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官网-福彩开奖直播-六合彩网上投注app

歷代文人

趙孟頫(1254至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松雪道人、鷗波,湖州(浙江吳興)人。趙孟頫出身宋室官宦書香之家,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幼小聰慧,讀書過目成誦,才華洋溢。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因,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北宋散文家,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民國28年,對日抗戰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談起中國的文學創作,唐朝的詩、宋朝的詞與元朝的曲,都自成一代表性文體,為中華文化注入繽紛亮麗的色彩,更在世界文學舞台上散發出璀璨的光芒。值此詩人節前夕,就讓我們以愛國這個主題,擷選幾位人物為代表,來緬懷與重溫他們愛國的事蹟和詩詞精選,也讓我們懂得更加珍惜,中國人第一個能真正實施自由民主政治的國度 ─ 寶島台灣。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為官清廉,一生銳意改革積弱成習的朝政,雖然因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從而功敗垂成,但他憂國憂民、不計個人毀譽的精神,仍為後世所推崇。
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才華洋溢,畫作出色,能創作,能評論,畫起畫來,廢寢忘食,如痴如醉,時人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過一萬多首的詩,但經他自己刪汰之後,只剩九千三百多首,仍為目前留詩作最多的詩人,後人每稱其為南宋詩人之冠。
何紹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年),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人,出生於書香世家。紹基自幼慧靜,濡染家學,他父親何凌漢是一位學識淵博,書法精湛的朝廷要員,教子有方。其四個兒子(何紹基、何紹業、何紹祺、何紹京)都成了才,特別是在書法方面,被時人譽為「何氏四傑」。何氏家族幾代人,幾乎個個都精擅書法,可謂書法世家,為晚清書壇上絕無僅有的。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洪州分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是北宋詩人與書法家。
他七歲時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充滿童趣和天真,清新可愛,是自古以來孩童們學唐詩時常背誦的一首好詩。
米芾出生於(西元一○五一 至 一一○七年),是中國湖北省襄陽縣人。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米南宮等。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又因舉止顛狂,人稱“米顛”。在書法上,他是“宋四書家”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不失法度,蘇東坡稱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沈著痛快”。此外,他又獨創山水畫中的“米家雲山”之法,為後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仿效。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女辭賦家。班昭家學淵源,史稱「家有藏書,內足於財」。她的父、兄都是一代名人:父班彪,是有名的史學和儒學大師;大哥班固,則是《漢書》的作者,也是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二哥班超,名震西域,是打通「絲綢之路」的功臣。班氏家族,在歷史上都留有美名。
羅貫中,一名羅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羅貫中外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遊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
「層樓風雨暗傷春,煙柳斜陽獨愴神;多少江湖憂樂意,漫呼青兕作詞人。」這首七言絕句,道盡了辛棄疾一生的悲歌、憂憤、抑鬱和哀樂。愛國詞人辛棄疾,是繼北宋蘇軾之後,又一豪放派大家,與蘇軾並稱「蘇辛」。
謝道蘊,東晉人,是宰相謝安的姪女,安西大將軍謝奕的女兒。自幼聰明伶俐、才華洋溢。在她年僅八歲時,有一次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蘊回答說:「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又說:「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因此對這個姪女大加讚賞。
徐霞客﹙西元1586–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號霞客。明萬歷十四年出生於今江蘇省江陰縣,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也是遊記文學作家。徐霞客幼即聰敏過人,好讀書,十五歲博覽祖遺「絳雲樓」藏書,對古文史冊、圖經志籍特別有興趣,也漸漸萌生了遨遊名山大川的志向。
北宋時的程顥是一個有著強烈的濟世安民之志的儒者,無論在哪裡做官,他都將「視民如傷」四個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勉勵自己勤政為民。他在扶溝縣任職時,幫助百姓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
