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ai预测彩票 - 体育

世界經典名人

東方的辛德勒—約翰‧拉貝
約翰.拉貝(John Rabe)是一位德國商人,他因為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成立安全區,救下了二十萬的中國人而廣為世人所知,然而卻因為這樣一個抉擇,而讓他的一生中留下了遺憾…...
【濤哥侃封神】第三十六回  張桂芳奉詔西征
《封神演義》其實是在「半神半人」的環境,與希臘神話有共通之處。他們是神仙,但書中是用人話描繪一切,看的人也就當人話(去理解)——說這哥兒們真神啊!日行千里,然後一土遁、抓把土往上一扔,這個人就沒了,跟傳真機似的就到那頭去了。
【大話西油】人間惆悵客 倫勃朗悲情一生
在藝術史上,因為一件作品而聲名遠播的大有人在,但因為一件作品而身敗名裂的,估計只此一人!他就是我們的主角倫勃朗!
為何革命?孫中山在桂林的一段往事
「桂林」不單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它優美的山水景緻更是聞名全球,南宋文人王正功的詩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便是對它的歌頌,這裡除了山水美景外,還是一個影響近代史甚鉅之地。
【大話西油】米開朗基羅巨作:最後的審判(3)
教宗尤里烏斯二世被稱為「戰神教宗」。他為人強硬,脾氣火爆。當他和同樣脾氣火爆的大天才米開朗基羅相遇的時候,就擦出了藝術史上最輝煌的一片火花!在米開朗基羅的另一幅壁畫巨作《最後的審判》中,有一個人因為惹怒了大師,而永遠留在了「地獄」裡!這個人是誰呢?又為什麼觸怒了大師呢?
蔣介石教子 言傳兼身教
回憶父親蔣介石的教誨,蔣經國曾以《易經》中的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形容父親蔣介石在日常生活中修身的細節,數十年如一日,從來沒有絲毫懈怠和含糊。而蔣介石對兒子的教育,從《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家諭》所記錄的家書中可見一斑。
【大話西油】米開朗基羅(2):教宗的天花板
「千古第一人米開朗基羅」之二:激將法挑起大師對決,佛羅倫薩一戰轟動歐洲!戰神教宗和米開朗基羅,同樣火爆脾氣的兩個人擦出了一場藝術史上最輝煌的火花!
古典巨匠舒伯特 一生所追尋的境界
小舒伯特(Franz Schubert,弗朗茨‧舒伯特)是奧地利作曲家、古典音樂的巨匠。他身高不足5英尺,身量瘦小,長相普通,而且只活了短短的31年。然而,從他去世後留下的幾封書信中,人們卻能窺見他溫柔而善良的靈魂,沒有怨恨,沒有奸猾。
【大話西油】藝術史千古第一人:米開朗基羅(1)
西方藝術史千古第一人:米開朗基羅。13歲的米開朗基羅如何能夠說服吉蘭達約不但收下他做學徒,並支付他工錢!一件假文物是如何給米開朗基羅帶來了一個揚名羅馬的機會呢?
【大話西油】一代宗師(下):永恆的拿破崙
拿破崙,西方有一個四大戰神的說法。就是古代西方最厲害的四位軍事大家,他們是:古代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古代北非王國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然後就是今天的這位法蘭西帝王拿破崙‧波拿巴。
邱吉爾系列(1)至暗時刻雄獅吼 勇氣前行神光透 為此刻 準備多年
帶動V手勢風潮盛行的,是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他常以此標牌動作向民眾傳遞必勝(Victory)的信念。壯碩飽滿的他禿頭圓臉,恍若肩膀上架個地球儀,有著心寬體胖的諧趣喜感。嘴裡叼著雪茄,葡萄大的眼珠深邃慧黠,還透著幾絲頑皮。最能體現其威猛氣魄和堅韌性格的經典肖像,是尤素福·卡什1941年拍攝的《憤怒的雄獅》,世界各大報紙競相刊登,金剛怒目的邱吉爾深入人心,成為二戰時英國不屈不撓、奮戰到底的勇氣象徵。
蔣介石:孔祥熙是抗日戰爭的大功臣
國民政府連年戰爭,軍費暴增,開銷巨大,財政入不敷出。宋子文主管財政部時期,由於9·18事變和長城會戰等,導致1933年前半年國庫虧空6,000萬元。宋子文無力扭轉虧空局面,提出辭呈,得到蔣介石的批准。在這樣的局面下,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孔祥熙擔任中央銀行總裁,十一月就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
遙相輝映的東西文化:康熙與路易十四
清朝的康熙皇帝(1654-1722年)是中國最傑出的皇帝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而同一時期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在位長達72年,是歐洲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王。兩位從未謀面,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還有一段被後世傳為佳話的文化交往史。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在文學中追求的真理是什麼
在他看來,表達心底的真話,說出那些不能用平凡言語表明的那些秘密,是藝術的要務和唯一的目的。「藝術不是一種享受、慰藉或娛樂;藝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唯有透過藝術的影響力,才能促使人們和諧互助,暴力才會終止。」
一代偉人林肯總統與他的戰時戒嚴
亞伯拉罕·林肯,他普遍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相信天賦人權、崇尚自由,他頒布的《解放黑奴宣言》以及他留下的精神、形象成了未來民主自由世界的象徵,在他過世一百年後仍在冷戰期間為共產主義政權之下所受到壓迫的人帶來希望。
華盛頓將軍系列:美國人有兩個祖國
《獨立宣言》的作者托馬斯·傑弗遜,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智慧的,同時也是最不愛開口說話的那個人,他說出的話多是金句,他是這樣表達對法國的情感的——我們美國人都有兩個祖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法國!
