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皇家烦 - App Store

經典史籍

士君子澡心浴德,要使咳唾為玉,便溺皆香,才見工夫圓滿。若靈台中有一點污濁,便如瓜蒂藜蘆,入胃不嘔吐盡不止,豈可使一刻容留此中耶?夫如是,然後圂涵廁可沉,緇泥可入。
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貴以下人為德,賤以忘勢為德。入廟不期敬而自敬,入朝不期肅而自肅,是以君子慎所入也。見嚴師則收斂,見狎友則放恣,是以君子慎所接也。
呻吟語 (十五)
萬事都要個本意;宮室之設,只為安居;衣之設,只為蔽體;食之設,只為充饑;器之設,只為利用;妻之設,只為有後。推此類不可盡窮。苟知其本意,只在本意上求,分外的都是多了。
余二十年前曾有心跡雙清之志,十年來有四語云:「行欲清,名欲濁;道欲進,身欲退;利欲後,害欲前;人欲豐,己欲約。」
古之人勤勵,今之人惰慢。勤勵故精明,而德日修;惰慢故昏蔽,而欲日肆。是以聖人貴憂勤惕勵。
無責人,自修之第一要道;能體人,養量之第一要法。予不好走貴公之門,雖情義所關,每以無謂而止。
(shown)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
有德之容,深沉凝重,內充然有餘,外闃然無跡。若面目都是精神,即不出諸口,而漏泄已多矣。
或問:「孔子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無乃非位素之義與?」曰:「公此問甚好。慎修君子,寧失之儉素不妨。若論大中至正之道,得之為,有財卻儉不中禮,與無財不得為而侈然自奉者相去雖遠,而失中則均。聖賢不諱奢之名,不貪儉之美,只要道理上恰好耳。」寡恩曰薄,傷恩曰刻,盡事曰切,過事曰激。此四者,寬厚之所深戒也。
有道之言,將之心悟;有德之言,得之躬行。有道之言弘暢,有德之言親切。有道之言如遊萬貨之肆,有德之言如發萬貨之商。有道者不容不言;有德者無俟於言,雖然,未嘗不言也,故曰:「有德者必有言。」學者說話要簡重從容,循物傍事,這便是說話中涵養。
世人喜言無好人,此孟浪語也。今且不須擇人,只於市井稠人中聚百人而各取其所長,人必有一善,集百人之善可以為賢人;人必有一見,集百人之見可以決大計。恐我於百人中未必人人高出之也,而安可忽匹夫匹婦哉?學欲博,技欲工,難說不是一長,總較作人只是夠了便止。
六合是我底六合,那個是人?我是六合底我,那個是我?世上沒個分外好底,便到天地位,萬物育底功用,也是性分中應盡底事業。今人才有一善,便向人有矜色,便見得世上人都有不是,余甚恥之。若說分外好,這又是賢智之過,便不是好。
今天選讀的古文第一段是講述蒲州刺史趙元楷勞民傷財向唐太宗獻媚,卻被唐太宗批評之事。經筆者查閱《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紀十一》記載,此事發生於貞觀十二年二月;而筆者手頭《貞觀政要》版本上記載的卻是貞觀七年。
正大光明,透徹簡易,如天地之為形,如日月之垂象,足以開物成務,足以濟世安民,達之天下萬世而無弊,此謂天言。平易明白,切近精實,出於吾口而當於 天下之心,載之典籍而裨於古人之道,是謂人言。
大道有一條正路,進道有一定等級。聖人教人只示以一定之成法,在人自理會;理會得一步,再說與一步,其第一步不理會到十分,也不說與第二步。非是苦人, 等級原是如此。第一步差一寸,也到第二步不得。孔子於賜,才說與他「一貫」,又先難他「多學而識」一語。至於仁者之事,又說:「賜也,非爾所及。」今人開口便講學脈,便說本體,以此接引後學,何似癡人前說夢?孔門無此教法。
宇宙內大情種,男女居其第一。聖王不欲裁割而矯拂之,亦不能裁割矯拂也。故通之以不可已之情,約之以不可犯之禮,繩之以必不赦之法,使縱之而相安相久也。聖人亦不若是之亟也,故五倫中父子、君臣、兄弟、朋友,篤了又篤,厚了又厚,惟恐情意之薄。
《尚書》是一部記載中國上古歷史的書,是一部最老的歷史文獻,從虞夏的堯舜直到商周。從中我們能看到書中記載了很多古人天人合一的言行境界,現列舉一二。
心要如天平,稱物時,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時,即懸空在此。只恁靜虛中正,何等自在!收放心休要如追放豚,既入苙了,便要使他從容閑暢,無拘迫懊之狀。若恨他難收,一向束縛在此,與放失同。何者?同歸於無得也。故再放便奔逸不可收拾。
