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皇帝
歷代后妃
歷代名將
歷代名相
歷代名臣
歷代文人
歷代名醫
科技人物
傳奇人物
歷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歷史文物
歷史故事
古代戰爭
古代遊記
經典史籍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代史
各類專史
其他史料
歷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華五千年
遠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戰國/東周
秦
西漢
魏晉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現代
世界史
上古時代
中古時代
近代
現代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史海鉤沉
細說歷史
經典史籍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代史
各類專史
其他史料
呻吟語
天工開物
貞觀政要
經典史籍
《天工開物》釀蜂蜜 臭腐生神奇
蜜蜂釀蜜時,先造蜜脾(釀蜜用巢房),其形狀像排列整齊的鬃毛。蜜蜂嘴嚼花心汁液,吐積而成蜜,再以人尿滋潤,則蜂蜜甘甜而芳香,這就是所謂「臭腐生神奇」。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甘嗜
2017年11月21日 5:22 AM
《天工開物》造華宴享糖 蛋白有大用
造獸形糖時,在每口大鍋內放糖五十斤,鍋下點火慢熬。火從鍋的一角燒熱,則熔化的糖液便滾旋而起。如果火在鍋心燃起,則糖液便全面沸騰而濺溢到地上。每鍋用雞蛋三個,去黃取青,入冷水五升化開。將蛋白水一勺一勺地澆在糖液滾沸之處,泡沫和黑滓便浮在水面上,用笊籬撈去,這時糖液就特別清白。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甘嗜
2017年11月17日 9:35 AM
《天工開物》造白糖方法 怎樣造出冰糖
造冰糖法:將白砂糖熬化,用雞蛋清澄去浮滓,看火候是否合適,將新青竹剖成一寸長短的篾片(篾讀滅,劈成條的竹片),撒入糖汁中,經過一夜便凝成為像天然冰塊那樣的冰糖。做成獅子、象和人物等形狀的糖,質料粗細可隨人決定。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甘嗜
2017年11月14日 5:52 AM
《天工開物》造糖取汁用糖車 煎糖靠火候
取汁熬糖時,將三口鐵鍋排成「品」字形,先將熬濃的蔗汁集中在一口鍋內,再逐步將稀汁加入另二口鍋內。如火力不足,即少一把柴,也會把糖汁熬成頑糖(成粘膠狀),只起泡沫,而無法起砂結晶。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甘嗜
2017年11月10日 5:52 AM
《天工開物》蔗漿老嫩定糖品 霜降是關鍵
糖蔗造出的糖有凝冰糖、白霜糖、紅砂糖三個品級。這三個品級系由蔗漿的老嫩來決定。糖蔗外皮到秋天逐漸變成深紅色,冬至後由紅色轉褐色,最後成為白色。五嶺以南無霜地區,糖蔗放在田裡不砍,用以造白糖。但廣東韶關、南雄以北,十月即降霜,蔗質遇霜即遭破壞,不能在田裡久放以成白色,故速伐以取紅糖。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甘嗜
2017年11月7日 1:00 AM
《天工開物》栽蔗極講究土質 唐西來僧傳製糖法
栽種甘蔗必須用夾沙土,靠近江河邊的土地最好。試驗土質時,掘一尺五寸左右的坑.將其中沙土入口中嘗味,味苦者不可栽蔗。但靠近深山河流上游的河邊土,即使土甜也不可栽蔗。 這是因為山地氣候寒冷,他日用蔗製成的糖也會味苦。在離山四、五十里的平坦、向陽的河邊土地,選擇最好的地段進行種植。
