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文人

王羲之入木三分與范仲淹斷齏劃粥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大家,擅長隸書、楷書、行書等多種字體。他博採眾長,卻又自成一家,剛柔並濟,有著「書聖」的稱謂,並影響著後世的書法大家。南朝梁武帝蕭衍讚歎道:「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酷愛其書寫的《蘭亭集序》的唐太宗亦給了相當高的評價:「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王羲之不好名利 與道士許邁結世外之交
歷朝歷代備受推崇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303年—361年)的字飄逸而端莊,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然有仙風道骨,因此被後人譽為古今之冠,有「書聖」之稱。梁武帝蕭衍評價其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酷愛其書法的唐太宗亦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
左思十年寫就《三都賦》 一時洛陽紙貴
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並未得到普遍應用,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而在印刷術發明前,書籍是通過傳抄的形式傳播和保留的。
詠詩詞了卻官司的傳奇女子
中國古代有許多才技超群的女子,她們 「把酒能賦太白篇」。以詩詞自證清白,化解官司,她們的佳作令鬚眉歎息不止,給後世留下了無數傳奇故事。
【人間雲遊】詩仙李白一生立志返蓬萊
「謫仙」的冠號,把李白的前世、今生和此生修道返本歸真的心路歷程都涵蓋進去了。在李白的許多詩歌中也一再顯現他尋仙境、返本歸真的生命追尋。李白一生經歷哪些修煉的考驗呢?
【人間雲遊】大詩人白居易  生生劫劫誓為佛弟子
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是唐代存世詩歌最多的作家白居易為何生生劫劫誓為彌勒弟子?他歌頌竹之德,和他的人生修行展現怎樣的對應關聯?
「中間一念失 受此百年譴」 蘇東坡前世為和尚
北宋文學大家輩出,其中堪稱「文星曠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的當非蘇軾莫屬。蘇軾,世人又稱其為蘇東坡,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從不失其抱負和胸襟。他在詩詞、書畫、散文等方面皆有很高成就,後世流傳甚廣。
蘇軾的勇武擔當與濟世救民
蘇軾對安民治國之道,曾經直抒胸臆:「國家之所以生存和滅亡的原因,在於道德的高低,不在於國家的強弱;改朝換代之所以有長有短,在於風俗的輕薄敦厚,不在於國家的富有與貧窮。」他的一生輾轉流離,但是卻守著至真至善的道理從未放棄,用具體的行為來印證,用出世的詩文來闡明,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落花無意戀春華——宋代女詞人魏玩
魏夫人(1040年—1103年)名玩,字玉汝,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魏玩出身世家, 其弟魏泰有《東軒筆錄》、《臨漢詩話》等著作傳世。魏玩為宰相曾布之妻、文學家曾鞏的弟媳,曾鞏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先生」。
只有江梅伴幽獨——宋代閨秀詞人孫道絢
孫道絢,號沖虛居士,生卒年不詳,文獻記載甚少,她大約生活在南宋的高宗年間。一說她祖籍河南開封,後遷移至福建建甌。
董仲舒:災異的根本原因 是施政的過失
景帝時期,二十幾歲的董仲舒即被選拔為博士,據說他埋頭讀書,整整三年足不出戶、目不窺園。中規中矩的董仲舒受到四方學士的尊重,司馬遷也曾拜他為師。講學時,董仲舒「下帷講誦」,即掛上一幅帷簾,他在裡面講,弟子在簾外聽。
一生波折難掩其風華 東漢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生於公元177年,名琰,字昭姬,後為避司馬昭諱,改為文姬,是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蔡家是圉縣的大戶人家,家境十分富裕,圉縣人傑地靈,歷代名人輩出。其父蔡邕是一位大文學家,生平藏書甚富。他的《蔡中郎集》流傳於世,他參與書寫的「熹平石經」,為後世校訂儒家七經的刻石。蔡邕的書法「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蔡邕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焦尾琴的製作者。
一個二十歲浪蕩兒怎樣脫胎換骨變成晉朝的大儒者?在晉朝著書之多無人能出其右,他的稱號「玄晏先生」成了後代隱逸高士的代稱。他是誰呢?