蘇轍(1039~1112),享年74歲,字子由,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為人沉靜簡潔,鮮言寡欲,性孝友。“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宋史蘇轍傳》)。
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作為一代書聖,王羲之在傳頌在中國書法史的名作相當的多,如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黃庭經》、《樂毅論》
《三字經》裡有一句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位蘇老泉,就是蘇軾與蘇轍的父親,「三蘇」之首的蘇洵。蘇洵(1009——1066),乃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自稱「西蜀匹夫」,可見其一生是「嘗有志於當世」、「方不見用於當世」的文人。
白樸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穀,出身金朝的官僚家庭,其父親白華,是仕金樞密院判官,也是著名文士。白樸處於動盪的年代,蒙古軍攻南京(今開封)時,父親隨哀宗奔歸德,母親被擄送往蒙古軍中,當時白樸年甫七歲,由父親的好友元好問收養,元好問視如已出。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據學者考證,鄭光祖一生寫過18種雜劇劇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瑣倩女離魂》、《芻梅香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懾政》、《虎牢關三戰呂布》等。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朝大都人。生於富豪家庭,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年輕時曾熱衷功名,但仕途並不顯達,雖曾擔任江浙行省務提舉官一卑職,卻常受正職的蒙古官吏牽制。所以,抑鬱不得志的他到了五十歲左右,看破了官場浮沉榮辱,退隱山林,以詩酒自娛。過著「酒中仙、塵外客、林間友」的生活,不再與統治階層同流合污。
關漢卿,字漢卿,號己齋叟;大都(今北京)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是元代雜劇作家中的領袖級人物,《錄鬼簿》將他列於「前輩才人」56人之首。關漢卿的創作力十分驚人,所作劇曲,是元人中最多的,其中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他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竇娥冤》、《拜月亭》、《救風塵》、《單刀會》、《蝴蝶夢》等。
張可久,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一說名久可,號小山。慶元(今浙江寧波)人,屢為小吏,年代略晚於馬致遠,約是十三世紀後期、十四世期初間之作家,生平事蹟難考,僅能由他的曲中窺其身世一斑。在充滿鬱鬱不得志的作品中,可知其為懷才不遇、困於仕途的江南才子。由於仕途不得意,而歷遊江南之名勝古蹟,足跡遍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南一帶,晚年隱於杭州。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他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也是宋代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被尊為一代儒宗。
【風雲人物】曹雪芹與紅樓夢
曹雪芹(1716~1763),名霑,字夢阮,號雪芹,祖上本是漢人,很早就入了滿族正白旗的內務府,後因軍功,逐步升為官吏。曾祖父曹璽開始,至曹雪芹的養父曹頫一代,都是擔任江寧織造。康熙皇帝五次到南方巡視,有四次住在他的家裏,由此可見曹家的榮華以及與皇室關系的親密。
清朝初年,在安徽全椒襄河灣這個小地方,住著一戶名震千里的「累代書香」之家。這戶人家的曾祖父輩兄弟五人,有四人高中進士;祖父輩和父輩,在幾次的全國科舉考試中,都是榜上有名,有時連中幾位。前後六十年間,貢生、秀才不計在內,這家出了進士、舉人及出仕官員十五人,確可謂科甲鼎盛,家門顯赫了。中國最傑出的諷刺文學巨匠,《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名門望族裡。
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年),這時離明代滅亡只有四個年頭了。就在全國各地一片戰亂聲中,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的蒲家莊裡,誕生了一位第一流的文學家,他就是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的蒲松齡。
中國文學史上,儘管才女輩出,代不乏人,如漢代有蔡琰、班昭,唐代有薛濤、李冶;但最偉大的女文學家,卻不能不說是才華蓋世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不但詞寫得好,而且詩、文、書、畫樣樣出色,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大都散佚了。我們今天能見到的,主要是收在《漱玉詞》中的五十多首詞。不過,僅憑這五十多首詞,已足以使她不讓鬚眉,千古不朽了。
西元1101年,宋徽宗即位,透過外交手腕及經濟輸誠,抵擋住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一個多世紀的承平換得經濟的穩定發展,城市商業帶動文化娛樂的需求,在瓦舍勾欄中,於酒酣耳熱之際,欣賞說書、雜耍等表演成為當時風行的休閒活動。不僅庶民文化蓬勃發展,文人藝術也獲得皇家支持,在宋徽宗支持下,隸屬國家的翰林圖畫院不斷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