性,一母而五子,五性者,一性之子也。情者,五性之子也。一性靜,靜者陰;五性動,動者陽。性本渾淪,至靜不動,故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才說性,便已不是性矣。此一性之說也。
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病時呻吟,輒志所苦以自恨曰:「慎疾,無復病。」已而弗慎,又復病,輒又志之。蓋世病備經,不可勝志。一病數經,竟不能懲。
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爲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于嬀汭,其後因爲氏姓,姓嬀氏。舜已崩,傳禹天下,而舜子商均爲封國。①夏後之時,或失或續。②至于周武王克殷紂,乃複求舜後,③得嬀滿,封之于陳,④以奉帝舜祀,是爲胡公。
平侯九年卒,靈侯般之孫東國攻平侯子而自立,是爲悼侯。悼侯父曰隱太子友。隱太子友者,靈侯之太子,平侯立而殺隱太子,故平侯卒而隱太子之子東國攻平侯子而代立,是爲悼侯。悼侯三年卒,弟昭侯申立。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獻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與。子常讒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獻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歸蔡侯。蔡侯歸而之晋,請與晋伐楚。
管叔鮮﹑①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②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③次曰霍叔處,④次曰康叔封,⑤次曰焻季載。⑥焻季載最少。同母昆弟十人,⑦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⑧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爲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爲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周文王問姜太公說:“文伐的方法有哪些?”姜太公說:“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種:一是,按照敵人的喜好,順從他的志願。這樣,他就會滋長傲慢情緒,而去做邪惡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勢利導,就一定能把他除掉。
百姓民心的向背就像流水一樣,堵塞它就停止,放開它就流動,清靜它就變清澈。唉!真是神奇啊!只有聖人才能看到它的發端,並進而推斷出它的結果。
鹿毛壽謂燕王:“不如以國讓相子之。人之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有讓天下之名而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與堯同行也。”
鷙鳥將要起飛攻擊時,必定先收起翅膀低空飛行;猛獸將要搏鬥時,必定先貼著耳朵伏在地上;聖賢將要行動時,必定先向人表示自己愚蠢和遲鈍。現在的商朝,謠言四起,社會動亂不已,而商紂王卻依然荒淫度日,這是商朝覆亡的徵兆。
凡戰之道:「用寡固,用眾治。寡利煩,眾利正。用眾進止,用寡進退。眾以合寡,則遠裹而闕之。若分而迭擊,寡以待眾。若眾疑之,則自用之。擅利,則釋旗, 迎而反之。敵若眾則相聚而受裹。敵若寡,若畏,則避之開之。」
凡戰之道:「位欲嚴;政欲栗;力欲窕;氣欲閑;心欲一。」
凡戰:「定爵位,著功罪,收遊士,申教詔,訊厥眾,求厥技,方慮極物,變嫌推疑,養力索巧,因心之動。」 凡戰:「固眾,相利,治亂,進止,服正,成恥,約法,省罰。小罪乃殺;小罪勝,大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