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发彩票关闭 - App Store

名家散文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鬆,一樣的自由...
陶淵明好讀書,我只愁他政治經濟學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因為他“不求甚解”...
寶寶學會的第一件壞事就是從書上撕紙。因此我們定了條規矩:她每撕一頁,就得在自己房裏、緊鎖的門後,獨自呆上四個小時...
往年我妻曾經遭逢小產的苦難。在半夜裏,六寸長的小孩辭了母體而默默地出世了...
父親在世時,我對他未嘗有一日盡孝養之責,他老人家對我的慈愛和恩惠,只有來生報答了!
避暑還有一種好處,就是可以看到一切的親朋好友...
東西方精神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人沈迷於物欲,而東方人精於人與人的關係;前者從征服中得到滿足,後者從人與人的相親相愛中汲取幸福。
這條狗,以前見過很多次,從來不吠人的,怎麼突然兇成這個樣子呢?
真個是夜長夢多,我又深深跌入黑甜之鄉。呀!這回夢境真可恐怖...
人們勞苦著,工作著,為生活而煩慮到頭發變白,忘掉遊玩:這種文化是多麼不可思議啊!
兒時的回憶,誰也在說,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憶,卻盡是些空洞。第一,我所經驗到的最初的感覺,便是飢餓;對於飢餓的恐怖,到現在還在緊逼著我。
我到過一個地方,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夢境...
第一次乘夜航船,從紹興府橋到西興渡口...
夜航船,歷來是中國南方水鄉苦途長旅的象徵...
自幼能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然不懂其義,完全是從鄉間老嫗們的口中聽熟的...
對於趕屍傳說呢,說來實在動人。凡受了點新教育,血裏骨裏還浸透原人迷信的外來新紳士,想滿足自己的荒唐幻想,到這個地方來時,總有機會溫習一下這種傳說...
讀徐志摩先生會見哈代記,中間有一句道:“老頭真刻嗇,連茶都不教人喝一盞……”這話我知道徐先生是在開玩笑,因他在外國甚久,應知外國人賓主初次相見,沒有請喝茶的習慣。
據我看來,中國家族制度大抵是一種特別保護老幼的辦法,因為幼年、少年和老年既然佔據我們的半生。那麼,幼者和老者是應該過著美滿的生活的:這一點很重要。幼者確比較微弱無力,比較不能照顧自己,可是在另一方面,他們卻比老人更能夠過著一種缺乏物質上的舒適的生活。兒童常常是不大感覺到物質環境的艱難的,因此,窮孩子常和富家的孩子一樣快活,如果不是更加快活的話。他也許是赤著足的,可是那在他不但不是什麼苦事,反而是一種舒服的事情,而在另一方面,赤足走路在老年人常常是一種不可忍受的苦事。這是因為兒童有著較大的活力,有著活躍的青春。他也許有其一時的悲愁,可是他把這些悲愁忘得多麼容易啊。他沒有老人家那種金錢的念頭和做百萬富翁的夢想。他至多只是蒐集一些香煙畫片,希望換點錢去買小孩玩的空氣砲,而在另一方面,有財產的寡婦卻在蒐集“救國公債”。以這兩種蒐集的東西而論,其間的樂趣是無法比擬的。原因是兒童還不會象成人那樣,受過人生的威脅,他的私人習慣還不曾養成,他不是某一咖啡商標的奴隸,他是隨遇而安的。他的種族偏見很少,而且完全沒有宗教上的偏見。他的思想和觀念還不曾墮入某一些常軌。所以,老年人甚至於比兒童更需要依賴人家,因為他們的恐懼比較明顯,他們的慾望也比較確定。
上前天,從魚處見到三表兄由湘寄來的信,說是第二個兒子已有了四個月,會從他媽懷抱中做出那天真神秘可愛的笑樣子了。我惘然想起了過去的事。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約莫到了夜半,覺得怎麼也睡不著覺,於起來小便之後,放下玻璃溺器,就順便走上了向南開著的窗口。把窗帷牽了一牽,低身鑽了進去,上半身就象是三明治裏的火腿,被夾在玻璃與窗帷的中間。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裏,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羊肉,剝花生米,飲白乾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裏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當這中間,有的蘿蔔,雅兒梨等水果的閒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期。
中國是個農業社會,對於過年過節,特別起勁,這也無怪,我們“七日來復”的制度已全付遺忘,更談不上什麼“周末”,一年到頭忙碌勞苦,逢著年節,當然要痛快地過一陣,藉此休息筋骨並調劑精神。
家至少要有人兩口才能組成,最不濟也要有豬一隻。你看中國的“家”字,不是寶蓋下有個“豕”字嗎?可是,我的家不但沒有人兩口,連豬都無半只。
對於一個已經化為異物的故人,追懷起來,總要先想到他或她的好處;隨後再慢慢的想想,則覺得當時所感到的一切壞處,也會變作很可尋味的一些紀念,在回憶裏開花。關於一個曾經住過的舊地,覺得此生再也不會第二次去長住了,身處入了遠離的一角,向這方向的雲天遙望一下,回想起來的,自然也同樣地只是它的好處。
生長在大江北岸一個城市裏,那兒的園林本是著名的,但近來卻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聽見過“我們今天看花去”一類話,可見花事是不盛的...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聽著;也用心唱著。我終於被一種健康的痲痺襲取了。於是為歌所有。此後只由歌獨自唱著,聽著;世界上便只有歌聲了。
老子最邪惡的“老猾”哲學卻產生了和平、寬容、簡樸和知足的最高理想,這似乎是矛盾的現象。這種教訓包括愚者的智慧,隱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識世故者的簡樸
一個熱誠的,優遊自在的,無恐懼的人,是最能夠享受人生的理想性格。孟子以“智、仁、勇”為他的“大人”的三種“成熟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