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源

渡黑水而來 台灣木匠阿公九死一生的故事
百年前渡黑水來台灣木匠子孫 ,八句《認祖詩》遙心繫武漢。先民敬天信神得安生於亂世,現今疫情蔓延之時,人心惶惶何以自求多福?此故事或許值得省思借鏡。
武昌起義——中國由帝制走向共和的終局之戰
武漢,是中國的歷史名城,自古即是兵家必爭之地,有無數的帝王、英雄、才子、佳人在此地留下足跡。尤其是在清末民初發生的武昌起義,是為辛亥革命的開端,革命黨人兵力起初僅不過數千人,卻能擊敗大清帝國的數萬精銳大軍,它的勝利讓中國各地民眾風起雲湧的響應革命,被視為是中國由帝制走向共和的最為關鍵的終局之戰…...
比德如玉 先秦君子具真正的貴族風範
先秦時期,尤其是傳國近八百年的周朝,是一個君子輩出的時代,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邵穆公、仲山甫、鄭武公、衛武公、曹劌、叔孫穆子、管仲、鮑叔牙、晉文公、晏子、狐偃、趙衰、趙宣子、範文子、魏絳、祁溪、叔向、趙襄子、子產、伍子胥、范蠡、師曠、老子、孔子、孟子……他們不僅具有內在的美德和智慧,而且舉止優雅得體。他們就是孔子所說的「文質彬彬」的君子。
【文史】天安門紫禁城  屋脊藏寶匣有說道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徵文】文宇:科舉千年興衰錄(三)
清代設立官卷,是為了維護科場秩序和平民考生的合法權益。
【徵文】文宇:科舉千年興衰錄(二)
在千年神傳文化的沃土中,誕生了史上最公平的選官制——科舉制。
【徵文】史上最公平選官制 科舉千年興衰錄(1)
科舉是中國古代發明並實行的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
《幼學》故事(38)佛祖與老子
這是該教材節選的最後一課,回顧整部教材內容,從混沌初開,女媧造人,講到三皇五帝留下的歷史文化,各代的醫藥、技術,莫不體現神傳的特點,到了這最後一課,就只有講到佛道兩大修行文化的始祖。
《幼學》故事(37)魯班的天命
公輸班削竹木製成老鷹,飛上天空三日都還沒有落下;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畫上眼睛之後,雷電交加,牆上的龍破壁而出,騰空飛上天。
【文史】何謂三老五更 竟讓天子行跪拜之禮
受現代影視劇的影響,現代人想當然地認為,高高在上的天子、皇帝只有接受臣子們跪拜的份兒,根本不可能有皇帝反過來給臣子行這樣的禮的情況,偶爾有天子求賢若渴,最多也就是行行揖禮罷了。然而,真實的歷史卻讓我們大吃一驚。比如在現代鮮為人知的尊養「三老五更」的儀式上。
《幼學》故事(36)神醫扁鵲
盧醫、扁鵲是古代的名醫;鄭虔、崔白都是古代著名的畫家。東晉的郭璞得到《青囊經》,所以擅長於占卜;唐朝的孫思邈得到龍宮的藥方,能夠醫好龍的病,拔除梗在老虎喉嚨的骨頭。
《幼學》故事(35)蔡倫造紙
造紙術,堪稱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蔡倫千百年來備受人們尊崇,被奉為「紙神」。美國科學家麥克.哈特撰寫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排在哥倫布和愛因斯坦之前。可見其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貢獻之大。
《幼學》故事(34)羅盤與渾天儀
周公發明了指南車,而羅盤是他遺留下來的規制;南朝劉宋時的錢樂,奉命製造張衡創製的渾天儀,觀察天體運行,從事天文曆法研究的人自此才有所依據。
《幼學》故事(33)燧人氏鑽木取火
神農氏遍嘗百草,了解草藥的寒熱溫和等性質,相互配合的禁忌,才有醫藥的藥方;后稷教導人民播種五穀,讓糧食有了保障。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民開始吃熟食,懂得烹飪;有巢氏架木為巢,發明了建造房屋的方法,開始了宮室的建築。
化之以德 理之上也
《忠經》的第七章談的是政理。開章的第一句:「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讓筆者穿越了時空想起了小時候課本裡面說的:「以德報怨」,那時說的是對待戰敗的日本。不管這四個字的原則帶給日本人民多少的恩澤,但對學生們來說確實留下了不復仇與善待侵略者的教育影響力。
《幼學》故事(32)黃帝規制漢服
