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

東晉時期歸宗寺東邊有一座道觀,觀裏住著一位道士名叫陸修靜,因為久仰王羲之,很希望能得到王的親筆字。
諸蒜子是河南陽翟人,自曾祖父至父親,都是朝廷重臣,謝安是她的舅舅,可說家世顯赫。諸蒜子因家世淵源,不但擁有出色外表,且兼有飽滿學識及大家風範。
歷史故事:陶淵明教子
晉朝人陶淵明一生貧窮,年輕時曾經外出做過官,生活條件得到一點改善,他馬上給孩子們雇了一個童子,給孩子們寫信說:「這個人可以幫助你們,但他也是好人家的孩子,你們要好好對待他。」
謝道蘊,東晉人,是宰相謝安的姪女,安西大將軍謝奕的女兒。自幼聰明伶俐、才華洋溢。在她年僅八歲時,有一次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蘊回答說:「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又說:「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因此對這個姪女大加讚賞。
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作為一代書聖,王羲之在傳頌在中國書法史的名作相當的多,如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黃庭經》、《樂毅論》
廉范,字叔度,北魏永平年間,隴西太守鄧融曾召任他做功曹。不久,鄧融被檢舉,牽涉到一個案件中去。廉范知道這件事複雜,難以解決,打算用變通的方法來幫助鄧融。他假托有病,請求離職。鄧融不瞭解他的用意,恨廉范忘恩負義,在自己正困難的時候離開。
謝安年輕時就很注重修養品德,他的思想敏銳,舉止沉著穩定,風度優雅翩翩,喜歡讀書和藝術,才華洋溢,寫得一手好字,頗得名門世族遺風。
酈道元,字善長,範陽涿鹿(今河北涿鹿縣)人,為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自小博覽奇書並喜好游歷,曾跟隨做刺史的父親久居山東。成年後常因職務關係,周遊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所到之處,都細心勘察水道,蒐集風土民情、歷史故事及神話傳說等。
《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南北朝時西涼公李歆做事目光短淺,而且急功近利。他的母親尹太后卻很有見識。公元420 年秋天,北涼河西王沮渠蒙遜決定討伐西涼。為了出奇制勝,他故意率兵攻打西秦的浩亹
歷史故事:孝德感召
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百善孝為先」,王祥的至誠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後福,體現出「積善之人,必有餘慶」,「善有善報」的傳統理念。
羊祜晉朝南城人,字叔子,泰山郡南城(今魏莊鄉南武城)人。祖先世代為官,俸祿高達二千石,到羊祜為第九世,歷代都以清廉德行,聞稱於世。其祖父羊續為漢南陽太守,父羊道曾任上黨太守,生母是蔡邕之女。羊祜十二歲時父親去世,對叔父羊耽非常恭敬孝順。
說到土星,我想淵明這麼窮,所以他的土星恐怕是落入財帛宮﹙第二宮﹚了;土星是業力輪報之星,代表了人一生艱難困苦的主要來源。他最後給窮死了,除了時運如此之外,他的本命星圖上一定有對此作了紀錄;也只有土星受困於此的人會非常辛苦的工作卻只有很少的報酬。
這不願「以心為形役」,不願「為五斗米折腰 」的淵明生就一副傲骨,不但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也是歷來多少讀書人的典範!他的人生價值觀是那麼的特別,如一淙淙清流,洗淨了多少人心的污濁。所以我設想他的星圖除了標示了他這一生的困頓潦倒之外,必然有其特出之處。
事實上,淵明是智慧的,因為三年之後,只見劉裕玩盡了手段,不但得到了皇位的禪位詔,讓他名正言順的祭告天地即了皇帝位,立國號宋,還不忘背地裡賜毒酒悶死了當初禪位給他的目前已然無親無勢的晉恭帝。
年輕時的淵明家庭爲了嫁妹籌措妝匲而賣田,以致失去了祖田的淵明母子幾乎到了無以維生的地步,幸好淵明之後有個機會在隨後的五年時間內,都在故鄉附近一戶姓東郭的農莊裡當家教老師;想不到在這期間的淵明反倒得到了東郭小姐的青睞,最後結成了夫妻。此後陶家也因這位賢內助確實精於農事的關係,讓淵明一向寒窘的家境暫時得以舒展。然而此時婚後有子的淵明雖然內心崇尚自然,但並沒有完全擺脫名教的束縛,他仍希望立善求名。所以當他母親動用舊時的關係爲他去求了一個官職回來時,他為了建功立業和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終於決定在29歲時嘗試去做江州祭酒這個小小的學官看看,但沒想到他將面臨的卻是時代的亂象與宦場的黑暗。