九百多年前的瘟疫中 蘇軾建醫院出藥方
公元1089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赴任杭州知府。剛一到任,就碰到瘟疫大流行,病患腹痛腹瀉、發熱惡寒、肢節疼腫,不少人因此死亡。杭州城裡的百姓到處在大街小巷裡求醫問藥。
【詩仙李白】之九:詩成笑傲凌滄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真之氣,飄溢於太白詩中,成就了全方位的輝煌:音韻、句式、物象、意境、內涵,縱橫開闔,異彩紛呈。復古中有創新,恢弘中見深情。
【詩仙李白】之七:閒與仙人掃落花
李白遍遊名山,潛心修道,陶然忘機。詩人筆下,每每仙氣四溢,神采飛揚。修煉的奇妙,在《感興八首》【其五】中可見一斑。
【詩仙李白】之六:琴心三疊道初成
在湖北省安陸城西的煙店鎮,有一座白兆山,也叫「碧山」。據清光緒年間《德安府志》記載,此山因為「有白氣」而得名。白兆山曾是一處道教聖地,山上松柏長青,雲海蒼茫。
鳳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祥瑞,李白登臨此台,將眼前景色、歷史典故以及滿懷的感慨揉合於詩中,傾瀉出古今相接的深沉詠嘆。
劍膽琴心,笑看紅塵。不屈服於權貴,不為名利所迷,這位盛唐的遊俠、逸士、文學大師,引來無數欽羨的目光以及心靈的追隨。
瘟疫中無恙的庾袞 是個什麽樣的人
晉朝的庾袞,字叔褒,是明穆皇后的伯父。年少時庾袞即好學,精通《詩》《書》,他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一言一行皆尊法度,非禮非道則不言不行。
唐代一門五才女 皆被皇帝尊稱「學士先生」
唐朝中葉,貝州清陽(今河北清河)有一宋氏人家,世代書香門第,到了宋庭芬時,更是滿腹經綸,頗有辭藻。宋庭芬生了五個女兒,個個聰慧機靈,名字依次為若莘、若昭、若倫、若憲、若荀。
【詩仙李白】之一:青蓮居士謫仙人
縱觀古典詩壇,李白,無疑是最響亮的一個名字,最耀眼的一顆星。「詩仙」美譽,唯其獨享。什麼樣的詩,什麼樣的境界,才稱得上「仙」呢?
輔佐兩朝君主的奇女子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是甘肅天水人,祖先是先五帝之一顓頊高陽的後人,該祖所生的兒子為楚國的上官大夫,後來以官名為姓,子孫故姓上官;該祖所生女兒,是漢昭帝的皇后,他們的後代襲爵多富。上官婉兒的曾祖父上官弘,曾任隋江都宮福監;其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李治時的宰相;父親上官庭芝,官至唐左千牛,匡扶王室兩代。
唐代天才詩人李賀成仙 託夢告慰母親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雖然很多人對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未必熟悉,但對「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千古名句一定耳熟能詳,而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唐代天才詩人李賀,他為後世留下的名句還有「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唱天下白」等。
面對叛軍臨危不亂 能文能武的詠絮之才謝道韞
謝道韞生於名門望族——東晉的謝氏家族。她家的盛狀,可以從古人的詩句中一窺蹤跡。唐代詩人羊士諤在《憶江南舊遊二首》中說:「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劉禹錫的《烏衣巷》更為有名:「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謝家的男兒名流輩出,約百餘人見於史傳,女子中最出類拔萃的,就是謝道韞。
【才子佳人】才貌雙全的施良娣為何下嫁黔婁
黔婁,魯國人,戰國時齊國的賢士、隱士和道學家。他出身貧寒,從小飽讀詩書,勵志苦節。施良娣是魯國世襲太祝的女兒,當時太祝為帝王家掌握鬼神的祭祀之禮,非常受人敬重。出身貴族世家的施良娣不僅知書達禮,而且容貌美麗,她看重黔婁的德才,甘願放棄榮華,嫁給了家徒四壁的黔婁。
被孟子譽為「和聖」 坐懷不亂柳下惠
柳下惠本姓展,名獲,字子禽,出身魯國公族,是魯孝公的五世孫。公元前720年11月18日午時,展子禽降生在魯國的柳下邑(今屬山東省濟寧市鄒城)。當時天象異常,火光入室,文鳥起舞。
「藍出於青」的幽默才子紀曉嵐
紀昀,字曉嵐,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雍正二年六月,出生在河間府獻縣崔爾莊對雲樓。他出生即伴異象。朱珪在《紀曉嵐墓誌銘》中記載,紀曉嵐出生時,「天雨則汪洋成巨浸,水中夜夜有光怪。」紀曉嵐出生後,「光遂隱」。紀曉嵐的祖父紀天申也夢見有光團潛入對雲樓中,人們紛紛傳說,紀曉嵐是靈物轉生的。
寫討武檄文聲動朝野 駱賓王身後留生死迷案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駱賓王出生在浙江義烏李塘鎮的一戶世代書香家庭。父親外出求仕,小駱賓王就跟著祖父一起生活,得益於祖父對他的教育,駱賓王「少善屬文」。
【才子佳人】佳偶天成 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出身望族,1084年生於山東濟南,家學淵源,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蘇軾的學生,深受賞識,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其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之孫女,精通文章。李清照自幼天資聰穎,家中藏書甚豐,李清照常手不釋卷,少女時代,就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妙句名動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