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网

春秋戰國/東周

魯班,姓公輸,名般,字若,春秋末期魯國(今曲阜)人。因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戰國策》是輯錄戰國時期謀臣策士謀劃或辭說的著作。或稱《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及《修書》等,由西漢劉向編纂。從文學的角度看來,這本書描寫細膩,人物刻畫深動,體例變化多端,戰國策的各篇文章多以人物的遊說活動為主軸,打破了編年的限制,這裡要說的這則故事選自「馮諼客孟嘗君」,圍繞著馮諼這個人物。
春秋時代虞國有一位百里奚,百里奚小的時候家境並不好,但他仍然奮力苦讀,後來娶杜氏為妻,生有一兒。杜氏乃聰慧之人,知道百里奚有他的志向,想出去施展抱負,她便主動的勸丈夫去外面闖一番事業,她則承擔起照顧婆婆、撫育兒子等所有家裡的事情。在臨別的時候,妻子對百里奚說:「將來若富貴了,可別把我忘了」。
這裡要和大家談的「孟子的氣」,其中的氣字,不是指生氣的氣,而是指一種精神修養上的「浩然之氣」。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欲刺秦王,臨行時好友高漸離為他餞別,二人今日一別,未知是否仍有相聚之時。於是,高漸離擊筑,荊軻放歌相和,留下了這段悲愴動人的樂章。
戰國時代楚莊王很寵愛自己的坐騎,不但給牠吃好的住好的,甚至讓牠穿起錦繡的衣袍,最後,連騎牠也捨不得,所以這匹馬一天一天的肥胖起來。後來因為太肥又不動的緣故,不久生病而死。楚莊王知道這個消息後很是難過,就命令用棺入殮,以士大夫之禮來下葬這匹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1939年,在河南安陽市出土了一尊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鼎高1.3米,口長1.1米,寬78釐米,壁厚6釐米, 重832.84公斤。鼎兩側有立耳相對,呈長方形,四足鼎空,所鑄花紋均以雲雷紋為底,腹內壁有銘文“司母戊”三字。據考證,司母戊大方鼎採用了陶范鑄造法,含有:銅(84.77%),錫11.64%,鉛2.79%,和其他微量金屬元素0.8%。傳說此鼎是商王文丁(BC 1112-1102)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是當今世上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之一。
戰國時期出現了思想界活躍的局面,諸子百家爭鳴。主張使用嚴刑峻法、獨裁統治的法家是其中主要的一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吳起、商鞅、韓非、李斯等。看法家代表人物的結局,你會驚奇發現:他們都死得很慘,而且無一例外。
孔子曾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彈了許多天。師襄子有一天便說道 “行了,可以換一首新的了”。孔子說 “我只學會了音的彈奏,還沒有掌握好音樂的表現” 又繼續練習。
戰國時的煮鹽業已很完善,齊、燕出產海鹽,魏國產池鹽,巴蜀產井鹽。漆器的使用日益廣泛,杯、盤、盒、床、几、琴瑟、鼓、弓、盾、箭杆等物上都用漆繪著風景人物鳥獸,花紋精美,圖案勻稱,胎質輕薄,有的還在口沿上加鑲金屬扣器,使器物更加美觀。當時的紡織品主要有絲帛、麻葛兩種,齊國的「紈」、魯國的「縞」最負盛名,號稱「冠帶衣履天下」。楚國的絲織品也很好,有素絹綿衣、素紗禪衣、繡絹綿衣、繡羅禪衣等,顏色有紅、黑、棕、藍、白、淺黃、金黃、棗紅等等,十分豐富;織錦大多是雙色錦和三色錦。
當時的醫學已有內科、外科、婦科和小兒科之分,並運用湯藥、針灸、按摩、藥酒和藥膏來治療疾病。齊國人扁鵲(名秦越人)是當時著名的醫生,他的「望、聞、問、切」診斷法兩千多年來一直被中醫延用。扁鵲周游列國,治好不少疑難病症,世人稱他為「神醫」,後來遭到秦太醫李醯的妒嫉,被剌殺身亡。
戰國時期還出現了專門研究天文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齊人甘德的《天文星占》八卷和魏人石申的《天文》八卷,後人將這兩部著作合而為一,即《甘石星經》。書中詳細記載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和出沒規律,同時還記載了800多個恆星的名字,測定了120顆恆星的黃經度數,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比希臘的星表早了200年。
《左傳》是解釋《春秋》的一部完整的編年史,作者左丘明。全書六十卷十八萬字,按年月順序敘述了春秋二百四十多年中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相傳作者也是左丘明,全書共二十一篇,分別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歷史。
