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正规吗 - 体育

教養心得

孩子放假了,下象棋成了我們固定要作的功課,好勝心強的他已經比較能夠坦然接受輸棋的事實,甚至還用懷疑的口氣問我,是否有偷偷放水才讓他偶爾有贏棋的機會。其實下棋時策略與心境都會影響結果,輸棋並不稀奇,我更重視的是孩子如何看待勝負的心態。
終止親子暴力傳承
家庭教育影響重大,終止家庭暴力的惡性循環,用善與愛教導,才能真正教養出品德優良的孩子。
在海外,華裔下一代為何要學習正體中文?我們不妨從海外華裔子弟學習中文的目的談起。華人父母的共識即是,海外學童學習中文是為了讓其瞭解中國歷史并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讓孩子學習正體中文,並以此為工具來打開正統中華文化之門。
「寶母」的育女心得(1)
近來「虎媽」的故事傳得沸沸揚揚,她的育兒經在中美家庭中掀起軒然大波,有讚的,有貶的。那麼是不是所有華人家庭都像「虎媽」一樣的教育方式呢?從本期開始,我們陸續請了一些華人家長談談教育孩子的心得。也歡迎讀者們投稿,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面對許多抉擇時,我們給孩子的是「選擇題」還是「是非題」呢?在孩子的眼中,「二擇一的選擇題」跟「是非題」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所以「選擇題」的選項絕對是三個以上,但不能超過五個,以避免孩子的決定超出大人的預設範圍。小從出遊地點的選擇、課業學習的方式,大到希望父母給予怎樣的支持與鼓勵,在我們家都可以用溝通得到答案。
幼兒退化行為
這段時間因為工廠剛成立,我幾乎忙到快昏倒,鈞也連帶變的很辛苦...因為只好拜託家中人照顧,但是只要不是自己照顧,就一定會出很多問題,尤其是照顧者不用心時,會出現的問題一定更加嚴重。
對待孩子的學習,大人的忍耐是讓小苗成長的必要養分。能忍則不亂心亦不動氣,對於孩子在學習陌生的事務時,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支援。
不要用哀、要用拜託
"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這是我在鈞一歲以後有深刻的感想。
從社會脫序的現象來看,似乎早已是背道而馳了。如同兒子聽了我的解釋之後的結語:要真能這樣,這社會就不會那麼亂了!是啊!如果社會上人人都能行禮、守義、清廉、知恥,這社會應當會更加溫馨才是。沒關係,我們可以從自己先做起!
當媽該勇於放手讓孩子嘗試
孩子是個小小的探險家,每天都很努力的在家裡翻東翻西,對於孩子,這是成長的一環;往往母親卻不這樣認為,害怕孩子吃到髒東西、認為孩子在搗蛋,想要畫的圈將孩子侷限起來。疼愛孩子的心情是每個母親應有,然而育兒更重要的一環是先學會放輕鬆。
俯拾之間皆學習+語言的延伸
一歲所學的,會在兩歲表現出來;兩歲所學,會在潛意識放一輩子。一歲後,睡眠會減少,孩子能學習的時候就更多。
要讓孩子守規矩,首先要讓孩子了解規矩,最後去習慣規矩。
吃飯就是要坐在椅子上
好習慣是需要長久的培養,但是壞習慣是瞬間可以養成。這也是我教育鈞鈞最大的警惕。
想起念國中時,每週朝會一定要背的青年十二守則「助人為快樂之本」,我跟孩子說:「那個叔叔把每個乘客當作是自己的親人般照顧,難怪我看他雖然在陰雨中開車,乘客也將車子弄得溼答答的,但是他的笑容與工作熱忱,卻讓我看見冬天裡的太陽……。」
「是啊!因為好吃懶做總成空。多學著做事,就算遇到困難……,」我話還沒說完,女兒就接著說:「媽媽,我知道,就是您常說的,從困難中找機會,孩子會變得更聰明喔!對嗎?」
我的外甥女小慈,即將升上國小六年級。暑假前大姊才在電話裡告訴我,小慈全校英文比賽第一名,將要代表學校參加競賽。而她最近月考都是前三名,和導師的關係也大有改善,讓大姊與姊夫非常欣慰,見了面連連道謝,我這個阿姨聽了也與有榮焉。然而回想她剛剛升上五年級時,卻並非如此……。
