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88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善惡有報

北宋神宗熙寧九年(西元1076年),來自福建建安(今建甌)的考生丁湜終於考取了正式舉子身份,將要在北宋都城開封府中參加會試與殿試。
公元一七三三年,清雍正十一年,河北省有交河縣舉子蘇斗南從京城參加會試後回鄉。走到白溝河,在白溝河邊的一個酒肆中遇到一位老朋友。二人入座對飲起來。
清朝時,有一位姓陳的盲人,非常精通摸骨算命的小道,遠近馳名。當時漳州的一位總鎮官員(註:總鎮是清代負責地方軍事的官員)慕名把他請到自己的府上。
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文,說及到人們認為是好的事,(如熱中於追求名利),但在另一空間看卻是不好的。如修煉人常說的:天上的理和人世間的理是相反的。為何會這樣?且看下文是如何道來的:
明朝時,浙江餘杭那個地方有位醫生姓陳。一次有人病危,陳醫生細心醫治使其痊癒,但因為病人家中很貧困,陳醫生就沒有收取報酬。
南宋時福建建陽有個法名叫師逸的僧人,一向喜好欠錢負債。一次他向縣吏劉和借了十貫錢。古代時用繩索穿錢,每一千文為一貫,十貫錢也就是一萬文銅錢。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劉和幾次要他還錢,他都推脫說還不出來,其實也是他自己不想還了。
因果報應實錄:木鎯頭
清朝時襄陽有位太守名叫嚴如泗,他在乾隆初年時曾任山西聞喜縣縣令。那時他很喜歡對犯罪嫌疑人加以拷打逼供。他專門特製了一個木頭做的鎯頭,用其敲打犯罪嫌疑人小腿處的骨骼,令他們苦不堪言。
臥虎山人降臨到白巖家的乩壇,大家都焚香拜謁祈禱。只有一個狂生,倚著几案斜坐著說:「一個走江湖的人,練熟了手法,不過是來演演戲而已,哪有什麼乩仙,會聽人召喚而來的?」
為人不僅不能行惡,就連惡念最好也別動,如果動了惡念則要及時去掉…
明代浙江湖州有位孫邵先生,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送給了他一些勸善的書籍、資料。孫邵先生看過後很相信,從此日日以善行自勉,從不違背道德準繩,非常用心的做善事。
鼓山韋馱顯靈的真實故事
在福州鼓山一帶,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有一個韋馱顯靈的真實故事。
宋代時汀梁曹州有個秀才叫周榮祖,周家先世廣有家財,祖父周奉敬奉神佛,蓋了一所佛院,每日看經念佛,施仁布德,家業興旺。到他父親手裏,只經營產業,不信神佛,為修理宅舍,不捨得另搬木石磚瓦,就將那所佛院盡拆毀來用了,等到宅舍工完,得病不起,百般醫治無效,人皆以為不信佛之過。父親死後,周榮祖掌管家業,因學業有成,想上朝應舉,就帶了妻子張氏和尚在溺褓中的兒子長壽同去。他把祖上遺下那些金銀成錠的做一窖埋在後院牆下,隨身只帶些零碎金銀,叫一個當值的看守房廓屋舍,就舉家應試去了。
孫傅芳不信因果
香港的民辦雜誌《春秋》自七十年代中刊行了齊東野先生著的《命相談奇》,深受讀者歡迎,可見一般人對命理之事,深感興趣,也因為齊先生對這門學術極有心得,言之有物,宜乎其受到普遍歡迎。齊先生是北方人,他所選的題材,多半是北方人的,為此,本社其後又發行一本《命相鉤奇》,《命相鉤奇》作者硯農居士是廣東人,他所取題材,則以南方人為多,所見所聞,與齊先生互有不同,可以互為印證,以悟命相之理,亦不失為一部有價值的好書。下面是從《命相鉤奇》中整理出的一文,與讀者同享:
清朝順治已亥年間(西元1659年),江蘇昆山人徐立齋考中了狀元。在他剛剛考中狀元時,有個人去城隍廟祈禱,晚上就留宿在廟裡。
信仰的真空
昨晚聽廣播,說中國人的思想,是個信仰的真空。形容得真貼切。中國大陸近一百年來,的確沒有什麼信仰。
