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將

歷代名將治軍的業績,很少有能夠超過岳飛的。岳飛起自寒微之家、行伍之中,不到十年,“位至將相”。十餘年回,大小數百戰,未嘗敗北。岳飛的治軍為當時諸帥所欽佩、所折服,也為朝野所共贊。
一部三國演義可謂是極寫了漢末三國的英雄人物,功勛業績。而關羽一生未有曹操官渡敗袁紹之武功,不及周郎赤壁燒曹操之智勇,更無孔明安邦定國之計謀,又有大意失荊洲之罪名,權不及帝皇,位不至王公,然而至今已近兩千年矣,卻無時不被俸於廟堂之高,為華夏子孫視若神靈,三國英雄人物無數,卻無第二人可及,為何?
岳飛(1103年-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將。
韓信,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苦於生計無著,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個惡少當眾羞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時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跨下鑽過去。於是,韓信當著許多圍觀的人,從那個屠夫的跨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跨下之辱」。
(shown)岳飛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關於他的婚姻家庭生活,評書岳飛傳雖然有所介紹,但有許多並不符合歷史實際,憑空添加了許多演義的成分。上個世紀,史學家們曾對岳飛的婚姻家庭進行過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相對真實的畫面。
楚漢相爭,西元前202年8月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 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互不侵犯。項羽依約,撤往東邊,漢軍卻暗地設計擊楚。同年冬,彈盡援絕的楚軍被漢軍和各方諸侯兵馬困在垓下。
岳飛雖然忠心耿耿,一心想要報國,可惜「時不我予」。他生在一個不適合英雄存在的年代,也沒有意識到在他周圍的全是一幫為自己私利打算的小人。岳飛的收復失土的願望,恰恰是宋高宗所擔心害怕的。他怕迎回徽欽二宗、收復失土之後,自己的帝位就將不保,加上秦檜等小人慫恿,讓岳飛真是有志難伸啊。
王陽明(1472一l529),原名王守仁,浙江餘姚人,因晚年居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出生于一個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良好養成教育,使他熟讀聖賢之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他不僅詩文出眾,而且還是是一位熱衷於騎射兵法之人。
相傳北斗七星第六顆是克遼之星;楊延昭排行長子,然遼人敬畏他,視他為克遼星下凡,遂稱其“六郎”..
禍國殃民罪不容,鄂王墳上罵高宗。墓前四佞他為狗,幕後一人爾乃東。
孤膽英雄 安撫西域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班彪的次子。班超自幼志向遠大,不拘小節;孝順父母,為人恭謹,操持家務,不辭辛勞;而且班超能言善辯,涉獵書傳。
漢朝開國名將──韓信,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國軍事史上,一位絕代的奇葩。天地間似有一股邪惡勢力或者說命運也好,百般阻撓韓信,讓他在一生中遭受許多異於常人的苦難折磨,但韓信都能愈挫愈勇,百折不撓,甚至因此留下千古傳頌的佳言懿行,做為後世榜樣。
當陽長板之戰,劉備之軍被幾十萬曹操精騎部隊追擊,在各部潰不成軍的慘敗中,趙雲以寡敵眾,不顧個人安危,救出幼主阿斗。他「懷抱幼主」,突破曹軍重重包圍,最終使其「得免於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雲單騎救主」。
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聯軍擊潰強大的齊國,功蓋天下,可是後來遭受誣陷,以致功敗垂成。但他無怨無悔,對於誤解他的燕惠王無生怨懟,此可謂戰國群將的異數。
看那人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目如流星、闊面重頤、威風凜凜、穿一身銀盔銀甲,使一條精剛銀槍,左挑右刺,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此何人﹖常山趙子龍是也。──羅貫中《三國演義》對趙雲的描述
李自成把朱元璋的祖墳和他當和尚待過的「皇覺寺」放火燒掉,並殺死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此一舉動,震撼朝廷上下,尤其明崇禎皇帝聽到鳳陽被毀,氣得把鳳陽巡撫處死。
每當劉秀大軍作戰在行軍空隙時,軍中諸將並坐論功,唯獨他退避大樹下,從不談論自己的功績,因此軍中都稱他為「大樹將軍」。
「神韻」展現的文化內涵--千古忠義典範岳飛
神韻藝術團新年晚會舞蹈《精忠報國》,令許多東西方觀眾受到強烈震撼。《精忠報國》講述的是家喻戶曉的岳母刺字的故事。舞蹈《精忠報國》以岳飛與岳家子弟操練武藝開始,伴以滿江紅的旋律。突然狼煙四起。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岳飛懷報國忠義之心,但卻掛念老母膝下無人盡孝。岳母深明大義,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鼓勵兒子保家衛國,岳飛披掛金甲,手持大槍出征,岳家軍威震敵膽,從而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讚譽。
洪秀全在清嘉慶18年出生於一 個農家,卒於同治三年(西元1813-1864)。為廣東花縣人,幼年讀過9年私塾,頗有才氣。16歲時,因家貧而終止了學業 ,18歲就開私塾教授學生。由於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失敗了,有少許的失意。
【風雲人物】丐幫始祖──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後來在吳國受封於申,故又稱申胥。他一生中謀略迭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智勇兼備的名將,但命運坎坷、屢遭磨難,最後甚至得不到善終。
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將軍,他率軍征戰時,守必固、攻必取,連強大的秦國都懼怕他三分。
呂蒙少時年輕時性情火爆,不讀書傳,隨著知識的增長,待人處事上有顯著的進步。以前,呂蒙每要上陳大事,常不用筆墨起草即便口占為疏。所以在領部曲事時常被江夏太守蔡遺所輕蔑,但呂蒙終無恨意。
呂蒙(西元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從孫策手下一名小兵,當到吳國大都督;從一介武夫,成為文武雙全的大將,是三國傳奇性的人物之一。
耿弇,字伯昭,扶風茂陵(今陝西)人。他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將軍,「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
鄭成功原名森,明隆武皇帝對他極為賞識,曾封他為御營中軍都督,賜姓朱,改名成功,故後人稱他為「鄭成功」或「國姓爺」。
有一回,關羽領命攻取長沙,長沙有一老將黃忠,不但武藝高強,且射箭百發百中。關羽與他大戰一百多回合,仍不分勝負。後來關羽用拖刀之計,引黃忠追趕,黃忠不慎跌到馬下,關羽不趁人之危,要他第二天換馬再戰。
關羽字雲長,是三國蜀漢時的大將,因為人忠義,廣受後人推崇,尊為「關公」,亦稱關帝、關聖、武聖等。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筆者今天卻要簡約的論述:他是我國軍事統帥的優秀典範,是中國軍人的崇高楷模。從本質上講:他是中華民族的軍魂,又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國魂。值得我們每一位軍人和國人,認真學習,畢生敬仰。
袁崇煥,廣東東莞縣人(一說廣西藤縣人)生於萬曆十二年(1584)35歲中進士,官授福建邵武知縣。袁崇煥為官清廉閑暇,潛心研讀兵事,常與人評論兵法戰例,一些遼東校卒退伍日歸縣,親自拜訪虛心討教遼東山川地理,風士人情,敵我態勢,對遼東戰事瞭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