晉朝時,有個叫阮聸的人,他曾寫了一本《無鬼論》的書。
齊高帝蕭道成當政時,皇宮裡進行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書法比賽。比賽的一方,是當朝皇帝蕭道成。蕭道成本是禁軍將領,但也是個篤好書法的人,戎馬倥傯中勤學苦練,到登位稱帝后書法雅興仍不減當年。他常寫了字賜給臣下,耳邊自然總是一片吹捧稱頌之聲。久而久之,高帝真的以為自己的書法天下第一了。
泰始五年,晉武帝派羊祜都督荊州、襄陽軍事。
謝道韞是東晉才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
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東晉時期河東安邑人(今山西夏縣)。是東晉女書法家,汝陰太守李炬之妻,故稱她衛夫人。
賈思勰,齊郡益都(今山東壽光南),生卒年月不詳。他是中國北魏末期(公元六世紀)傑出的農業科學家。曾經做過高陽郡(今山東臨淄)太守,到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後來回到家鄉,經營農牧業並研究農牧業生產理論。大約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到東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間,賈思勰在總結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農業生產成就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以及自己的觀察和試驗,寫成了著名的農業科學著作《齊民要術》。
魏末晉初年間,有七個極富才情的浪漫文學家互相之間甚為友善,他們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相會暢遊,史稱「竹林七賢」。 歷史人物
南北朝時,官場昏暗,賄賂送禮之風盛行。南梁武帝在位時,顧協任通直散騎侍郎,兼中書通事舍人,負責給皇帝起草詔書命令,參與機密,而且官吏的任免升降也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內。雖位高權重,但顧協為政清廉,對賄賂者恨之入骨,諸親好友帶禮物巴結顧協,顧協一概擋駕,寸禮不收。他曾說:「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
兩晉時數學家劉徽,撰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他對於抽象的數學概念,都已作了正確的注解,而且說得很透徹。他在《九章算術注》裏算出球體積是球徑立方的9/16,指出東漢張衡把球體積算成是球徑立方的5/8,錯誤是非常明顯的。
文化篇─文學和史學文學* 詩歌和小說建安七子之後,在文學上有較大成就的是晉、宋之際的陶潛。陶潛,字淵明,潯陽柴桑(江西九江)人。他的代表作是散文《桃花源記》,講述了一個幸福的世外桃源。 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音樂在南北朝時特別繁榮,尤其是佛教的傳入,使佛教音樂廣為流傳。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成就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北方的石窟壁畫,作者大多佚名;一是南方的人物、山水畫,以東晉的顧愷之成就最高。
兩晉南北朝雖然是一個大分裂、大動盪的時期,但其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卻沒有停滯不前,並在藝術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特別是佛教的盛行,不僅使這一時期的雕塑、繪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且為後世留下了嘆為觀止的石窟藝術,包括堪稱世界奇跡的甘肅敦煌莫高窟。
宇文泰於535年,頒布二十四條新制,後又增加至三十六條,稱為“中興永式”。其主要內容是:嚴禁貪污、裁減官員、置立正長(正即閭正、族正,長指保長。保、閭、族為地方基層組織名稱)、實行屯田、制定計帳(預計次年賦役的概數)和戶籍等制度。
北朝各代囪信佛教,北魏拓跋氏從道武帝開始就信奉佛教。道武帝本人喜歡看佛經,每次見到沙門都要行禮。明元帝則在都城的四方建立佛像,並令沙門開導民俗。
    共有約 110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