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7 娱乐

中國歷代名人

【賢后傳】披甲守城 寫書勸善的大明徐皇后
她有勇有謀,能文能武,攻城時披鎧甲迎戰,盛世時著書立說。她薨逝後,皇帝追思不已,終身不再立后。
【徵文】醫聖張仲景留下了藥方和警世名言
一千九百年前,一部《傷寒論》開闢了中國及亞洲醫學的新局面,拯救蒼生無數。今天,在張仲景的故鄉,歷經朝代更替,又經過數十年砸爛傳統的運動,傳統中醫的精髓已漸失傳。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被無神論徹底地洗腦後大多不相信神力、神通,認為順應天道五行的中醫不合時宜。
【文史】漢武帝尊儒術 興太學培養人才
按照司馬遷的記錄,漢武帝是「悉延百端之學」。而其施政思想中除了王道(儒家),還包含 霸道(法家)、道家、陰陽家等等。要知道,五經中的《易經》也是道家和陰陽家的經典,《書經》則是夏、商、周三朝的行政法典。顯然,漢武帝儘管重視儒家學說,但卻不拘泥於一家,而是為了其統一大業,選取諸家學說中有用之處為其所用。
東漢士人風骨——剛正不阿的郅惲
王莽代漢時期,盜賊頻繁出現,百姓民不聊生。郅惲觀察日月星辰所顯現的天象,對友人說:「現在天文展示的跡象是:鎮星、歲星、熒惑都在漢分翼軫之地域,寓意漢室必定復興。有福之人必定是有德的人,如能順從天意的人,必成大功。」
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出生於書香門第,祖輩解谷,與丞相文天祥交好,祖父解子元,是元朝安福州判官,父親解開為一代名儒,治「五經」,師出名門。
太平天國(12)「太平真主」去邪留正
太平天國,像世間極其罕見的一股清流,既包容西方正教,也傳承神州自上古留下的道統。光陰飛逝,已為百年歷史蒙上神祕面紗。從新回顧過往,洪秀全締建太平天國,公開地大規模地倡導世人敬奉「上帝」(或皇上帝),在中國史上可謂是第一位。對這位「造天造地造萬物大主宰之上帝」,洪秀全說:「人人皆當敬畏他、崇拜他。」
【文史】漢武帝遣使西域 派大臣智救東甌國
在竇太后的干預下,雄心勃勃的漢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遭遇波折。為了不違逆祖母,漢武帝選擇了縱情山水,打獵遊玩,擴建上林苑,與文人雅士吟誦歌賦。不過,他內心並沒有忘記國家大事。期間,漢武帝做了兩件對其日後影響巨大的事情,一件是派張騫出使西域,一件是巧妙救援南方的東甌國。
【賢后傳】大腳皇后背著傷重丈夫逃出險境
朱元璋在陣前受傷,她背起傷重的丈夫就跑,仗著有雙大腳,逃出了生死劫。朱元璋一生中誰的話都不聽,獨對她言聽計從。
明德皇后的大義
漢朝明德皇后馬氏(西元38年─79年),是漢明帝劉莊唯一的皇后,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她的一生謙遜樸實、知書識禮、明理達義。婉靜賢明、品格出眾、德冠後宮。明帝之世,吏治清明、境內安定,開創了「明章之治」, 明德皇后的作為功不可沒。
【文史】漢武帝展雄才 董仲舒對天人三策
年輕的武帝即位時,天下太平,經濟富裕,而這得益於其祖父輩們的「文景之治」。《史記》載,當時官倉裡是新糧壓舊糧,錢庫裡的錢數不勝數,多的串錢的繩子都斷了。街巷中,許多百姓都有自己的馬匹,田野中更是牛羊成群。老百姓是豐衣足食。然而,武帝並不想做個太平皇帝,年輕的他內心有著滅匈奴、撫四方、一統天下、施仁德於百姓、光大祖宗基業的遠大理想。他即位後採用新紀元,即以建元為年號,就是在昭示自己宏業的開端。這一紀元方式為後世皇帝所仿效。
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他與李白、杜甫在中國詩壇同負盛名,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化名人。他一生寫下大量反映社會現實、抒發報國之志的詩篇。
【文史】承天命降人間 漢武帝少年顯聰慧
短暫但影響深遠的秦朝在中華歷史大舞台謝幕後,迎來了又一個輝煌的王朝:大漢王朝。「漢朝」的名字源於漢高祖劉邦的「漢王」封號。漢朝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黃老之道,以「無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政寬人和,天下富足,禮義興盛,百姓安居樂業。景帝駕崩後,武帝即位。其在位共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統治時間占整個西漢王朝的四分之一。
三藩叛亂 康熙坐鎮京師 運籌帷幄
康熙皇帝智除鰲拜以後,開始考慮另一件大事,削平「三藩」。康熙皇帝在撤三藩之際,曾在幾樁事上表現出驚人的氣度。
【文史】直言敢諫 一位擅長與皇上講理的朝臣
袁盎,字絲,是西漢有名的諫臣。漢文帝登基後,袁盎的哥哥袁噲推薦袁盎做了郎中,即宮廷侍衛,雖然官位不高,但袁盎能言直諫,尊禮重義,寬待下屬。朝臣都很佩服他,江湖上他也聲名遠播,深受民間遊俠的敬重。
康熙皇帝「蒼龍教子」硯 傳雍正承大統
清朝的聖祖康熙皇帝就遺留下一個「刻骨銘心」的印記「 松花石蒼龍教子硯」。這硯台背面有銘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賜胤禛,表示、說明了什麼?
