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导航

教養心得

吃飯時仍喜歡邊吃邊提出各種問題。我向他建議,“我們兩個比賽,看誰吃得快,趕上爸爸。”他立即回應,邊飛快地往嘴裏扒飯邊答:“對!我們兩個先死。”我怔一下,半天才悟過來:他的意思是快吃飯快長大,大了就會變老,老了就會死。兒子的思維不能不算有邏輯,只是跳躍太快,人家難以接受。
有人出差去廣州,我請他順便帶點食物給外婆。兒子看到了,不放心地追出門口大聲叮囑,“叔叔,您半路上千萬不要偷吃呀!”真是失禮!
會自己叠衣服,但叠不整齊;認漢字三百多;可連續半小時安安靜靜坐下來看圖認字;不會拼六面圖;寫字常寫反,如“你”写成“尔卜。”
會幫大人跑腿,送東西或傳口信,很樂意送包子給二樓的小文杰吃,只是他媽媽向我反映,包子上偶爾會發現兒子咬過的小牙印。
問:“肥皂是用什麽做的?”“紙是怎樣做出來的?”“布是怎樣做的?”看到什麽東西都問,問順口了最後竟來一句:“媽媽,你是用什麽做成的?”有信口開河之疑。
兒子從小到大從沒有因哭鬧而占過便宜,明明可以給他的東西,一旦哭鬧著要時,反而不能給。我知道,世上無論多麽蠻橫的孩子,都决不會鬧著要天上的月亮,因爲他明白那是無法辦到的。我兒子很清楚,他一但哭鬧,所要的一切也就成了天上的月亮。在我們家堅持這一原則,哭鬧自然無法成爲法寶,時間一長,他也養成了不哭不鬧的習慣。
兒子生病,帶他去醫院看病。一回到家就問我:“醫生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爲什麽要拿針水往人家屁股上打呢?” 在他看來,大概衡量醫生是好人還是壞人的標準,就是有沒有造成他的屁股痛。
我平時一看到他的手髒,隨口就講:“快去洗洗你的猫爪子!”這天來了客人,我端出一盆水給他們洗手。兒子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大聲問道:“媽媽,你打水給誰洗猫爪子呀?”當場讓我好尷尬!從此再也不敢隨便對他使用不規範用語了。
遇上有趣的電視節目可安定下來坐著看幾分鐘。對大人們談話開始有興趣,一見大家笑也及時跟著笑,而且聲音特別大,笑完才想起問:“媽媽,你們剛才笑什麽?”在場的人都忍俊不禁。
弗羅伊德講的戀母情結也許是存在的,兒子對父親有點排斥心理,不願他與自己一道分享母親的感情。吃飯時我提醒兒子別光顧吃菜不吃飯,等下一次吃飯時他就會告狀,“媽媽你看看,爸爸光吃菜不吃飯,他不聽話以後會長大孖瘡的”。真是個莫須有的罪名。丈夫自從有了兒子時常嘆惜,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已降爲二等公民,我又要當妻子又要當媽,只能當媽爲主,爲妻作次。
從這時開始,當母親的麻煩事劇增了,每看到一樣東西都要回答兒子的提問:“這是什麽?”“做什麽用的?”“還有呢?”一直窮追不捨。所有那些問題彙集起來,足够編一套“十萬個爲什麽”。兒子愛看《看圖識字》、《小朋友》等讀物,老是纏著大人給他講解,真後悔生孩子前沒有念一段幼師課程,以應付眼前的每日必考。
家裏添了個嬰兒,每日工作量大增,據說養一個孩子要用十萬個工:不停地喂奶、喂水、換尿布、還要給他洗澡。一遇陰雨,房間裏裏外外全挂滿尿布。我也無暇顧及什麽儀態:衣服上總不時被沾上點黃的、白的。哭鬧聲一起,全家人就緊張地輪流把孩子抱在懷裏又拍又搖。據報上介紹,嬰兒腦子嫩,用勁搖動會損壞大腦影響智力。我專門訓練了丈夫的姿勢,怕男人力氣大,把孩子拍傷搖散了。
三字經講“人之初,性本善”。據我所知,每個“人之初”都是先把母親折騰得死去活來,然後哭著鬧著鑽出來,大多數不屑正眼望望這世界,隨後餓了、脹了、熱了、冷了……稍有不對勁就大哭大鬧,一切都滿意了則蒙頭大睡。兩三個月後才有興趣給周圍的人一點好臉色看,會露出友好的笑容。孟夫子的“人生皆有善意”大概是自此時起。
心浮氣躁、沒有耐性的孩子,可以利用父子獨處這種比較嚴肅的場合來教導他。
要讓我那不到四歲的兒子收拾玩具,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雖然我經常是苦口婆心,但見效不大,很多時候都在考驗我的耐性。以前我經常跟兒子說:「玩具玩完了就得要收拾好,下次玩的時候才好找。你得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次總不厭其煩的說了又說,耐心地鼓勵,並幫他收拾一部分。
我年過四十才生下一個兒子,可謂「中年得子」。我的兒子名叫朱禮移,「禮」是按家譜,跟隨他的堂兄弟輩,「移」則是寓意他最終要移民到香港--我是由香港回到大陸娶妻生子的,老婆兒子至今仍在大陸廣州。
