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中央社記者唐筱恬台北30日電)喝對咖啡,也能救農民、推行環保,徐文彥與余宛如成立「生態綠」,販賣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認證的有機咖啡,幫助第三世界農民改善生活,轉採環保耕作,善待地球。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2日電)年僅18歲就隨部隊來台的阿兵哥張鳳岡,因緣際會踏上行醫路,他曾在烏坵和越戰砲火下搶救無數生命,在花蓮偏鄉行醫救人無數,一直到81歲高齡才選擇退休。
魚類即將在2048年滅絕,你能想像嗎?紀錄片「魚線的盡頭」敲響海洋資源警鐘,學者邵廣昭更進一步為此開設講座,呼籲人類重視海洋版「不願面對的真相」。
關懷弱勢原民的郭明裕醫師
名片印有台大、長庚、敏盛小兒科臨床教授的郭明裕醫師,除了忙於小兒科看診外,更是桃園縣築夢家族社區兒童(自閉症)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桃園縣桃園社區大學總顧問/榮譽校長,也經常到桃園縣拉拉山爺亨部落山地醫療免費義診,每年五月爺亨部落愛心桃,七月水蜜桃盛產,郭明裕總會發起網路義賣,他希望鼓勵縣民、社區大學的學員一齊為復興鄉三光村原住民做愛心銷售。
高齡97歲的老醫師施保順,行醫濟世,並熱心捐錢助學、修橋鋪路,常保一顆年輕的心。現仍老當益壯樣樣行,還能與朋友喝酒、喊拳,儼然「一尾活龍」。
他熱愛舞蹈、雕塑、繪畫,卻在尋找人生目標的路上沉浮多年,直到台灣經歷百年巨變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為了照顧老人心靈這個單純的心念,展開教授老人繪畫的工作,以鮮麗的彩筆為這群老人夕陽晚景般的生命,點綴了絢爛光彩……
台灣八八水災時,索羅門群島的部落酋長史坦利,跋山涉水、坐船24小時,把族人善款送交駐索國技術團。總統馬英九今天見到史坦利,以大擁抱回報這份令人感動的心意。
(大紀元記者李怡君台灣台北綜合報導)根據一項關於亞太慈善「英雄人物」調查,台灣有4人上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入選者之一是59歲台東女菜販陳樹菊,她年輕時家貧中輟賣菜維生,但仍捐款14萬美元蓋圖書館。
當鳯梅開始帶著全家在荒野裡做志工時,原本以為是在盡自己力量回饋社會的付出;後來她才知道,其實,當志工是給自己學習的機會,也讓自己的孩子學會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感恩惜福的習慣。這種收獲,是她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環保達人系列報導(1)-陽光、空氣和水是生命3要素,「城市農夫」孟磊從美國飄洋來台,四處宣導善用太陽能、空地栽種植物和蒐集雨水等「愛地球」理念,以環保巧思灌溉水泥叢林,挹注生命的活力。
(大紀元記者謝夢涵印尼雅加達報導)在印尼華社圈子裡,汪友山碩士這個名字可說是家喻戶曉,他的名字和「落地生根」「求同存異」「殊途同歸」等名詞一樣響徹在印尼土地上。
部落格達人系列專訪(13)(中央社記者張稚昀台北29日電)「我連在夢裡,都想著要把夢到的好笑事情,畫在部落格上!」部落格達人SANA,在「SANA的漫畫網誌」上,以詼諧可愛的圖文,分享糗事,俏皮的風格,讓網友看了忘卻煩惱。 「SANA的漫畫網誌」主角是一個四肢短短,留著短髮的Q版小女孩,個性幾乎就是SANA的翻版,神經大條、有點迷糊和「天然呆」,腦袋健忘卻總是充滿各種古靈精怪的想法。
「一生做一件事,就值得了」,獲第8屆國家公益獎的律師李伸一,一生職志是為消費者、弱勢發聲,不曾因業者施壓而動搖意志。他說,付出是一種喜悅,會做到自己沒辦法做為止。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8日電)金門縣80歲退休老義消白就艷,因為開設鐵工廠,有一手修理機器的好功夫,被延攬為義消修理班長;回想八二三砲戰時救災往事,他說,真是生死一瞬間。
家境艱困,長期接受扶助的高雄縣杉林鄉陳慶新3姊弟,擔任縣家庭扶助中心及縣府旗山社會福利館志工,即使年紀輕輕,自身又遭到父母相繼過世的打擊,3姊弟的服務熱忱不減。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9日電)「馬阿姨」70歲了,她3日那天,一如42年前,隻身從芬蘭到台灣恆春,她以流利的台語說「我回到我的故鄉」,守護恆春人26年,馬立娜宣教士錯過婚姻,但她說「我很快樂」。
社科院副教授吳明儒表示,「我們不要大人物,我們需要的是週遭自我奉獻的小人物!」社科院的專業化服務學習先導計畫,就以鄭菊作為精神象徵,今天由吳明儒從鄭菊手中接下「奉茶」的工作,也接下服務人群的純樸理念。
