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足球心水推荐 - 体育

歷代名臣

在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中,有一個占據兩浙的小國,居然在夾縫中生存發展了近百年,直至順應天意,歸順大宋王朝。在這個小國家中,不僅百姓安居樂業,而且因為這一地區戰爭很少,所以生產發達,經濟繁榮,其都城杭州更是發展成為東南地區繁榮的大都市,史稱「富兼華夷」、「百事繁庶」,有「地上天宮」之稱。這個小國就是吳越國。
他是史上第一位狀元 敢攔截唐太宗馬車
他攔住皇帝馬車,將馬韁繞在腰間,噗通跪於馬前:「陛下今天就請從老臣身上踏過去,臣願意一死換得皇上納諫。」
【成語故事】不欺暗室
一位有道德的正人君子,並不會因為他人看不到就放縱自己。春秋時期的衛國大夫蘧伯玉,就是這樣一位「不欺暗室」的君子。
古代有一位賢者,因其才華出眾,齊湣王對他格外器重,並對他的主張幾乎言聽計從。他就是列精子高。有一次,他照「鏡子」後,引發的一番感嘆,竟流傳了二千多年。
【名句故事】孺子可教也
名句故事:孺子可教也。
林則徐祈雨 施巧計募款賑災
雖然宦海浮沉,但林則徐不論到哪兒,都依然守著浩然正氣,為民之心始終不變。即使在充軍伊利期間,熟悉水利工程的林則徐,在當地協助治水。他詳細探求水道,開鑿河泊,既調濟水量,避免洪災,又便於百姓灌溉農田。所以西北的百姓都稱林為神人。
松樹古來擁有百木長的桂冠,千歲材的美稱,說松樹有靈性的故事,拾掇史書間也不少。蘇武「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偉丈夫若松之常青。
文官目不識丁遭彈劾 最後竟成一代名臣
張曜是清朝咸豐光緒年間的一位重臣,但少年時,因為家境非常貧寒,沒有上過學。後來捻軍圍攻河南固始縣時,縣令眼看縣城將被攻破,於是張榜:「誰能守住這座城,我就把女兒嫁給他。」
寬恕君子黃霸 使得穎川人息訟為他人著想
《漢書》中,曾選評漢朝以來最善於治理百姓的官吏,黃霸居榜首。 漢朝末年,刑法走向嚴罰酷刑,黃霸仍然秉著寬恕的治理之道,始終反對酷刑,仁慈寬厚君子的風度在當時非常與眾不同。
謝振定「燒車御史」名號由來
說起謝振定,人們鮮少知道他是誰。但若說起「燒車御史」,他在大清可是傳奇人物,一時名震朝野,聲名遠揚。謝家兒子也因此蒙受祖上蔭福,受到皇帝嘉獎。
南宋名臣真德秀
有學徒向真德秀請教,人的一生什麼最重要?真德秀說:「好好讀書,好好做人。」真德秀生前常常對學徒說:「人的一生很短暫,千年時光很漫長。功名地位都不能長久,惟有德業才能長久。」
神童楊億為人有氣性 皇帝不惱反稱許
楊億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充滿故事性的一生,被後世稱為傳奇。傳奇的背後,宋太宗、真宗兩位皇帝的知遇之恩,帝王善待臣子的胸懷,不同尋常的君臣之義,也成就著非凡的風采,永雋青史。
朱元璋為他寫醉酒歌
每到早晨,朱元璋令宋濂陪同進膳,與他一同探求舊有的典章禮法,並他的徵詢意見,還向他講述並討論治國之道,每到夜晚才令他退下。
重情重義的唐朝名臣——高士廉
高士廉無論身在官場,還是留居在家,他待人處事都體現著一個「德」字。高士廉對太宗感懷知遇之恩,從始至終保持著君臣之義;對大唐的社稷江山,傾盡心力,化民俗,推善政,致力福惠芸芸百姓。高士廉的風範,正如太宗所說:「德范宏深,風猷遠著。」
「館閣大儒」胡儼 除虎害惠萬民
明朝賢士胡儼(1361年─1443年),字若思,號頤菴,江西人。胡儼年少時勤奮好學,於天文、地理、律曆、醫卜無不深究。
【元朝名臣】尚儒學的蒙古答剌罕