北宋名臣憶前生 禪僧抄經未完 今世續寫了餘願
有一天張方平到滁州琅琊寺禮佛,進入一所閒置的僧房。他偶然抬頭張望,發現房梁上有一個經函。他命人取來梯子,攀至房梁,取下經函。函裡裝著半卷《楞伽經》。原來他前世曾是琅琊寺的僧人,那半卷經書就是他前世所抄寫的,沒有抄寫完就去世了。
【賢后傳】成吉思汗一生珍愛的大蒙古皇后
蒙古族世世代代都在歌頌她:「有日月一樣的光明,大海一樣的心胸。」
僧人預言「七死而不死」 內閣首輔劉健傳奇
劉健出生一個多月後,一天,一位僧人化緣路過劉家大門,看到了小劉健。他指著嬰兒說:「日後這個孩子七死而不死。過了四十,官至一品,壽過一百。」
【文史】故劍情深 不忘結髮妻的大漢天子
公元前92年,長安都城的監獄裡關押了一名年齡最小的犯人——被奸臣江充陷害至死的太子劉據的嫡孫劉詢。廷尉右監邴吉到獄中辦案,暗中找來兩個女囚,哺育了這個奄奄一息的嬰兒。在邴吉和女囚的精心呵護下,小劉詢奇蹟般活了下來,邴吉給孩子取了個吉利的名字:「病已」,意為病魔已祛。
【文史】你不了解的曹操 信義待人天下信之
《說文解字》中說:「信,誠也,從人,從言。」也就是說,「人言成信」,「誠從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須說話誠實,言出必踐。三國時期統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就是這樣一個「以信待人」之人,天下英雄因而多歸附他。
千古文友至交     韓愈與孟郊
與韓愈同時代的詩人,有一位叫做孟郊。他的詩寫得凝重精煉,道勁挺拔,別具風格,在萬紫千紅的唐代詩壇上,是一朵清香撲鼻的奇花。
【賢后傳】史上命運最離奇的一位皇后
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
,唐代傑出詩人。他一生憂國憂民,關愛百姓,關注未來,呼喚正義,以其自覺和深沉的社會意識創作詩歌,其詩 「渾涵汪茫,千匯萬狀」(《新唐書》)。
喬致庸,生於清朝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出身商賈之家。幼年喜好讀書,後中秀才,曾雄心勃勃要走舉人、進士的仕途。可是天命難違,由於自幼父母雙亡,撫養其長大的兄長在其考中秀才後突然病亡,無奈之下,喬致庸為了挑起家庭的重擔,放棄了讀書致仕的道路,開始經商。但毋庸置疑的是,深受儒家「仁義禮智信」思想薰陶的喬致庸,在經商中亦秉持待人以誠、信義為重的理念,開啟了喬家以儒興商之路。
【文史新韻】大文豪蘇軾的美食路線圖
說起中國古代最會吃的名人,恐怕非蘇軾莫屬。他熱愛美食,發明美食,甚至還會給美食寫詩作賦。讓人垂涎欲滴的「東坡肉」,也是出自這位大文豪的手筆!
【文史】康熙保清官創盛世 不愛錢官吏接踵比肩
康熙皇帝倡導尊德崇道,實行仁政德治,他說:「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繫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是矣。」他言傳身教,嚴於律己,堪稱內聖外王的典範。
【賢后傳】被稱為「女中堯舜」的皇后
一次,御廚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了兩道美味,給高太后過生日。沒想到,太后馬上命令將菜撤去,並下旨:以後不得宰羊羔為膳。太后說:「小羔吃乳時,殺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斷乳餓死,羔羊幼小,烹食之有傷天道。」
賢能與機智兼備──晏子的故事
孔子把弟子們都叫來,感歎地對他們說:「晏子是精通禮儀的人啊!他不僅知道明文寫好的禮儀,更懂得那些沒有明文寫上去的禮儀,而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去實行它,這叫理論聯繫實際。晏子是真正懂得禮儀的人啊!」
【文史】首發罪己詔 漢文帝仁政愛民創盛世
他穿著草鞋、粗布龍袍上朝。在位23年,他沒有建過宮殿、不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甚至連狗馬都不增添。
【中華商道】為國立功為民立德之晉商猗頓
猗頓,春秋時期的大鹽商,太史公曾評價道:「長袖善舞,多財善賈,其猗頓之謂乎。」猗頓祠中的古碑文亦有如下的文字:「猗頓不朽有三:為國立功,為民立德,己身立言。」山東民間迄今仍流傳著他扶危濟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