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和金時期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市民音樂的勃興為重要標誌,比隋唐音樂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隨著都市商品經濟的繁榮,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遊藝場“瓦捨”、 “勾欄”應運而生。
宋朝文學的主流是詞。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而盛於兩宋。詞在宋代文壇上佔據著主導地位,與唐詩前後相輝映,有“唐詩宋詞”之稱,對後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業已走過的歷史告訴人們,當一個王朝走向滅亡時,往往會出現相當多的天災,這是上天對當政者不修德政和行惡者的警告。南宋王朝也不例外。由於南宋皇帝大多昏聵無能,所以從高宗開始,直至南宋滅亡,發生災禍的頻率逐年增加。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是一代詞宗,他的詞開豪放派之先河,對後代影響深遠。他的詩文和書法造詣也很深,成就超過了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是北宋「三蘇」中的佼佼者。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中國文化的又一輝煌時期 宋朝(七)
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建立元朝,下令各路元兵大舉向南宋進攻,並主攻襄陽和樊城。南宋各個戰場告急,而賈似道卻不許任何人在朝中對宋度宗說起邊境危急之事,並殺死了一個向宋度宗透露襄樊被圍消息的宮女。
岳飛真是不負所望,在南宋弱軍殘兵的時勢之下,他組織一支所向無敵的岳家軍。這軍隊不但能與金兵抗衡,也有收復北宋所失的全部省縣之勢。他曾經以五百騎兵打敗敵兵十萬,令金人聞風喪膽,當時有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劉太后並不是仁宗的親生母親,身為皇后的她頗為善長權術,但可惜膝下無子,總感地位不穩。公元1110年,宮女李氏生下宋仁宗,她即奪為已有,並買通內侍將一隻小野貓崽放在襁袱之中,說李氏生下了一隻狸貓。此事即為民間流傳甚廣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當歷史走入北宋中期時,一部預言後世歷史發展的傳世之作《梅花詩》出現了。它的作者是邵雍。邵雍,字堯夫,謚號康節,生於北宋真宗四年,即公元1011年,卒於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歲。他生於河北范陽,後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中國文化的又一輝煌時期 宋朝(三)
同太祖一樣,太宗提倡節儉,所穿衣物都是浣洗之後的;對於天下奇巧的物件,下令銷毀,以免玩物喪志;而對於各地敬獻的美女等,也一概拒絕。
“五里橋”坐落在福建省福州市晉江縣安海鎮的西側。安海鎮古稱安平鎮,因此,此橋又稱為“安平橋”。又因位居於安海鎮西畔,故又俗稱“西橋”。初建時橋長811丈,寬1丈6尺,長度約合五華裏(即二公里半),故又稱為“五里橋”。
宋太祖為人仁德寬厚,而且生性節儉,質任自然,不事矯飾。登基之初,十分喜歡微服出訪。
宋朝從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起,到1279年被元朝滅亡,共立國三百一十九年,比唐朝持續的時間略長,但其影響卻遠在唐朝之下。不過,這一時期,卻是繼唐朝之後,中國文化科技發展的又一輝煌時期:繪畫、文學方面等都達到了全新的高度,並與唐代文化共同影響著此後1000年的中國。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晚唐禪風大播,禮樂崩壞,為創新秩序理學興起,兩者互制平衡,衍而為意,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介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
一日,蘇東坡到郊外遊覽,見眾多農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沒想到迎面碰上一個挑塘泥的農婦。二人相對,各不相讓。蘇東坡口出大言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於我。」 農婦一笑,說道:「既自稱讀書人,可會對對子?」東坡說:「胸藏鬥牛,經綸滿腹,豈止能對!」
