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7星彩规则

歷代名臣

劉秉忠  幫忽必烈建不世之業
北宋邵雍的《梅花詩》從開解了人從天上來的天機到朝代歷史的輪替,前篇說了前兩首,第三首的朝代則從宋室轉到了蒙古入主中原的元王朝。第三首詩是這麼說的: 天地相乘數一原, 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 看盡殘花總不言。 這...
【故國神遊】熙寧萬事轉頭空 滄桑只為鑒孤忠
宋英宗治平年間的一天,西京洛陽的天津橋上,邵雍與來客散步閒談。忽然,深樹間傳來杜鵑的啼聲。杜鵑者,南方之禽,邵雍是以推知,南方地氣北遷至洛陽,此為天下變亂之相,於是慘然不樂道:「不到兩年,皇上將起用南方人士,專務變更,天下自此多事矣。」來客大驚。
諸葛亮是琅邪陽都(今天山東沂南縣)人,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是漢末太山(即泰山)郡丞。諸葛亮父親去世較早,諸葛亮跟著叔父諸葛玄在豫章(江西南昌)、荊州(在今湖北省)等地生活,後來在南陽隱居。叔父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以種地為生,安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的地方,諸葛亮稱之為「隆中」。諸葛亮喜歡吟誦《梁父吟》,常常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具有濟世之才,被人稱作「臥龍」、「 伏龍」。
家教珍事:因兒事    楊溥識好官
楊溥在獄中勤奮讀書,從不間斷。宣宗即位後,他被召入內閣,與楊士奇共掌機務。他是「三楊」之一。與楊士奇、楊榮一樣,歷仕四朝,為朝中元老。
【故國神遊】黨爭紛紜國是改 巋然始見士大夫
歷史的安排宏大而有序。當宋太祖立朝密鐫誓碑,將不殺大臣與言事官定為本朝家法時,朝野的士大夫中,一種與道進退生死以之的思潮也在同時萌生。經歷太宗、真宗兩朝,以振興道統為已任,以致君堯舜為理想,已然成為當時士大夫之主流思想。於是仁宗朝,人才輩出,幾乎囊括了直至徽宗朝前的所有北宋名臣。正如蘇東坡所說「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
【文史】「兵仙」韓信妙用《孫子兵法》
秦末漢初叱吒風雲、並開兩漢之基的大將軍韓信,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漢書補注》引唐朝大將李靖的話說:「張良所學,《六韜》、《三略》是也;韓信所學,《穰苴》、《孫武》是也。」《穰苴》和《孫武》都是古代著名的兵書,《穰苴》的作者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田穰苴,《孫武兵法》又稱《孫子兵法》,是同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所著,該書計十三篇,被譽為「兵學聖典」。
【故國神遊】刀筆雄詞決訟獄 包公堂外放青天
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上刻著一百八十三位開封知府的姓名。其中一個名字已不可辨識,據說這是因為歷代來到碑前觀瞻的人們都因為緬懷與敬仰,不禁會用手指摩挲指點其名,天長日久,碑字竟被磨去,且沉沉凹陷下去,這個名字就是包拯。
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這篇燴炙人口的文章中,寫下的千古名句,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作為一位士大夫,范仲淹是實踐了自己這句諾言的。 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人,兩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改嫁後,他隨繼父姓朱。長大...
直言敢諫 不忘報恩的賢臣李大亮
李大亮對天子力爭是非曲直,不迴避,不屈不撓。他的官位顯赫,他的居室卻簡陋狹小。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枚印章,材質非金非玉,形狀不方不圓,用途亦公亦私,它究竟是甚麼樣的呢,它的主人又是誰呢?
張居正除弊圖強
當明王朝由盛而衰,由局部穩定走向全面動亂的時候,出了一個除弊圖強的著名宰相,使衰弱的明王朝又有了新的生機,他就是張居正。
所有的殊榮都寫在「聖祖」康熙的歲月裡,駕駛著泱泱古國的航船,經過半個世紀航行,歷經「亂世」——「治世」——「盛世」的過程,終駛向康乾盛世的局面。瑰麗的歷史畫卷裡,還譜寫著明君與忠臣的千古佳話。
他去世在江南的浙江平湖,遙遠的河北阜平為他起墳,有人用「數陸忘祖」鐫刻對他的銘記:從清朝康熙年間到清末,漫漫三百年,那裡的陸姓縣民,稱自己為他的子孫,世世代代為他的衣冠塚守墓。他是陸隴其,康熙時代的理學名臣。
世綸之醜,醜得出格,醜得史上留名。《巢林筆談》記:「漕憲施公,貌奇醜,人號為『缺不全』 。」意思是漕運總督施公,面貌奇醜,人們稱呼他為「缺不全」。我泱泱中華,科舉進仕之人,雖不能個個是「軀幹雄偉,可以為將帥者」,卻素有定規,六根不全、五官不正的人不能讀書做官,一介英名留青史的高官,面貌又怎可如此之醜陋?
