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漢時期,漢字的變遷更為劇烈也最為复雜,大篆經過省改而創造了小篆,李斯所書《泰山》、《琅琊》、《嶧山》等石刻,就是小篆的典型。另外隸書發展成熟,草書發展成章草,行書和楷書也在萌芽。書法家隨之大量出現,此一時期的書法成就給后世的書法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漢書法遺存今天的有帛書、簡牘書、還有壁畫、陶瓶及碑上的刻字。漢代的石碑藝術在這一期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西漢較少而東漢卻“碑碣云起”。出現了象《張遷碑》為代表的方勁古朴類;以《曹全碑》為代表的飄逸勁秀類;還有如《禮器碑》和前、后《史晨碑》的端庄凝練類等著名的碑銘。隸書書體在此時的碑刻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石刻外,近年出土的秦漢竹木簡、帛書也十分丰富。如《睡虎地秦簡》、《長沙馬王堆老子帛書》、《武威漢醫簡》、《居延漢簡》等。篆、隸、章草均有,足与碑刻筆法體勢相印證。其中有一些已顯露行書、正楷的端倪。由于書法藝術在秦漢時代的昌盛,篆刻在這一時期也十分精美。各种印章出現并發展。

2003年8月27日 7:1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