乃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11月3日 5:49 AM
《天工開物》天然糖珍妙 色香味俱全
宋子(宋應星)說,芬芳的香氣、鮮艷的顏色、香甜的滋味,都是人們喜愛的。有些自然物香氣甚為強烈,有些顫色很鮮艷,另有些則味道甜美,這都是造物主的特別安排。世間產生甜昧之物,十分之八來自甘蔗,但蜜蜂也竭力爭鋒,採集百花釀成蜂蜜,不讓甘蔗包攬全功。是哪種自然力的作用,使甘蔗和蜜蜂產生甜味而滋養天下眾生呢?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甘嗜
2017年10月31日 5:39 AM
不應被遺忘的一戰華人勞工軍團
華裔澳洲勳章獲得者、黃汝寧先生(Albert Yue-Ling Wong)正積極呼籲澳洲政府為華人勞工軍團建立永久性紀念碑,讓後人追思和感恩為今天的和平付出生命的那14萬華人勞工。
一戰
華人勞工
Chinese Labor Corps
北洋政府
華裔澳大利亞員佐勳章
2017年10月27日 6:59 PM
《天工開物》井鹽造井功難 岩鹽任刮易取
雲南四川遠離海濱,舟車難通,地勢較高,其鹽脈即蘊藏於地中。 四川境內離河不遠的石山,多可鑿井取鹽。鹽井口徑不過數寸,其上蓋一小盆尚且有餘,但深度必在十丈以上,才能得到鹵信(鹽層),故鑿井特別費功夫。
作鹹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10月27日 6:36 AM
《天工開物》春引水種池鹽 南風起一宵結成
國內有兩個池鹽產地:一處在寧夏,供邊鎮食用。另一處在山西解池,供應山西、河南諸郡縣。解池位於安邑、猗氏、臨晉之間,池外有城牆護衛。池水深處,其色暗綠。當地製鹽者在池旁將地犁成畦壟,將池內清水引入所犁的畦中,切忌濁水混入,否則就會淤塞鹽脈。
作鹹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10月23日 5:00 AM
《天工開物》海鹽採法多 存百年不變質
海水自具鹽質。海邊地勢高的地方叫「潮墩」,地勢低的叫「草盪」,這些地方都產鹽。雖然同樣的鹽出於海中,而製鹽的方法卻有不同。
作鹹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10月20日 8:07 AM
《天工開物》造物賜美味 無所不「鹽」
大自然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之氣,由此又產生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行中的水潤濕而流動.具有鹽的鹹味。周武王訪問箕子時,才首先得知關於五行的道理。人們吃的酸、甜、苦、辣四種味道的食物,經年缺少其中之一都平安無事,唯獨食鹽,十日不吃,便身無縛雞之力、疲倦不振。
作鹹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鹽
2017年10月17日 8:27 AM
《天工開物》小米芝麻豆脫粒得實加工法
加工小米是揚得其粒,舂得其米,磨得其粉。除風揚、車扇之外,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簸箕。其法是用竹篾編成長圓形盤,將米鋪入其中,擠勻揚簸。輕的揚到簸箕的前面,拋棄到地上。重的在後,都是米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粹精
2017年10月13日 5:00 AM
《天工開物》磨出上白麵粉 求九華山石
磨的石料有兩種,麵粉品質因石而異。江南很少有細白上等的麵粉,因磨石石料含沙,相磨發熱,則麥麩(讀夫,小麥的屑皮)破碎,以致黑麩混入麵中,無從羅去。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粹精
2017年10月10日 5:00 AM
《天工開物》揚麥磨麵法 自然風水最好