突出部之役 巴頓將軍的神蹟之戰
1944年冬季,對二戰時期的美軍而言是一段最為煎熬的日子。雖然納粹德國已逐漸走向敗亡,但是這個時期美軍面臨著歐陸數十年來最艱苦的寒冬,前進的每一步都艱苦萬分。12月希特勒為求最後一搏,集結30個師發動了突出部之役,初期讓美軍遭受重大損失,其陣亡人數接近2萬,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堪稱是在勝利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
華盛頓將軍系列故事:福吉谷 雪地裡的獨自祈禱
1777年的冬天,華盛頓率領部隊來到費城附近的山谷——福吉谷(Valley Forge),以期讓軍隊休養生息,渡過美國東部漫長的寒冬。後來的史書傳記都說,這個冬天大陸軍處境最為淒慘,日子最不好過。
華盛頓將軍系列故事:你的情誼,使我幸福
這樣的一封信,深深地溫暖了將軍的心。雖然將軍沉靜少言,自小就具備強大的自我約束能力,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然而,他也是肉身之人,出自於肉體凡胎,只要是人,就會有對於冷暖和傷痛的感知。在內外交困的鍛造谷,他對內需要安撫無力舉炊的軍隊,對外需要面對國會和同僚對他百般設限的刁難。
麥克阿瑟的戰後歲月及臨終前的預言
1950年的韓戰,是傳奇名將麥克阿瑟親自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當時希望避免與中共或蘇聯產生直接衝突的美國杜魯門政府不顧一切地將他解職,之後麥克阿瑟到國會發表經典演說《老兵不死》,結束了他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聖誕奇觀 萬民迎國主
寒冷的夜晚漸露曙光,亦如黑暗終將過去。12月25日早晨,蔣宋夫婦迎來聖誕日的萬縷光芒。燦爛的陽光,似乎帶來莫大的光明和希望。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引狼入室 西安謀主
宋美齡提醒眾人,不能健忘共黨過去犯下的殘酷行為。今日,共黨雖然一時沉默,但是他們的存在對國家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共黨對國家構成的威脅的還沒有滅掉。更有人告訴宋美齡,共黨早已放棄了昔日的政策與行動。然而,宋美齡也不願相信這些無稽之談。她不僅提醒自己,也警戒西安人士,告訴他們勿要中了共黨的詭計。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騎虎難下 叛將悔禍
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和中共有過數次密談,每次密談都會討論到是否能得到蘇聯的援助。他打算投靠蘇聯,聯合中共在西北割據。他想做獅子,不想做綿羊。因此公開叛蔣,發動了西安事變。然而,蘇聯為了自身的利益打算,犧牲了張學良,中共為了自身的生存,出賣了張學良,使張的計劃落空,造成他騎虎難下的局面。
華盛頓將軍系列故事:肝膽相照鍛造谷
Valley Forge,在中文一直音譯為福吉谷,也有直譯為鍛造谷,而這兩個名字,都蘊含著深刻天意,十分寫照現實。1777年冬天的福吉谷,是大陸軍的鍛造之地,淬火錘鍊之地,是絕境中的華盛頓將軍在白雪皚皚的森林深處,單膝下跪,獨自對天哀鳴禱告的祈禱之地;而1778年初夏,走出鍛造谷的大陸軍,已然改頭換面,煥然一新。當後世的人們回望這場歷時八年的獨立戰爭,會油然慨歎:鍛造谷,的確是獨立革命的聚福之地。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天降神諭 使命之行
宋美齡一行抵達張宅後,張學良即問她,是否要馬上見蔣委員長。宋美齡說她先喝杯茶,以此表示她對張的信任,願意將個人安危全都寄託在他的掌握之間。所以,蔣介石還不知道宋美齡已經抵達西安。宋美齡不想讓他焦急等候,所以提前告誡眾人,不要去通報。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心不畏死 神予慧智
當時宋美齡對解決西安事變做了一個比喻,譬如修建一間屋子,顧問端納已經打好了地基,兄長宋子文已經樹好了柱壁,至於上梁、蓋頂這些最後的工作,實在是她責無旁貸之事。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國難壓頂 力主大局
1924年5月2日,蔣公受孫中山任命,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兼任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蔣公身為一校之長,處處言傳身教,為學生做表率。他上任伊始,發表過二篇訓詞,一則是《犧牲為革命黨惟一要旨》,另一則是《怎樣才是真正的革命黨員》。
華盛頓將軍系列故事:平生一片心
華盛頓將軍高貴的純金一樣閃亮的人品,在軍隊裡擁有的絕對的感召力,也是國會的諸位議員們所畏懼看見的——他們既忙著趕走一定要對他們行使統治權的英王喬治三世,也提防著喬治·華盛頓成為北美大地上的新的君王。這樣一種微妙心態下導致的制衡和對華盛頓將軍的壓制,在獨立戰爭期間從來沒有停止過。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難中不亂 尋和之路
兵變當天凌晨,張學良的機要祕書劉鼎就把蔣公被扣的消息發給了中共。而南京國府一直到下午,才收到蔣公失蹤的消息。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成仁取義 我死國生
東北易幟,中原大戰,張學良皆建立不少功勞,蔣公對其抱有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忠心事國。平日,張學良也自認為是蔣公子弟,聲稱敬事蔣公如父。西安事變後,蔣公回想起四年前,1931年9·18事變,日本侵占東北,國人怒罵張學良。蔣公代其受過,不知遭受了多少人的誹謗和侮辱。在蔣公的寬容庇護下,張學良得以安然無虞,遠遊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