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开奖时间官网-双色球开奖时间开户-双色球开奖时间注册

書序書摘

人生兩好球三壞球
我們的經歷不會成為史詩或拍成電影,我們也不用一人肩負宇宙存亡的使命;但我們都毫無疑問地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角,也是這個故事中「最佳且唯一」的英雄。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五(1962-1965)(下)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五(1962-1965)(中)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五(1962-1965)(上)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四(1959-1962)(下)
白先勇: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四(1959-1962)(上)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 ── 夏濟安、夏志清 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柳林中的風聲(4)
河鼠以巧妙的方法悄悄灌輸給他的思想和心境,此刻正在他內心深處扎根、茁壯。他清楚地看到,雖然他的家這麼簡陋、這麼平凡,甚至這麼狹小,但他同時也知道,這一切對他來說有多麼重要,「家」在生命中的價值有多特殊、多珍貴。
柳林中的風聲(3)
每逢聖誕佳節,田鼠們就會站在泥濘的街道上,對著燈火通明的窗戶唱這些聖詩,把祝福分享給大家。
柳林中的風聲(2)
厭倦了春季大掃除的鼴鼠,決定鑽到地面上曬曬太陽,展開一場冒險之旅,剛好遇見了他的好朋友河鼠。他們倆一起在閃閃發亮、波光粼粼的河邊野餐,勇敢踏進邪惡的野森林,拜訪壞脾氣的老獾,還跟可愛又傻乎乎的蟾蜍共乘一輛吉普賽篷車、駛上遼闊寬廣的大路。 享受這新鮮冒險生活的鼴鼠,有一天,那熟悉又充滿吸引力的呼求找上了他……
柳林中的風聲(1)
小河邊住著四隻可愛的小動物:小鼴鼠,河鼠,獾,這三個都是會挖地洞的穴居動物。第四個就是蟾蜍。
你比你想的更勇敢(3)
當你更明白,人生不是兼得而是選擇。你會更了解,怎麼去做「選擇」,怎麼在自己選擇的人生中活得快樂、無憾。
記得出生前,神跟我說……
我們可以重生無數次,但今生只有一次。從出生以來,我就能與神和天使對話。 所以,我一直以為那是很平常的事情。 ——小堇(小學五年級的女孩)
你比你想的更勇敢(2)
我很喜歡一句話:「做一個懂得世故,卻又不世故的人。」我們懂得人性的黑暗,但我們不用黑暗面去對人。
你比你想的更勇敢(1)
每走過一次難關,再次看到陽光時,我都很慶幸自己當時挺過了,我走過來了!如果你也是過來人,你一定懂,還好,我們都沒有放棄自己。不是嗎?
小說:英格的孤島
1937年11月12日,最後一批國民革命軍撤出上海,公共租界蘇州河以南和法租界成了被日本包圍的「孤島」。有一位來自布蘭登堡的猶太女孩,卻在孤島發現了自己、發現了中國。
小說:木蘭的外婆
在上海,木蘭很快就學會了如何在擁擠不堪的人潮中讓自己不受到「排擠」;在洶湧的人潮中,基本上需要多看兩眼,才能發現到她與其他人的不同。但這裡的人隨時都在趕時間,沒有人會多看木蘭兩眼,所以她也就享受不到身為老外,可能會被「禮讓」多一點空間的特權。
皇上吃什麼
北平的菊花鍋子,以當時八大飯莊的「同和堂」做的最有名。據說總是點好酒精後才端上來,高湯一滾之後,茶房把料下鍋,再放菊花瓣,蓋上鍋一燜,立刻撤下去分成小碗給客人,因為幾味配菜都很嫩,怕客人操作,吃到的東西太老。
每當湖塘水芙蓉競開,或是河岸上木芙蓉鬥艷的季節,這五嶺山脈腹地的平壩,便頓是個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了。
時空迴廊
一個城市就像一個人,有成長過程的興衰,有生命的高潮與低潮。一個城市該如何記憶它自己,是否有靜夜孤燈映照青石板的寂寞?是否有樓起樓塌、歷史更迭的惶恐?城市作為一種空間的拓展,記憶蜿蜒,從一個時空進入另一個時空。
曾有個文青
那時自以為文青,喜歡逛書店,某天在中正書局看到《西洋文學欣賞》,作者鍾肇政。隨手翻開書頁,讀到作者開了長長的一串陌生的書單,有如棒喝,忽覺自己像井底之蛙。猶記得書中的一句話:「光是接觸正確的文學,就已經是文學教養的偉大要素。」這一句話,如今變成我鼓勵學生找經典閱讀的啟發。
小說:麥提國王執政記
麥提是個國王,他才十歲。不願在大臣保護下當個傀儡,麥提靠著勇氣與本事爭到了治國的權力 ……就在萬民擁戴之際,國家卻因外敵的詭計陷入了重重危機……
被砍了,還要再長的生命樹
禱告完幾天後,小雞的頭上長出了向日葵。從此,小雞決定,要用生命溫暖身邊的人,像向日葵的顏色一樣溫暖,讓這個世界多一點點愛。那隻小雞就是我,我不想光頭。神阿!我需要祢。同時我也希望自己成為別人的溫暖,而不是造成麻煩的累贅。
四分之三的擁抱
力恩!你的擁抱是那種抱緊了,就讓時間凍結了的猛烈的溫柔。從第一次的擁抱開始,你給我滿滿的關愛,而我所能回應你的,總是缺了一角,無法形成一個圓。
我以我血獻青天:13位國軍飛行員的故事
滿頭白髮的飛行員回憶起那天,他想的不再是空戰的細節,而是那些年、那些空戰的影響……
下一頁,翻閱自己
我一直深信班傑明(W. Benjamin)在《單行道》中所言:「面對自己而不感到惶恐,才是幸福。」也於是,這個「自分の本」,其實就是每天面對自己最好的練習(或許因此就可以不用再焦慮地購閱各種「勇氣」系列暢銷書了吧)。
與右手離別
13歲時,菲比得知罹患骨癌;14歲時,她截肢了彈鋼琴的右手;18歲時,她和遠在愛琴海的力恩邂逅;即將21歲那年,離世前二天,她成為力恩帶著氧氣罩的新娘。離世後,她捐贈出自己的眼角膜,遺愛人間。
銀娜的旅程:一個中國小女孩在納粹德國的故事
1937年夏天,中日戰爭的陰影襲來,七歲大的小女孩陳銀娜離開熟悉的上海,被父親送往青島避暑(禍),從此她就不曾再見到父親了。她從青島離開了中國,完全沒有意識到這趟旅程即將改變她的一生。
戰爭會改變人,特別是男人。沒多久前,薩伊德還跟我和姪女凱薩琳在院子裡玩,還不知道男孩不該喜歡洋娃娃。但最近,薩伊德已對席捲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暴力深深著迷。有一天我瞥見他在看手機裡伊斯蘭國斬首的影片……
父女對話:山
老家在偏僻的山腳邊,不是五光十彩的都市,而是天造地設一色綠的山野。小女兒剛回來,第一個最攫引她的便是東邊的山,尤其是那高出一切的南北太母,只要是空曠無遮蔽的地方,一定東顧看山。
書摘:似是閒雲
所以,過去中國人對自然的愛好,不下於今日的西方人。但不願和自然對立,祇想如何使自己與自然融而為一。甚至縮小山林的形象,置於庭園裡,培植在盆景中,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融於自然之中。他們也登山,但祇是「我來,我看」,卻不想「征服」,他們欣賞山,不但用眼睛,還用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