小智上課時,坐在他後面的同學經常從背後打他一下或做出一些令人難以忍受的動作。可是小智越憤怒、越指責對方時,對方卻越鬧越起勁,使他又生氣又無可奈何。
今天無意中拉開冰箱下層的抽屜,只見一只透明的塑料盒裡放著兩朵玫瑰,一朵藍色,一朵橙色,在白白的滿天星和綠綠的葉子中嬌嫩地綻放著。這是女兒幾個星期前在初中畢業典禮上戴的手花,看來她是捨不得任它幹掉,給花裝了個盒子,悄悄地存放在冰箱裡。
以前彭老師跟天下的慈母一樣,期望孩子健康、茁壯、功課好、品德佳、有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等。但是她覺得「愛之深、責之切」,必須經常叮嚀、提醒孩子。經年累月後,媽媽的印象,只剩下嘮叨的聲音和那張諄諄教誨的嚴肅面孔!彷彿對孩子,最溫暖的愛已經消磨殆盡了。
教會孩子「體貼」是父母的責任,而真正的體貼則來自於「感恩」的心情。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看著個頭比我還猛的女兒,不禁感歎中國成語的如此傳神。十五年前搖籃中的baby ,已成婷婷玉立的娉婷少女,似乎握著她那嬌柔小手的感覺還留在手中,但女兒已開始用嚴肅的語氣,同我探討關於人生的深奧話題了。
學校的日記要孩子想想什麼是「益友與損友」。看著孩子的功課,讓我想到美國任教的歲月,跟孩子提起了那段日子。而我,確定孩子們心裡存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約束後,輕鬆做個妙語如珠的媽媽,一點也不是難事。
從胎教開始我即對寶寶的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使她保持著善良的天性,也讓我收益非淺。
有機會再一次檢視自己的成長歷程,終於能更深刻的了解到赫曼赫塞在《徬徨少年時》裡面透過主角辛克來的吶喊:「我只是嘗試著過自己要的生活而已。為何如此艱難呢?」,對於青春躁動的靈魂,這是必經的途徑,無須擔心、阻止,重要的是包容與接納。
隨時隨地都能機會教育,路途上就是很好的親子時間,家長也能當優秀的老師,更重要的是:從小記得的東西不容易忘,因為那是孩子「最純真、最美好」的回憶。
年青時,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到老了,卻常常回憶起往事。育有一女一兒的我們,如今都已年屆古稀,大女兒和二兒子大學畢業後,先後來美讀書,現在都任教於美國的大學。為此,親朋好友總是誇獎我們「教子有方」,羨慕不已。
參與晨光教學有感
以前,總以為功課好才是好孩子!所以我一直把大兒子送安親班,安排他上心算、畫畫班,我努力賺錢滿足他一切物質需求,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他好,我的辛苦也是值得的,然而事與願違......我挑起了每周一晨間班級媽媽的工作後,有機會能與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才弄清楚兒子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後來我轉念一想,長久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就將女兒勸我的話,寫下來貼在電話上......
早晨急匆匆地把兒子送到學校,在回來的路上看到鄰家的媽媽推著寶寶車送女兒去幼兒園。「婷婷小公主出遊啦!」我打著招呼。看著鄰家小妹妹一天天長大,不覺之中也分享著她的成長。鄰家媽媽高興地說:「正想找你呢,婷婷今年9月份就要上幼稚班了,回頭我再問問你怎麼申請。」
一吃完晚飯,女兒就美滋滋地往電腦前一坐,不是寫博客就是和國內的舊友聊天,開心至極,刷碗的活總是一拖再拖,不肯先幹。我就在想,這美中兩國之間的教育模式差別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