後人評價哈剌哈孫:素來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遠遠望去自有威嚴;為人光明正大,行事至誠皆出於天性,又蘊涵著猶如江海一樣的度量;不威而令行,不言而人服;「端委雍容而朝廷尊安,天下受其賜」。
相士預測:改朝換代後 李綱官至公卿
李綱一生為人忠直,以恩義待人,在朝受到皇帝器重,在家受到晚輩愛戴。李綱沒有因為忠直敢言,屢犯龍顏,就失去官位,反而屢次受到賞賜,官居顯赫。唐朝官場流露的風氣,著實令今人刮目相看。
大丈夫 「無禮犯上」安彥威悔過自責
北宋宰相張齊賢記載安中令和劉某的故事,稱讚安中令胸懷大度,善於納諫,是王侯之中的賢者;稱讚劉某行事磊落,真的是以大丈夫赤誠之心事奉上級
【隋朝儒林】隋朝國子博士何妥
隋朝國子博士何妥,字棲鳳,西域粟特(今烏茲別克斯坦)人。早年,何妥的父親何細胡,因經商進入中原蜀地,並在郫縣(今四川成都平原中部)安家。何細胡侍奉梁朝武陵王蕭紀,主管王府財物。他理財有方,成為巨富,當時號稱「西州大賈」。
【元朝名臣】兵征天下時 嚴實的東州卻是樂土
嚴實(1182年-1240年),字武叔,泰安長清(今山東長清)人。元金之際,在漢地掌控一方,享有較大自主權的軍閥被稱為世侯。這些世侯中,嚴實的出現格外醒目。他於蒙軍兵征天下時,救人無數,並將所轄之地治理成一片樂土。
【隋朝循吏】民之慈母 德化黎民的辛公義
隋朝眾多循吏中,辛公義有他特別之處。他剛到任上,不去官府,先去視察監獄。工作起來,效率極高,只用十多天,處理了現有的全部案子。為改變地方拋棄病人的陋俗,他和數百名得瘟疫的病人同吃同住,以身垂範,直到病人痊癒。
【元朝名臣】少年宰相 忠憲王安童
安童(1248年─1293年)是太師木華黎(1170年─1223年)的四世孫。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為追念功臣,召安童入朝擔任宿衛官,官位在百官之上。
防堵民眾的言論,比堵塞河流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比喻不讓人民說話,最終必釀成大禍。語出《國語‧周語上》。
【隋朝循吏】「智無窮」的樊叔略
樊叔略一生歷經西魏、北周和隋朝三個朝代,在每一朝都受到執政者的器重。他的經歷頗為傳奇。他本是貴族子弟,可是童年就因家中變故而突遭橫禍。他雖無淵博的學問,卻有多方面的才幹,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懂建築、園藝,還精通農事。
以五行看國運  宋朝學士胡宿 心懷天下
胡宿幼年家境貧寒,雖然有機會學到點金術,也不為其所動。或許胡宿知道治國齊家,在富貴以外,還有更大的事業吧。所以僧人臨終前,才說他「前途不可限量」。
【隋朝循吏】仁心化刁民 循吏第一人梁彥光
梁彥光胸懷正道,待人以至誠,相州昔日刁蠻的民風,在他的治理下,全然大化。
明朝大臣韓文 妙用軍餉平米價
軍餉是軍隊的專用物資,朝廷撥發軍餉,養軍隊為國效力。大明時期,大臣韓文曾以軍餉救荒,成為後世一樁美談。
【元朝名臣】楊惟中為民除惡 天下畏其勇懷其仁
皇朝膺天命,主掌中原,一統天下諸國。楊惟中擔任宰相,令天下休養生息,整頓綱紀,去除地方惡患,愛養芸芸黎庶。楊惟中熱衷收藏漢文典籍,傳承漢地人文,所以道學沒有滅亡,天下百姓得以再次看到清平的治國之道。
【元朝名臣】喜愛漢學的康里貴族巎巎
少年時代,康里巎巎因受父親不忽木的薰陶,很喜歡漢學,廣博群書。在正心修身方面,他深受大儒許衡、父親不忽木和兄長的影響。康里巎巎成年後,擔任宮廷護衛官。遠遠望去,見其神情凝遠,身上流露著貴族公子的氣質。
【名句故事】一沐三捉髮 一飯三吐哺
為接待賢才,周公洗次頭要多次抓起頭髮,吃頓飯要多次吐出食物。比喻求賢若渴、恭謙下士的賢德。語出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