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將

春秋時,齊桓公派兵攻打魯國,此次戰役中魯莊公任用曹劌指揮作戰,從而使他由原本的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術,出人意外地打敗強盛的齊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
蒙恬是秦朝的武將,他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年輕時曾經獨自帶領一支分遣隊攻克楚國;被起用為將軍後,又率兵大敗齊軍。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後,向他請教爭取天下的計策。韓信認為東進爭天下的勁敵是項羽,他分析了劉邦與項羽的長短,認為劉邦應舉兵東進,首先可輕取關中,所謂三秦可傳檄而定。劉邦大喜,自以為與韓信相見恨晚,積極部署東攻目標。
「大風起兮雲飛揚」,在反秦暴政的各路英雄中,劉邦所率大軍是與項羽齊名的重要力量。在秦亡後的「楚漢之爭」中,劉邦最終以弱勝強,建立漢朝,「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王導是東晉時的丞相,他因曾與琅琊王司馬睿交往甚密,所以東晉渡江後,積極協助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朝。
樂毅是春秋時燕國的大臣,他曾經率領大軍擊潰強大的齊國,可是後來遭受誣陷,以致功敗垂成,逃到趙國避難。
田單是春秋時齊國人,他原是臨淄一名市掾(官名)的小人物,後來臨危受命,以一連串的謀略,使齊國從亡國中恢復了過來,所以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傳奇的人物。
孫臏是戰國時齊國人,他一生命運坎坷,曾被同門龐涓陷害,而遭受臏刑,因此人稱「孫臏」。他因創造許多著名的兵法,故被後人尊稱為「兵學亞聖」。
張巡,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他生於唐中宗景龍二年( 708年),卒於唐肅宗至德二載( 757年)。
「國士無雙」──漢朝大將軍韓信
「國士無雙」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才智極為高超,而且在這一國之內無人能出其右。『史記』淮陰侯傳記載:「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淮陰侯就是漢朝劉邦的大將軍韓信。
曾國藩的修身,人格修煉對他事業有幫助。首先是誠,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個是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嚴肅有威儀。第三個就是靜,心、气、神、体都要處于安宁放松的狀態。第四個字是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個字是恒,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記日記,對每天言行進行檢查、反思,一直貫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斷給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等,力圖將自己打造成當時的圣賢。
後來唐太宗登基,把李綱任為太子少師,讓他輔佐教導太子,並且每次臨朝聽政,都會讓李綱、房玄齡、王珪陪同坐在身邊。李綱一生,正直為人,以義待人,不曾因脅迫和私利而改變初衷,但求問心無愧。他雖居高位,但樂天知命,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所以在任職期間,曾多次稱病辭職歸隱。自李綱起,李家五世同居,他的兩個孫子也都因為捨生取義而聞名於世,為人們所稱道。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狄仁傑喜歡面引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久視元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淒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
顏真卿字清臣,生於唐中宗景龍元年,卒於德宗貞元元年,享年78 歲。封魯郡公,世稱「顏平原」、「顏太師」、「顏魯公」等。顏真卿幼年失怙,隨母殷氏寄居舅家。顏氏世代家學淵遠,名重當世。殷氏亦是名門望族。少年顏真卿在雙方長輩的悉心呵護與嚴格教育下,學業精勤,尤工書法。
伏波將軍馬援,是幫東漢光武帝打天下的名將之一。據史書記載,馬援像貌十分俊美,他還有許多名句流傳於世,如「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及著名之《誡兄子嚴敦書》家訓中的「畫虎不成反類犬」等,都是勵志名言也是為人處事的寶典。
松江城西的一個村莊,在一處廣闊田野中的墓穴裏,夏完淳跟父親寂靜的長眠於此已經三百多年了。夏完淳不僅為明末抗清名將,也是早慧詩人、作家。
《三國演義》把張飛塑造成愛發脾氣、大口喝酒的勇夫,其實在正史中他是一位能謀善武的大將。就是從古代留傳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他並非全然是有勇無謀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最富盛名的農民起義女英雄,當屬清嘉慶初年王聰兒的揭竿起義。此次農民起義,是清代前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清王朝一共花了九年時間, 才把這場大起義鎮壓下去。不過,這次起義也讓清王朝元氣大傷,導致清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郭子儀除了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之外,而且因為待人寬厚,所以從皇帝到庶民,甚至進犯的敵人,都曾經被他的德行所感化。
兩京收復後,由於郭子儀的功勞太大,受到佞臣的妒忌,向肅宗進讒言解除了他的兵權。唐代宗繼位後,唐軍忙於對北方用兵,京城的兵力空虛。
春秋末年,齊景公在位時,有一次,晉國出兵攻打齊國的「東阿」和「鄄城」兩個地方,燕國也出兵侵略黃河南岸地區,齊國遭到西、北兩方夾擊,情況十分危急,齊景公召集大臣商量對策,誰也提不出一個具體的意見來。
郭子儀是中唐時的名將,唐室江山多次在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都有賴他力挽狂瀾,才使唐朝轉危為安。
宗澤(西元1060年~1128年),字汝霖,諡號忠簡,浙江義烏縣石版塘人;相傳宗澤出生時,曾有金麒麟現身,其母抱他到過宅旁的石版塘施洗,石版塘後來由此更名為麒麟塘。
梁紅玉是南宋名將韓世忠的妻子。由於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所以梁紅玉自幼就練就了一身好武功。
王翦是戰國時代頻陽縣東鄉人,從小就文武雙全。他與兒子王賁都是秦王贏政手下的大將。
李廣隴西成紀人,《史記‧李廣列傳》說他的祖先是李信,曾在秦時為將。在漢景帝時代,李廣就已長期駐守邊境,抵禦匈奴的入侵,在最前線保衛著國家。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一本兵書,內容是有關戰爭的各種軍事問題,可以說是一本軍事寶典,而寫這本書的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孫武。
李靖名藥師,為唐朝開國元勳,晚年被封為衛國公,故人稱李衛公。他年少時,即聰明穎悟過人,常說:「只要有機會遇到明君,我一定要建立一番英雄的事業。」
趙雲,字子龍,是《三國演義》蜀漢五虎將之一,素有「虎威將軍」及「一身是膽」的美譽。其實趙雲最令人後人稱頌的不只是他的驍勇善戰,而是他有不同凡響的優秀人格。
岳(飛)王墓在西湖棲霞嶺南麓。岳王死,獄卒隗順背著岳王屍身,翻出臨安城,葬在北山上。後來朝廷購求葬處,隗順的兒子來告,岳王得以禮服下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