母後,又生了兩個孩子。後母偏袒自己的孩子,虐待子騫,不讓他吃飽,冬天給他穿蘆花棉襖。偶然被他父親發現了,要趕後母走,子騫跪在父親面前,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後母從此視子騫為己出。
曹操聚兵長江赤壁,和眾人商量破吳軍機,蔣幹說:“我自幼與周郎(吳國統帥周瑜)同窗交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
岳家軍在朱仙鎮大破金兵後,正準備乘勢北掃,收復河山。忽然朝廷來旨,要嶽飛按兵不動,又下十二道金牌,要他火速回京候命。
姜太公被封在齊地時,那裏地多鹽鹼,人煙稀少,於是太公鼓勵婦女織布、工匠製造,商人販賣魚鹽,結果別國的錢幣象串了繩子、人口象趕集一樣流入了齊國。人們學習齊人穿衣戴帽,勃海、泰山之間聚集了朝拜的人。
楚人陸賈,以幕客身份跟隨劉邦多年。 劉邦天下初定,尉他在南越稱王,劉邦派陸賈出使南越。
漢獻帝建元十三年,曹操揮師長江,打造戰船、訓練水師,準備掃平江南。
宋朝人王曾的父親愛惜字紙,在路上看見被人丟棄的字紙,一定要撿起來,用香湯清洗後燒掉。一天晚上他夢見孔子摸著他的背,對他說:「你這樣敬重我的字紙,只可惜年紀大了。現在讓曾參生在你家,來光耀你的門戶。」不久果然生了個兒子,於是取名王曾。
「醍醐」是指從牛乳中反覆提煉出的精華。在涅槃經中,把它比喻佛性,是五味之一,並將它視為「世間第一上味」。而且它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佛教常用「醒醐」比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佛性」等。
據《史記•管晏列傳》記載,管仲少年時就與鮑叔牙交好,鮑叔非常瞭解他的賢能。管仲家境貧困,還常常欺負鮑叔,鮑叔始終善待他,不曾有怨言。
圖中人物是漢代的江革。當時天下大亂,盜賊群起,江革背著母親逃難,歷經重重險阻。吃的都是路邊野菜,過的非常艱苦。就在這時,竟遇上盜賊,這伙盜賊們想要殺他們母子兩個,江革哭泣著哀求盜賊,賊為其孝心感動,遂免他們一死。
唐武宗初年,朱崖的李太尉有一位叫廉郊的樂吏,廉郊從師於當時的著名琵琶演奏家曹鋼,盡得曹鋼之傳。曹鋼常說:「我教過很多人,從未有如此性靈的弟子。」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的獎賞他。」可惜沒有一個人能想出好辦法。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大軍到咸陽後,進入秦宮探看。但見宮室華麗,各處寶物不計其數,都是他從未見過的。每到一處,許多美麗的宮人向他跪拜。劉邦越看越感到新奇,興味也越來越濃。於是,他打算就住在宮內享受一番。
有一次禹乘車出外巡視,見到有個犯罪的人被押著走過。禹吩咐把車停下,問道:「這人犯了什麼罪?」
「道不拾遺」的句子下面往往會接「夜不閉戶」這句話。這兩句成語的意思是用來形容社會的良善風氣。也就是說財物要是遺失在路上,誰看見了都不會有人將它佔為己有的;晚上不須要關緊門窗也不會遭小偷的,人民安居樂業的過日子。
「名正言順」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名義正當,道理就講得通。也表示做事理由正當充份,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它來源於《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孔子前往周室,參觀周朝的祖廟,看見祖廟的右邊台階前有一尊銅人,它的口部被封了三層,背後面有銘文說:「這是古代一位慎於言語的人。小心啊!小心啊!不要多說話,說多了話,必然有閃失;不要多事,多事必有災禍。平安快樂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做使自己後悔的事情。
「滄海桑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世界上的事變化極大,它來源於晉朝葛洪的《神仙傳·王遠》: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春秋時衛國國君衛靈公正與夫人夜坐閒聊,忽然聽到宮外車聲轔轔,車行到宮殿門前的宮闕時,聲音就戛然而止,過了一會兒,才又有轔轔車聲。靈公問夫人:「你能猜出門外乘車而過的人是誰嗎?」夫人回答:「這一定是蘧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