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发快三开奖结果

世界教育動態

洛時﹕中美教育對比與互相學習
眾所周知,中西方教育在性質與特點上有著極大的區別。中國教育系統強調絕對的服從,而在美國,教育是一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之所長,獨立思考並創意發揮的環境。中美教育的不同好比是國際教育的陰和陽。
MIT網路課程激勵學習 中文版受歡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免費英文網路教材獲得世界各地廣大反響,不僅在西方學術界,部份翻譯的中文教材也在廣大的中國人中引起重視和歡迎。不分國界、免付學費就可上MIT的課程,所差別的只是一份畢業證書而已。
當今美國學生中掀起了中文熱,但問題是教師仍然緊缺。
更多美國學校冀望中文教育
(大紀元記者廖佩妮編譯)多年來,美國學生早就在學說西班牙文與法文的「你好」,但是最近,愈來愈多的美國學生開始學說中文的你好了。
(大紀元記者李至勤編譯)英國數百位「文抄公」被爆在網上填大學入學申請表是從互聯網抄襲答案。原因是:在「陳述人生中發生過的戲劇性事件」一題中,竟有兩百多位申請者回答:「八歲時睡衣著火燒出一個洞」。
以色列教育部為了提升高中學生的科學能力,規定有關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等將列為高中必修學科,大學入學考試也一定加考這科。
位於華盛頓的研究機構布魯金斯學會最近發表報告,呼籲美國政府採取更多行動保持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導地位。 (w2007-02-07-voa27.cfm)
美AP中文考試採網絡應試
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今年開始設立高中預選大學課程AP(Advanced Placement)「中國語言和文化」及「日語和文化」的課程及考試,並決定5月在網上提供中文和日文考試。有些美國學校計算機設備不足,網上考試面臨挑戰。AP中文考試將測試學生的中文交流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並解釋的語言能力,以及瞭解中國文化的程度。
去年秋天,當潘儂思(Lauren Panos)走進她的中學九年級英文課教室時,潘儂思很驚訝的發現班上沒有一個男生。
英計劃將中文 列為中學生必修外語之一
英國公立中學的外語教學將出現重大變革。為提昇英國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教育大臣強生(Alan Johnson)計劃,中學生的必修外語不再侷限是法文、德文等歐洲語言,鼓勵學生學習中文、阿拉伯文等外語,以迎合國際經濟發展的潮流。
(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報導) 甫由民主黨重新掌控的美國眾議院遵守另一項競選承諾,表決通過了法案H.R.5,將學生貸款利率降低一半,以幫助財務困難的學生繳納高昂的大學費用。
歐美國家中文熱 學校中文課程急增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近年來,海外吹起了學中文的熱潮,學中文族裔不再侷限華人,在金融業任職的父母認為中文對他們的孩子是一項利器。在近5年內,非中國人學習中文的人數增加了3000萬人。什麼原因推動這個趨勢?這是否會改變英文的全球語言地位?
新加坡政府在蒙受全球知識經濟衝擊後警覺高級人才不足,設立國際學術諮詢團從今天起在新加坡召開第六屆會議,希望能提升新加坡人就讀大學及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人數,把大學畢業生的比例在四年後提升到百分之二十五。
為何中國學生學習成績比美國學生好
(大紀元記者金沙綜合編譯報導)2007年1月4日﹐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和杜克大學聯合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美國的新移民企業家」。作者維德瓦(Vivek Wadhwa)在報告中表示﹐美國必須加強數學和科學教育。他說:「其它國家的數學和科學教育更為嚴格」。「如果美國不改善,不去教我們的孩子更多的科學和數學,美國將遇到真正的麻煩」。
外電:漢語成為中國「出口」龍頭
(大紀元記者秦飛、魏德綜合編譯報導)西方人天天生活在「中國製造」的海洋中,也許會認為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才是中國對外最大的出口,其實不是。洛杉磯時報報導說,漢語才可謂中國「出口」的龍頭。目前全球各地學習或使用漢語的人數已接近一億,有100多個國家在不同教學機構中傳授中文課程,而對漢語的需求仍然與日俱增,光就美國來中國留學的學生人數在2004-05學年就上升了35%。
世界最負盛名的哈佛大學,今年一反常態,將招生目標轉向英國公立學校,試圖打破英國私立學校學生壟斷英國留學生來源的情況。
中原大學獲教育部「創意學院」計畫
教育部95年度「創意學院」計畫,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在69件申請案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年最高補助款300萬元。設計學院胡寶林院長結合院內10餘位教師,共策劃3個子計畫、20個分項計畫,期望能培養全院學生成為可以跨領域合作的創意團隊新貴。
休斯頓台灣同鄉聯誼會為鼓勵青少年努力向學,並藉以促進華裔青少年之間的聯繫於9月9日(星期六)上午10點在僑教中心舉行青少年數學競賽。競賽分為六個組別,以今年暑假前上的年級為準,每組各選出前三名,第一名得獎金50元,第二名30元,第三名20元,但所有參加競賽的小朋友都得到一份台聯會贈送的紀念品及獎狀。
阿根廷教育部對防範學生逃學的方法,很另類!阿根廷教育部為了讓學生不要逃學,最近決定把世界盃足球賽也當成上課的一部分,允許學生在上課時看電視轉播。
2006年開始,台灣加入了一個全球性的節日—430「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在這一天(每年的四月三十日),全世界有許多國家,包括美國、香港、肯亞、喀麥隆、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印度、斯里蘭卡等等,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向社會提出邀請:『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而或許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再需要打小孩了』。
全球興起學習華文熱,不少人卻為了要學正體字還是簡化字遲疑不決。前台大文學院院長、現《國語日報》董事長黃啟方昨日表示,華語使用很多成語,要跟華人做生意,便要了解華人的思考模式,因此學習正體字較有商機,才能深入了解中華文化。
  【大紀元記者艾倫堪薩斯綜合報導】有一天一個教徒對唐尼婭樓說:「唐尼婭,你非常正確,中國很重要。」已在上尼彌遜學區教了十二年中文的樓女士早就知道這一點。
高等教育進入iTunes時代
(大紀元記者久凱(David Jerke)撰文,廖小米編譯)假如準備考試的時候復習到第3遍來聽筆記怎樣?騎單車去學校的路上聽世界著名專家的講座,或者聽聽那個早上你賴床翹課教授都講了些什么感覺如何?托史丹佛大學和蘋果公司合作的福,它們讓學生、教授、校友和普通民眾的假想成真了。
日本歷史教科書常常因為內容太政治遭到批評。巴基斯坦的英文教科書也因為太政治將修改。中文的對聯有嵌字聯,就是把要說的人或是物的名字放在對聯裡。巴基斯坦十一年級的英文教科書出現了嵌字詩,裡面有美國總統布什的名字,引發了批評。十一年級英文教科書有一首叫做「領袖」,the Leader的詩。作者巧妙地把布什的名字和頭銜,President George W Bush,這二十個字母,放在每行的最前面,來捧布什。不少巴基斯坦家長不以為然,紛紛抗議。教育部官員也認定內容不妥,答應教科書再版的時候,拿掉這首詩。以文找文
隨著一批批的中國人移往美國,美方也開始重視中國文化和語言交流,從最近各中、小學的中文課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就可窺探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