從2005年開始的「一個孩子一個筆記本電腦」的項目,目標是讓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將近20億沒有或很少有受教育機會的兒童每人都能有一台筆記本電腦。 (2009-09-10-voa80.cfm)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31日電)「原本只是助人的快樂,但久了之後,卻成為一種責任感!」交大電信工程研究所博一學生吳昆儒,加入便當志工團隊,不畏風雨或烈日,一年來,不間斷地為獨居老人送便當。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26日電)神父賈斯德在桃源鄉桃源村的「方濟堂」是居民精神中心,如今部落受創,神父與災民都撤到收容中心。這位原民心目中的「阿祖」於苦難關頭撫慰人心也要幫忙看顧孩子,忙碌不已。
救難英雄/飛官朱春輝急拉機頭當機立斷救回機組員飛行官朱春輝以手示說明當時直昇機與建物的相對位置,因動力不足,險發生墜機意外。
70年次的芮德宜,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頭髮,眉宇之間流露出秀麗氣質,套句現在年輕人的話說是個「不二正妹」。不過這位服務於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及志願服務處的正妹,卻有著獨當一面的老成,與勇闖四川大地震第一線災區的勇氣,在她身上,旅行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搭郵輪環遊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彭書睿,一個來自台灣台北6年5班的大男生,26歲那年因為結束一段戀情,加上好友過世的雙重衝擊下,他決定到真正的遠方。
赫爾希巧克力創始人—美慈善事業典範
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附近的赫爾希鎮,著名的「美國巧克力城」,是美國最富盛名的巧克力公司——赫爾希巧克力公司(Hershey Chocolate Company)的發跡地,這是一個富有文化和歷史背景的地方。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 2日電)「教育改變我的一生,不然我現在可能在捕魚」。曾赤腳赴試考上初中的宜蘭縣私立慧燈中學董事長林忠勝,毅然走出學術象牙塔,東奔西走湊錢辦學,希望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所貢獻。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6日電)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研究所博士生王常如在屏東縣三地門鄉作研究,為幫當地學童一圓吃麵包的夢想, 3年來在高雄募集愛心麵包,每週風雨無阻送上山,感動了當地學童,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奧爾加.默裡在尼泊爾幫助成千上萬的貧窮兒童改善生活,從而成就了成千上萬的小奇蹟。默裡在退休之後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尼泊爾的兒童,為他們爭取她認為是所有的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這就是教育、住房、醫療以及親友的扶持。 (w2009-07-02-voa91.cfm)
前年,尚在沙坪壩小學讀六年級的許重寧,為患有嚴重的骨質增生的父親發明了新型救援服,今年初,已升入重慶市七中讀初一的她拿到了上衣和褲子的國家專利。市服裝行業協會負責人稱,發明服裝獲專利的情況極少,一套衣服得兩項專利,許重寧是重慶第一人,而這項專利還可能讓她成為「百萬公主」。
偏鄉醫療系列專題之四(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8日電)葉明勳剛到屏東縣泰武鄉武潭村開診所時,部落老人拄著樹枝、拖把柄到診所看病;現在部落老人都有葉明勳送的枴杖,葉明勳像降臨武潭部落的耶誕老人,隨時看見部落人的需要。
偏鄉醫療系列專題之三(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市28日電)20幾年來穿梭蜿蜒阿里山路,從陌生、熟悉到如數家珍,嘉基社區護理督導陳青芯默默守護鄒族原民的健康;當地人不僅視為家人,並送她「阿布烏」鄒族名字,擔任原民醫療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