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直播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世界教育動態

(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德國的教育體系需要改革,對此教育家、政治家早已達成共識。長久以來,各個州也都不同程度地在進行各種嘗試。近日,執政黨基民盟提出,要在全國廢除普通中學(Hauptschule),把目前德國普遍實行的三足鼎立制度改為二元分配制度。即除了文理科高中(Gymnasium)外,只保留一種高等中學形式(Oberschule)。換言之,就是把實科中學與普通中學合併。
教科文組織針對全世界青年男女,推廣這項無國界的教育計劃,提供組織65年來典藏的珍貴專業多媒體資訊。教材涵蓋文化、教育、科學及通訊等內容。
一份昨日由調查研究公司UMR為全國高教聯合會(NTEU)發表的民意調查發現,71%的隨機受訪者認為,在過去10到15年間,儘管名額有所增加,但澳洲大學越來越讓人讀不起。普通澳洲人和學生活動家一致認為,現在接受大學教育不應該這麼困難。
好學生須知:學會與大學爭取獎學金
各大學為了吸引成績優異的學生入學就讀,所提供的入學獎學金大戰已經開打!
(大紀元記者楊潔澳洲珀斯編譯報導)漢語為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語言,但西澳去年只有35名十二年級的學生參加了漢語的考試。
加拿大小學的全日制學前班越來越流行,一來解決學生適應學校環境,同時也將父母從半日制的學前班中解放出來。然而一項新的調查顯示,全日制學前班可能會對學習和個人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最新的調查顯示,隨著澳洲教育費用以每年6%的速度上漲,就讀私人學校的孩子,13年的教育總花費可能將達到驚人的50萬元,而就讀天主教學校的孩子,教育總花費會節省一半。
世界大學排名 澳洲數十專業躋身前50強
根據澳大利亞人報5月19日報導,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和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理科在澳洲屬於領先地位。
《朝鮮日報》與著名高等教育評估機構英國QS(Quacquarelli Symonds)聯合進行的2011年亞洲大學評估中,中國內地沒有大學進入前10,排名最好的北大僅列第13位。
(大紀元記者徐耀中比利時報導)目前學生打工的重點集中在各種工廠、遊樂場、果園、零售行業、餐館、咖啡店、酒店等行業,而恰恰上述行業的僱傭低學歷的正式員工比重偏大。
根據調查,目前新西蘭國內一些中學每年都會取消一些學習成績不佳學生的NCEA考試資格,目的是為了能夠提高學校的NCEA平均成績。
澳洲學生從公校轉到私校的流動量日前達到了新高。首都領地(ACT)成為澳洲歷史上首個各個年級的學生大多都在私校上學的省份。
目前,澳洲高中學校正採用全澳英語讀寫與數學(NAPLAN)測試結果來作為學校招收學生的條件。但是這一舉措得到學生家長們的強烈反對。部份家長拒絕讓他們的孩子參加NAPLAN考試,家長們擔心該考試結果將會對孩子不利,並將會障礙他們進入更好的學校。
據一項新分析發現,由於家長們關注給孩子挑選最好的學校,導致不同地區學生的來源素質不均勻,而由此產生出一種學生素質間的隔離。因此靠政府基金資助、大多接收來自社會背景和經濟狀況差的學生的學校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成效。
澳洲私立學校指責教育部長蓋瑞特(Peter Garrett)以先發制人的方式,進行一項重要辦學經費的審查。蓋瑞特稱,1000多所私立學校的經費優惠期限已到。
澳洲紐省政府已經發出信號改革高等教育,以應對因工人跨省到工資更高的礦業區而造成的技能短缺。
澳洲公立學校遊說組織Save Our Schools的專家們於日前向聯邦政府提議,希望政府改變對公立與私立學校採用不同標準分別撥款的方式,而代之以由聯邦學校委員會統籌管理,即先依照統一標準分配各公立及私立學校基本教育款項,再根據各校的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增加撥款。
18日公佈的一份澳洲獨立智庫報告表示,學生的考試結果應該是評估教師表現的四個條件之一。
(大紀元記者時曉萍芬蘭報導)2010年成立的芬蘭新阿爾托大學欲吸引大量的外國學生和教師及研究人員,使其更加國際化。
澳聯邦政府週五(15日)表示,新近通過的全國統一教師資格認證新標準,將為教育專業畢業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並對提高澳洲教育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近日,新西蘭認證考核2009-2010年度的統計結果公佈,顯示在近年來推行的國家中學認證 (NCEA) 考核中,許多學生成功獲取了認證資格,也有更多學生通過該考核獲取了大學的入學許可。但整體而言,低收入學區的學生比其他收入階層學區學生的考核結果低出許多,許多學生甚至無法通過NCEA認證考核。
由於「我的學校」網站對各校學生成績的對比顯示某些公校排名超過私校,越來越多的家長正把孩子從昂貴的私立學校轉到學生成績優異的公立學校。
美國大學每年的學費在5,000美元到5萬美元之間,成為每個家庭的一個巨大開支。為此,許多州建立了預繳大學學費計劃(prepaid college plan)。由於近些年學費漲幅超過了基金增長和投資回報,各州預繳大學學費計劃面臨困境,有些州已經關閉該計劃,有些州則對新加入的家庭徵收更高的投資金額。
新當選的澳洲紐省聯盟政府將拒絕增加學校的自主權,其中包括校長聘用教師的權利,這顯然偏離了傳統的自由黨立場。
新西蘭中學協會近日表示,在過去的12個月中,家長在球場邊爭吵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許多學校要求家長在觀看孩子比賽之前,簽署品行規範協定,希望借此約束他們在觀眾席前的行為。
(大紀元記者林奕瑞典編譯報導)兒童故事班創辦於美國,在全美國七個城市有800餘處,其目的是讓家境窮困的孩子們能夠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榜樣,樹立對未來的信心。這個項目在美國實施得非常成功,受此鼓舞,瑞典也開始嘗試在斯德哥爾摩建立相似的機構。
悉尼西部天主教學校放棄傳統的小教室教學和1至6年學制,試用一組教師向最多達200名不同年級學生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但該改革不受公共教師工會、澳大利亞教育聯盟及紐省教師聯合會的歡迎。
南澳政府將撥款高達60萬澳元為「超級學校」的學生提供校服津貼。在關閉學校就讀並轉入到新「超級學校」的所有學生,都將能獲得最多200澳元的政府津貼。
2010年,丹麥當選全球最幸福國家,中國幸福感排第125。那麼,為甚麼丹麥會當選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呢?一篇幾年前的文章,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甚至可以說,這次中國的幸福感被排在一百多位之後,也是因為從小奠定的教育和價值觀。正所謂「福禍無門,惟人自招」也。
(大紀元記者諸葛林德國報導)德國私立學校越來越熱門,和公立學校不同的是,私立學校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據《柏林晨郵報》報導,柏林Mitte區的新教教會學校Evangelische Gemeinschaftsschule Zentrum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一位叫Martha的學生不久前作為該校的氣候大使為在漢堡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周開幕;Miriam則幫助Kreuzberg區有移民背景的小學生學習德語;Carl曾經在一個福利機構的農場上工作過三個星期;每個第七和八年級的學生都要參加一個名為「承擔責任」的項目,他們自己找一個和公共事業有關的工作,比如在醫院、老人院或者幼兒園裡,之後在那裏工作上幾個星期。九到十一年級的學生要參加一個名為「挑戰」的項目,學生們離開柏林三個星期,可以工作、漫遊、甚至是駕駛帆船等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這些活動認識自己的強項、自己的極限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