楊花落,梨花開;桃李子,得天下⋯⋯ 一陣清麗的童聲穿梭於大興都城的車水馬龍之間,彷彿渲染著春日裡落英繽紛的無邊秀美。而這支《桃李章》對隋末的煬帝而言,不啻為寢食難安的夢魘。國中上至公卿貴冑,下至黎民百姓,無不私議著童謠中預言的天變——李氏當為天子!
「秋,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左傳》魯定公十三年,晉陽城以一座戰爭古城的風貌,在史上留下第一筆記錄。此後,煙沙半城,鐵騎往來,晉陽一直作為軍政重地被世人熟知。春秋韓、趙、魏滅知伯的「三家分晉」,漢文帝劉恆之藩「蟄伏」十六年,北齊皇帝高歡起事而征戰四方,這些意義重大的歷史事件,皆在晉陽發生。到了隋唐之際,晉陽再次吹響出征的號角,見證了又一樁奉天伐罪、開國建業的戰爭傳奇。
【文史】康熙讚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當漠漠草原的清脆馬蹄,在中原的廣褒疆域上響起,女真的金戈鐵騎定鼎燕京,東方古國迎來了它的嬗變,也迎來了「康乾盛世」。如果說康熙大帝如日月高懸,光照寰宇,那麼他的治下群臣則猶如星辰璀璨,熠熠生輝。
【隋唐英雄傳記之六】「五絕」虞世南
一位學士,見證三朝興亡,看盡花落雲舒。他走過每一座都城,親歷每一段時空,都留下了韻致深厚的傳說。他的面容看似瘦懦,似不勝衣,但性情剛烈,每論必及先王得失,必存規誡助益,憑藉刀筆之才、博聞之識躋身初唐功臣,被太宗讚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他曾得三朝君王的眷顧——陳文帝的庇佑、隋煬帝的累征、唐太宗的恩遇。木秀於林,這無限尊崇風光的人生,卻是風口浪尖的險途。或許有人欣羨,有人懷妒,但這位學士總是懷著清淡玄遠的心態,不為所動,並寫下史上第一首詠蟬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就是虞世南,名入十八學士榜,位列凌煙廿四公。
【文史】為忽必烈燮理陰陽的術數大家
歷史的滄海中,他像是驪嘴龍珠,鑲嵌於元廷金台。他官至三公之位,燮理陰陽,助君經邦緯國。秉持奇能異術奔走紅塵,往返朝堂,只為有朝一日能再看壺中日月、洞裡煙霞。他就是元朝著名的術數大家——田忠良。
【故國神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是大漢開國第一相,他的生平被記載於《史記》,流傳於《漢書》,兩千二百多年後的今天,蕭何的名字依然家喻戶曉。而每當人們提到他時,不暇思索開口即來的卻總是那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有膽有識的元朝「秀才」和「蘇武」
是誰在風中吟唱茫茫草原的酒歌?撥動歷史的琴弦,聆聽草原帝國的凱旋,於靜音的空白時光,尋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文史】仙家風骨 隱逸元都的名臣
是誰在風中吟唱:「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撥動歷史的琴弦,聆聽草原帝國的凱旋,於靜音的空白時光,尋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雍正帝登基後,田文鏡才開始顯露出他的才幹,並很快成為地方督撫之楷模。這當然與他多年在官場磨練出來的精明才幹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能夠識別、提拔他的英明君主。
【故國神遊】千古神將憶淮陰(上)
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屬於楚漢的時代只有五年。雖然迅如流電,卻因為一位將星的橫空出世威亮火烈,煌煌千古。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想見他見鳳翼飛展的兜鍪,明光映日的戰甲,依然能想見他開闢漢家天下,天縱神武,凜然若神。
在張伯行上任後的第二年正月,康熙皇帝南巡來到江蘇,在蘇州諭令總督和巡撫,向朝廷推薦賢能的官員。但在他們呈上的舉薦名單中,康熙皇帝並沒有看到早已聞名朝野的張伯行的名字。
這一次,夜半未過,張良披星前往,候於橋上。片刻,果見老者扶杖而來,面露喜色道:「這就對了。」於是袖出一書,交與張良,又告訴他:「讀此書可為王者師。十年後,汝將大有為,十三年後汝過濟北,見到谷城山下的黃石,即是我。」說罷即去,不復再見。
【故國神遊】子房豈是策士輩 洞徹天機誰與儔
張良洞徹天機而能清識獨流,也必然深諳成事在天的道理,故而從不敢據功自傲。天下初定,漢高祖大封功臣,諸將爭功不下,張良卻旁觀靜侯,冷眼時事。
有人勸李膺趕快逃走。李膺說:「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說罷,昂頭闊步地自赴監獄,終於被拷打而死。
魯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隱公來朝見。子貢在一旁,注意觀察兩位國君的舉動。邾隱公獻玉,仰頭高視;魯定公受玉,低頭下視。
這番轟轟烈烈的壯舉,在永樂大帝去世後即告停止。鄭和之後再無鄭和,給歷史留下的,不僅僅是鄭和個人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