據新華社報導,一千多件精美絕倫的宋代瓷器最近在河南省修武縣當陽峪窯址內出土。其中白釉剔花枕、絞胎碗、砵、醬釉碗、盤、白地黑花盆等一批瓷器,保存完整、製作精良,堪稱宋代瓷器中的精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說,種類豐富的瓷器標本的大量出土,以及發掘清理出的五孔窯洞式作坊和七座窯爐等重要遺跡,讓人們開始重新認識當陽峪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這裡應該是宋代北方地區一處重要的民間制瓷生產場地,規模宏大,其產品工藝精湛,種類齊全。據瞭解,從當陽峪瓷窯遺址中出土的這批器物和標本,就質地來說,有極堅硬的灰胎,也有較為松粗的砂胎和缸瓦胎,還有極細潔的白胎。就釉色說,以白釉為主,醬釉次之,另外還有黑釉、褐釉、三彩釉、綠釉、絞胎等。在裝飾工藝方面,有剔花、刻花、劃花等。它們分別出土於七十多個灰坑中,其中一個編號為H5的袋狀窖穴,口徑一點零六公尺、底徑三點八六公尺、深五公尺,出土器物除了大批的白釉瓷器外,還有不少的醬釉碗、砵、盤,並有部分細白瓷器出土。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是蘇東坡耐人尋味的書法語錄之一,意思是書寫前沒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正如蔡邕所言,「慾書先散懷抱」,心中無窒礙,自然能夠心手相應,意到筆隨,若一味掛心的想把字寫好,則寫出來的字難免因心急而殭化,或過度匠氣雕飾而流於矯揉造作。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當時,宋高宗苟且偷安,奸相秦檜賣國求榮。岳飛懷「精忠報國」之心,一生戎馬生涯,保家衛國,屢破金兵,卻不幸為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風波亭。岳飛的英名一直流傳至今,為後人所敬仰。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人們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南麓修建了岳王墓及岳廟。
天真爛漫是我師
包拯,北宋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字希仁,天聖進士。仁宗時任監察御史,官至樞密副使、龍圖閣大學士。他為官剛正,執法嚴峻,權臣貴戚為之斂手,任開封府尹時,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由於包拯辦案時鐵面無私,被百姓尊稱為「包公」。
北宋清官包拯一直是中國為政清廉的典範,其「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之道一直有口皆碑,而為後人所敬仰。
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先生,梓潼(今四川梓潼)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畫家。宋仁宗皇祐元年中進士,官封員外郎,後為湖州太守,故亦稱文湖州,他秉性清廉正直,善畫竹與山水,相傳與蘇軾是表親。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過去一直以為汝窯窯址在臨汝縣境內,則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臨汝進行了大量調查和發掘工作後,仍然是「踏破鐵鞋無覓處」。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進行實地調查,終於在與臨汝相鄰的寶豐縣(宋時屬汝州)大營鎮清涼寺發現了汝窯窯址,並出土了宮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從而揭開了汝宮瓷之謎。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史人物
還我河山
一提這四個字,便會毫不猶豫地聯想起岳飛。論精忠,自古以來,又有誰能與其爭輝?岳飛的武功成就可算無人能及,在南宋弱軍殘兵的時勢之下,他竟能組織一支所向無敵的岳家軍。這軍隊不但能與金兵抗衡,而更大有收復北宋所失的全部省縣之勢,直捲整片神州大地。
相傳蘇小妹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之妹,人極聰慧,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她的故事。其中以對聯難夫秦觀的故事傳誦最廣。
蘇軾,號東坡居士,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平生喜微服遊覽名山古剎,與僧人來往。著名的詩僧佛印,就是他的好朋友。
繁塔是宋開寶年間(西元968─975年),由當朝的官僚倡導由民間募集資金修建成的,在現存繁塔洞壁上鑲嵌石刻中,尚留存有當時建塔捐獻財物者的姓名和年月。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宵又苦雨,與月秋蕭瑟…
不久,金朝主將僕散揆染疫,僕散揆的指揮部遂後撤。至蔡州,僕散揆已生命垂危,金軍遂以右丞相宗浩指揮大局。僕散揆於泰和七年二月不治身亡。同時期完顏匡圍困襄陽的部隊中也出現了瘧疾流行的情況。
蒙哥汗令大將紐璘部於涪州造橋將軍隊駐於橋南北,以切斷由荊湖西上的南宋援軍。不久,紐璘的部隊開始流行疫病。待到宋軍來攻涪州浮橋時,紐璘部隊的疫病已是十分嚴重,“士馬不耐其水土,多病死,紐璘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