一直到黃帝時,各種冠服衣著的等級制度才趨於完備;黃帝的妻子元妃嫘祖發明了採桑養蠶治絲的方法,並教導民眾如何織布製衣。
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國的皇帝。
《幼學》故事(31)伏羲出自華胥國
在五千年有系統史料記載之前,也就是在黃帝之前,存在著一個漫長的三皇時期,這段時期大多以神話傳說的方式流傳,這些帝皇都神通大顯,具有聖德,以半神半人的形像教化人間,制禮樂正人心,定婚嫁懂人倫,帶領人類從矇昧無知走向開化,一步步走進了漁獵文明和農耕文明,最後才進入開啟這一輪五千年人文教化的黃帝時代。
《幼學》故事(30)炎黃二帝 開五千文明
曆日是神農所為,甲子乃大撓所作。算數作於隸首,律呂造自伶倫。甲冑、舟車,係軒轅之創始;權量衡度,亦軒轅之立規。
《幼學》故事(29)天授文化 聖人傳之
上古的時候,人們在繩子上打大小不同的結,來記載事件;到黃帝時,倉頡創造文字,才取代繩結記事的方法。伏羲氏時,有龍馬背負著「河圖」從黃河中浮出來,伏羲氏依照「河圖」畫成八卦;大禹治平洪水時,洛水出現背負「洛書」的神龜,呈現出祥瑞的徵兆,大禹依據龜背上文字,列出治理天下的九種大法則。
《幼學》故事(28)有巢氏
在遠古未開化的時代,人們夏天居住在荒野,冬天住在洞穴;自從有巢氏發明房屋之後,人們才建造出有屋梁屋檐,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屋。
西方種痘防天花之法源自中國?
說到天花這種疾病,現代人似乎很陌生,也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怕,因為幾乎每個人從小就打了疫苗,而且早已有了有效的醫治手段。不過在歷史上,天花是一種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因為它的殺傷力極強,在18世紀的歐洲,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死於天花;而在中國的明朝後期和清朝初期,天花的肆虐同樣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
《幼學》故事(27)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個字,楊震只把清白廉潔的家風傳給後代子孫。
現代家規30條考量你的家教 你聽過幾條?
下面介紹的近代流傳下來的老一輩人總結的30條家訓,即使對於我們今天的爸爸和子女也會有很多裨益。它涵蓋日常生活中的儀態、尊老、用餐、倒茶、做客等諸多方面,你都聽過幾條?對照自己做到了幾條?
《幼學》故事(26)大學首重明新
《大學》這一本書首先重視的是,每個人應當發揚自己原有的美德,日日更新,每天都有進步;小孩子首先要學應對進退的語言和禮節。人的儀態舉止固然應該適中合宜,說話尤其重視有條理。智慧要圓融而行為要端正,膽量要大而心思卻要細密。
《幼學》故事(25)羊祜緩帶輕裘
羊祜出身漢魏名門士族,祖輩歷代為官,母親蔡氏是漢代名儒蔡邕的女兒。家風以廉潔有德著稱於世,到了羊祜,德行更是比先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的太原人郭奕讚嘆他是「當代的顏回」。能與孔子最為節儉,以苦為樂的弟子顏回並肩,可見他的仁德天下聞名。
《幼學》故事(24)虞舜製衣裳
這一課同樣講節儉的重要性,從古代帝王治國的角度來講節儉的重要性。目的還是為了養德。帝王節儉就可以實現「為政以德」,國家興盛的治國理想。
《幼學》故事(23)布被十年
卜子夏甚貧,鶉衣百結;公孫弘甚儉,布被十年。
【徵文】文宇:史上最公平的選官制——科舉千年興衰錄(四)
科舉選士的方式與現代選官制的民選、任命比論,也依舊顯示出其科學與民主的一面。
《几睱格物編》 康熙帝不為人知的雜學才識
大清聖祖康熙皇帝締造的「康乾盛世」,在中國文明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而作為帝王,康熙罕見的好學,其博覽全書、興趣廣泛,不僅熟讀儒家經典,學以致用,而且在地理、氣象、農業、史學以及西方曆法、數學、機械、醫學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可以說,康熙的學問在歷代帝王中都是出類拔萃的,其鮮為人知的「偏門雜學」才識則體現在他編撰的《几睱格物編》一書中。一篇篇小短文,迄今讀來,仍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