宋朝時,在洛陽城東門外有一個叫姜七的人,家中開著店鋪經營商貨,還開了一家旅店,而這些財產都是他祖母活著時,一輩子靠養豬給他掙下的家業。
唐朝的太子通事舍人王儦說:“人生的遭遇都和你的命運有聯繫,命運事業早就定好了,所以不是吉就是兇,該甚麼時候來也是註定的。
清朝時,武昌城東關外有一座明朝留下來的佛寺,寺內建築壯麗宏大,而且其中供奉著一尊大佛像,佛像高兩丈多,佛像之身為鐵鑄,佛像頭部則是銅鑄。
清代有一個人名叫李可久。他曾經說過:他的祖母于氏能記憶前生之事,出生才三天就開口說話,向她今生的家人們訴說了其前世的情況。
清朝時,有一位老人坐車向崇文門方向去,還沒到城門時突然就死在了車裡。守城的兵丁一看車上有位死人,便把車伕扣押控制住了。當時正好天黑,來不及驗屍,就把老人的屍體暫時存到店舖裡。到了半夜,屍體突然失蹤了,負責看守的兵丁驚慌失措,互相商量如何向上面交代。有人說某處新近停放了一具棺材,還沒來的及下葬,不如我們趁著天還未亮趕快把那裡的屍體偷出來,以應付明日的驗屍吧。大家一合計,覺的這主意不錯,就偷了那屍體以頂替老人的屍體。
古代特務的報應
五代時的蜀國(前蜀),設立了“尋事團”,由小院使(官職名)蕭懷武掌管,負責軍巡,就是帶著武器,到處巡察,抓捕他們認定的“壞人”。這類似於中共的警察。
為人處世,須安分守己,心懷善念,保持清淨的心境;切莫分外營求...
清朝時新城有個縣府官吏名叫杜梧。一到雨夜,他就在迷迷糊糊中覺的有美女來和他同床共枕,他自己也覺的不對勁,知道被妖怪迷住了,然而卻無法擺脫,時間一長,杜梧就顯的病弱不堪。
我的姥姥是一位非常樂於助人的善良的老人,她的一生有很多神奇的故事。50年代時,生活還很困難,這時她們家旁邊搬來了一家鄰居,是服役軍人的家屬,丈夫是解放軍,妻子帶著剛出生兩個月的孩子租住鄰居的一間下屋,母子二人生活困難,母親有病,孩子快餓死了。這時我的姥姥就特意為她們送去一籃子自己節儉省下的土豆,並教給她如何將土豆烤熟,碾成糊狀餵養孩子。孩子吃了土豆後慢慢好轉了過來。我的姥姥就一直接濟這窮苦的鄰居,直到後來他們的孩子慢慢長大。
隋朝人辛彥之,曾擔任湖北隨州刺史,後又到潞州(今山西長治)當官。他為官時皆用善政治理人民,同時還推崇佛教,曾修建了兩處佛塔,為佛教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老家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老家西南方向二、三里路的地方,有一個村莊叫高家莊子,村裏人男耕女織,日子過得殷實豐厚。一天,村裏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用兩個筐簍擔一擔土沿街叫賣,卻乏人問津。見無人買土,老人對村人說:“家有老母,斷糧有幾天了,家中沒有甚麼東西,只得挑這擔土換錢養母。”
清代歙縣人蔣紫垣,流落到獻縣程家莊,租房行醫。他有解砒霜中毒的藥方,極為靈驗。
這是發生在九十年代初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大紀元記者林淑芬綜合報導)河北阜平縣六旬法輪功學員楊德鳳,年輕時由於醫療事故,使她差點喪命。通過修煉使她獲得新生,脫離病魔的煎熬,卻遭到中共的迫害,而參與迫害的人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發生在中共統治時期的報應故事
傳統的中國人相信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本是天理。但是由於中共這幾十年的邪惡改造,傳統的思想被視為迷信而摧毀,使很多國人失去了善惡有報的傳統觀念,因而不怕報應,隨意做壞事,整個社會道德一日千里的下滑著。同時報應也不斷發生著,行惡者不但害己,還禍及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