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孩子老愛對立反抗?教養祕訣3招可化解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4)遊戲的無限影響力
在幼兒教育中,玩遊戲被定義為既是「最棒的教育教具」,同時也是「發展心理特徵基礎的最佳教育方法」。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3)是教育還是虐待?
在教育4至7歲的孩子時,有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在教孩子學習時,必須要守護「兒童人權」。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2)孩子的起步學習
最終,要想解決「如何學習」的問題,父母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提示和引導孩子走上自發、主導、有趣和高效的學習之路,正是4至7歲孩子的父母應該扮演的重要角色。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1)
父母教導孩子學習需要很多種能力。看似需要很多能力,但其實可以整理出5種核心能力。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應該具備的5種能力。
趕走焦慮小怪獸(5)如何協助孩子面對焦慮感
採用一些方法引導孩子克服焦慮,給孩子工具,讓他們能長出復原力。
趕走焦慮小怪獸(4)要怎麼放鬆?
看電視或打電動的確很有趣,可是這些興奮、刺激的感覺可能會為大腦帶來許多壓力。試著多花點時間從事真實世界裡的活動......
趕走焦慮小怪獸(3)勇敢面對恐懼
現在是你鼓起勇氣的時候了。真正的勇氣並不代表永遠不再感到害怕—而是即便感到害怕,還是願意勇敢面對恐懼去行動。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勇氣如何協助你克服焦慮。
孩子覺得學習很累!身為父母必須做這件事
辛苦得到認同,人並不會因此就變得懦弱、懶惰。如果覺得學習很難、很累的孩子,也能得到認同和安慰,反而會萌生今後要更加努力的欲望和決心,產生學習的自發性動機。
爸媽注意說話!一直重複嘮叨 孩子更反抗
父母的不安全感導致不自覺的想控制孩子,但是真正急的人是爸爸媽媽,而不是孩子。父母的不安應該由父母自己處理,真正對準備上學的孩子有幫助的不是催促和壓迫,而是正面的話語。
你有個想法,不代表這就是真的。如果你正對某件事情感到焦慮,那種煩惱的感覺可能會很真實、就像事實一樣,但請千萬要記得:你比你的煩惱還要更堅強。
孩子闖禍卻閉嘴不認錯 父母該如何回應?
編者按:對子女無私的愛,做父母的都能體會,但養育孩子的現實生活卻總是波濤洶湧。看到孩子哭鬧耍賴、常規脫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課作業、不負責任……心中的怒火總是一秒引爆,脫口而出各種責備或負面的話語,看到孩子受傷的眼神卻又懊悔萬分。這幾乎是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寫照。
【未解之謎】虎媽與雞娃
成功教育真的有規律可循嗎?虎媽教育法,是成功寶典,還是個騙局?
趕走焦慮小怪獸(1)了解孩子的焦慮
對孩子來說,要開口討論焦慮感並不容易,但協助他們面對煩惱永遠不嫌晚。
親子疏離?這些情感虐待父母無意間都常做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典型毒親事例之三:只得乖乖聽父母的話
編者按:如何拿捏管教孩子的方式?訓斥方式與表達方式有什麼技巧?怒氣湧現時又該怎麼辦?教養孩子是條長遠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獨自埋頭苦惱,本書從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溝通、心態等多角度提供解說與提案,為親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處模式! 毒親究竟是...
典型毒親事例之二:過分對孩子強調責任心
教養孩子是條長遠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獨自埋頭苦惱,本書從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溝通、心態等多角度提供解說與提案,為親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處模式!
典型毒親事例之一:令孩子感到恐懼的虐待
編者按:如何拿捏管教孩子的方式?訓斥方式與表達方式有什麼技巧?怒氣湧現時又該怎麼辦?教養孩子是條長遠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獨自埋頭苦惱,本書從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溝通、心態等多角度提供解說與提案,為親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處模式!
想讓孩子更有韌性 讓他們加入合唱團、管弦樂隊或樂團
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韌性。這包括克服逆境的能力。 如今,韌性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由於新冠病毒對學生的教育、社交、家庭和工作生活所產生的乾擾,今天的年輕人一直在多方面處於逆境中。
為什麼人際關係不好?問自己是否缺乏同理心
大腦中有一部分神經,會讓人們因為看到別人做了某些事,自己也能體驗做那些事情的感覺,並產生同樣的神經反應。這種現象就是「同理心」(Empathy)。
關注容易受傷的心靈 你必須留意3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些神話、童話或魔幻文學作品所創造的英雄形象大都是歷經種種磨難,最終戰勝惡勢力,才能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這其實都隱喻了一個內在小孩成長的過程。
【東瀛采風】日本文化之「躾」從何而來?
日本的「躾」學是一種傳統的教養文化,演變過程不簡單,怎樣形成的呢?有什麼特色呢?造就出怎樣的人才呢?
【東瀛采風】七五三童年禮儀 畢生教化
日本是尚禮的國度,日本人要恪守許多傳統風俗禮儀。日本人一生中經歷的第一道禮儀是什麼呢?「七五三」禮儀為何受到日本家庭的重視呢?在其中展現什麼日本傳統呢?
為殘障、自閉症或有額外要求的兒童上幼兒園,需要做好各種準備。
對於那些有表現出色孩子的父母,他們常問的一個問題是,自己的孩子是確實有天賦還是「只是」小聰明。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孩子似乎比同齡孩子表現更突出。這些父母也可能開始注意到,孩子的發展很早就達到了數個裡程碑。也許他們看到孩子在三歲​​時就自學閱讀,或者五歲時能夠算兩位數乘法。
負面話語殺傷力強 誤用恐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些話語,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熟悉?明明想要好好說,一出口卻又忍不住斥吼?如果另一半這樣對你說,你會有什麼感想?請各位一起來假設(想像)一下吧。
崇敬大自然的力量 有助轉化孩子消極情緒
下次妳在外面散步的時候,花點時間在人行道上找一個長有雜草的裂縫,試著透過大自然的力量讓孩子感到驚艷。你感到崇敬之情的程度越多,代表腦中的神經肌肉能活動得越多,未來就越容易有這種情緒;當你開始感受到一種沒有幫助的情緒,比如憤怒,就可以更輕鬆地將這種消極情緒轉變為積極情緒,比如感到惱怒時,可以透過這種對自然的讚嘆轉化為感恩之情。
孩童情緒失控怎麼辦?父母溫柔撫摸可制止躁動
撫觸會像煙火一樣點亮孩子的大腦,嬉鬧會在大腦中釋放一種稱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溫柔的撫摸會釋放「擁抱」荷爾蒙催產素,對孩子散播安全和友愛的信號。
孩子尖叫哭鬧 古老智慧如何讓孩子平靜下來?
世上很多文化中的父母都認為他們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教他們冷靜沉著地應付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他們看待這項責任就像教孩子其他技能一樣認真,好比如何閱讀、算術或吃健康的食物。
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5)
父母不僅有保護孩子的責任,也有教育孩子的責任。必須讓孩子清楚地認知,無法容許暴力,代表即便是父母,在暴力面前,他們保護的權限同樣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