據現有資料,中國最早出現的印章是商代的三顆璽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經濟的發展,手工業漸趨發達,璽印的用途也逐漸擴大。這些璽印大多和戰國銅器上的銘文相合,其中也有許多是春秋時代的,很難分辨。
范蠡,字少伯,又名鴟夷子皮、陶朱公,約生於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春秋楚國宛地(今河南南陽)人,為越國大夫(宰相),《計然篇》為其代表作。
孫武,字長卿,出生於約公元前535年,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和偉大的軍事理論家,被譽為「兵學鼻祖」,後人又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
邗溝是聯繫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中國最早見於明確記載的運河。又名渠水、韓江、中綠水、山陽瀆、淮揚運河、裏運河。那溝南起揚州以南的長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
書法藝術發生於原始的刻畫符號,雖然它僅僅是一種不自覺的朦朧行為,但這已經是一種帶有文字性質的言說方式。
意大利的比薩斜塔舉世聞名,人人皆知,但是,在中國有一座比它早上100多年的千年斜塔,虎丘塔。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平素以孝道見稱。
師曠,字子野,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部)人,他是春秋時期晉國著名的音樂家(當時地位最高的音樂家名字前常冠以「師」字)。史書上沒有記述師曠出生的具體時間,據估計,師曠應該主要生活於晉悼公、晉平公執政時期,即公元前572-公元前532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今山東曲阜)人。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聖人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藝術(一)
戰國時期的服飾有較明顯的變化,比較重要的是胡服的流行。所謂胡服,實際上是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它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式漢族服裝有較大差異,一般為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瘦窄,便於活動。首先採用這種服裝的趙武靈王,是中國服飾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齊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徵,這種服裝最初用於軍中,後來傳入民間,成為一種普遍的裝束。
在春秋戰國數百個諸侯國家兵戎相見、弱肉強食之際,卻出現了道家、儒家、兵家、墨家、法家、縱橫家、陰陽家等百家爭鳴的局面,而且《左傳》、《春秋》等詳盡記載當時歷史的著作也相繼誕生。這場“百家爭鳴”的壯觀場面比歐洲的文藝復興早了將近2000年。
孟嘗君奇怪他回來這麼快,便穿戴好衣帽接見他,問道:“債款全收齊了嗎?怎麼回來的這麼快呀?”馮諼回答說:“收齊了。”孟嘗君又問:“用它買了些什麼回來呢?”馮諼說:“您說‘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我考慮您府裡已經堆滿了珍寶,好狗好馬擠滿了牲口棚,堂下也站滿了美女。您府裡缺少的東西要算‘義’了,因此我替您買了‘義’。”
春秋時期,秦國的穆公勵精圖治,成為五霸之一。而穆公之後的一段時間,頻繁更換君主,君臣關係也不協調,所以與他國征戰不多。從獻公開始後的秦王,如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都能廣招賢才,並且知人善任,從而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並最終滅了六國,統一了全國。
千古離騷詩心在,長賦問天本楚狂;獨赴湘流葬魚腹,遠遊天都謝君王。——魚果
司馬遷認爲,趙國亡國的原因在於趙王遷平素行爲不正,聽信讒言,並誅殺了趙國良將李牧,重用郭開。信以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