西方國家的家長經常給2-3歲的孩子讀長篇的兒童故事,那些讀物裏面幷非通篇的圖畫,而是大篇幅的文字加一些生動有趣的插圖。因爲孩子喜歡這樣的圖書,更喜歡聽母親讀書中的故事。
在丈夫的教育方針下,女兒成了一個自覺性極强的小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自覺檢查,準時睡覺,早上也不賴床。好幾次丈夫在外應酬,到了女兒入睡時間來個偷襲,只見女兒早已甜甜入了夢鄉。
】「鋸子寶寶」的故事,常令JUJU和媽媽笑成一團,「也許以後你會擁有自己的『鋸子寶寶故事』喔!」這是媽媽的結語。
兒子沒有食言。從那次獨特的聊天以後,兒子徹底地改變了,再沒有犯同樣的錯誤。就這樣,一個虛擬的小人物在我和兒子之間存活了,從此,這個兒子想象中鬧不清到底是他自己還是別人的虛擬的對手便一直伴隨著我和他,成了我們交流的堅實紐帶。
我常常誇自己的兒子,當他能把玩具很俐落地收拾好的時候;當吃飯前他說「謝謝媽媽,把飯做得這麼好吃。」的時候;當他脾氣很好很懂事的時候……
前陣子天氣突然轉涼,心想以自行車代步的兒子,一大早頂著寒風去學校,非常辛苦。若能戴上口罩,除了保暖,還能過濾不良的空氣,對他有利無害。於是我買了個口罩,要兒子清晨上學騎車時使用。沒想到兒子才戴了一次,就將口罩束之高閣。
大兒子念小二了,一年級的書及作業都給他上了書架,閒來無事翻翻他的生活習作,發現他回答了老師一個問題是這樣寫的,老師問:「你覺得媽媽像什麼?為什麼?」兒子用端正的注音回答說:「媽媽像圖書館,因為常常借很多書回來給我看。」
「真蠢!」想著今天所犯的錯誤,我一邊做飯一邊說出聲來,不想又被耳朵尖的兒子聽到了。他坐在客廳裡的沙發上似乎饒有興趣地問我:「媽媽你在說誰呢?」
學大法的小孩是与眾不同的,記憶力是過耳不忘。在幼儿園老師一致認為我小孩最聰明,對其他小朋友有凝聚力。其他小孩調皮時,老師就問:“小朋友要向誰學習呀?”小朋友會齊聲回答向我小孩學習。我便及時向老師洪法。當然,我小孩也有很不听話的時候。我只給他講道理,不苛求他,因為他畢竟也是要在正法中歸正的生命。既然他出生在我們這樣一個家庭中,我們就有必要、有責任將他教育好。
那天我牽著兒子的手穿越一條馬路,在馬路中間,兒子突然彎身撿拾地上的東西,我一驚,幸喜兩側並無來車,我牽著兒子的手快步穿越。
看她聆聽時那份專注、祥和,在真善忍的心靈契合中,一切過往的林林總總,剎時消滅殆盡,感覺說不出的美好。總還是有些齟齬,衝突也在所難免。如果說,人生就是一場修煉,那麼真要慶幸自己可以身為人父,她讓你明白了間接阻礙雙方成長的,竟然是自己對情的強大執著;她讓你放下成人的條條框框,返回童真;她讓你學會自我反省,不規避;她讓你學會包容與善解;當放下為人父的威權後,驟然發覺,原來,真正成長的,正是伴隨在她身邊的我,真正受到觀護的,正是那位小天使的老爸。
在經過了一個認識到和不斷磨礪、反覆的過程後,我也終於漸漸改掉了亂放東西的積習,雖然有一個小孩子,但家裏經常保持的整潔程度,已足以讓人感覺到我是個能幹的家庭主婦了。這些都是修心的自然結果。這一切是多麼的好。能夠有緣修煉法輪大法的生命是幸福的。
當你面對正值青春期的獨子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情境?相信多數的家長會恨不得把她(他)塞回娘胎裡去!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叛逆」似乎是他們的寫照,是他們脫離父母臍帶證實他們能夠獨立的過程與手段。即便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傳統的威權意識下,父母總是無法拉下臉來大方地給予他們一個成長的空間。
一個小小的孩子,他是那麼的純潔,沒有一切觀念,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該怎麼做,他會把你所說所做的牢牢記在心裡,然後再表現出來。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真誠的,只要你努力做到更「真、善、忍」,他們會比你做得更好。 不到五分鐘,我的小小的兒子出來了,說:「我把球兒交給豪斯小姐了。」我沒有問他豪斯小姐是否表揚他,因為這是一件該做的小事,他做這件事不是為了表揚。但我還是拉著他的小手對他說:「你做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