小麥是麵粉原料。稻穀加工後最精者是舂過兩次的精米,小麥加工後最上品是重複羅過的細白麵粉。收穫小麥時,手握一把麥稈擊取,其法如同擊稻。去麥秕,在北方用揚場的方法,因為風車沒有遍布全國各她。揚麥不能在屋檐下,必待風至而後為之。風不來、雨不停都不能揚麥。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粹精
2017年10月6日 6:46 AM
《天工開物》江南舟上水碓 攻稻一舉三用
江南廣信府(今江西上饒地區)造水碓之法巧絕。因為水碓就怕埋臼的地勢低會為洪水所淹,太高則水流不到。廣信府的造法是以一條船當地,打樁將船圍住,船中填土埋臼。要是在河的中流填石築壩,則安裝水碓便無須打樁圍堤了。更有一身三用的水碓,激水轉動輪軸,水碓的第一節轉磨成面,第二節帶動水碓舂米,第三節引水灌於稻田。這是考慮得十分周密的人製造出來的。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水碓
粹精
2017年10月3日 12:36 AM
《天工開物》篩稻殼去膜 粹精養百姓
稻穀去殼用礱(礱讀龍,狀如石磨,下臼固定,上臼旋轉,藉由上下臼齒搓擦使稻殼裂脫),去皮用舂(讀沖)、用碾。用水碓(讀對)舂穀,則兼有礱的功用:乾燥的稻用碾加工也可不用礱。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粹精
2017年9月29日 5:00 AM
《天工開物》脫稻粒曳牛滾石束手擊 借風去秕
水稻收割之後,要脫稈取粒。手握一把稻稈擊取稻粒的佔一半,將稻都放在場上以牛拉石磙(讀滾)碾取稻粒的也佔一半。以手擊取稻粒,被擊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穫時如雨天多晴天少,田間和水稻都濕,則不可上場,便用木桶在田間就地擊取。晴天稻乾,則用石板擊稻更為方便。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稻殼
粹精
2017年9月26日 5:39 AM
《天工開物》古人仿照「小過」卦形 製作五穀加工具
宋子說,自然界生長五穀以養育人類,穀粒包藏在黃色的穀殼裡,像身披「黃裳」一樣美。稻以糠為殼,麥以麩為皮,粟、粱、黍、稷的籽實也都隱藏在帶毛的硬殼裡面。去掉雜物取得其精華來食用,這種道理是顯而易見的。講求飲食美味的人,食不嫌精緻。加工穀物所用的杵臼,有益於萬民,系取自「小過」(上雷下山)上動下靜的卦形而製造。發明這類技術的人,怎能是一般人而不是天才呢?
五穀加工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粹精
2017年9月22日 9:24 AM
《天工開物》古代美女的胭脂 天然美顏法
將帶着露水摘取的紅花搗爛,放入布袋中用水淘洗,絞去黃色液體,然後取出來再搗,放入布袋中用發酸的淘米水再次淘冼,再絞去汁液。用青蒿(菊科)在上面蓋一夜,捏成薄餅,陰乾後收藏起來。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紅花餅
胭脂
2017年9月19日 5:24 AM
《天工開物》種得紅花作花餅 帶露紅花美嬌容
紅花是在園圃中用種子種的,二月初下種。如果種得太早,待苗高一尺時,就會有黑螞蟻般的蟲子將根吃掉,使苗死亡。種紅花的土地肥沃時,苗可長到二、三尺高。這就要在每行打樁,綁上繩子,將苗橫攔起來,以防狂風折斷。如土地不肥沃,苗只長到一尺五寸以下時,就不必這樣作了。
天工開物
宋應星
彰施
李淑芬
紅花
2017年9月15日 12:35 AM
《天工開物》植物中有五種「藍」 天然美藍澱染料
造藍澱時,要是葉與莖很多,便放在窖裡,少的放入桶內或缸內。用水浸泡七天,自然會浸出藍液。每一石藍液放入石灰五升,攪動數十下,藍澱很快就會結成。靜放後,藍澱便沉於底部。近來所生產的藍澱,多是用福建人在山上遍種的茶藍製得,其數量比其他各種藍的總和還要多好幾倍。他們在山上將茶藍裝入竹簍內,由船運到外地出售。製造藍澱時,將漂在上面的浮沫取出曬乾,名為「靛花」。放在缸內的藍澱,必須先和以稻灰水,每天手持竹棍不計次數地攪動,其中最好的叫作「標缸」。
天工開物
宋應星
彰施
李淑芬
藍澱
2017年9月12日 7:24 AM
《天工開物》古傳各色染料秘方 自然美現代珍藏版
大紅色。(其質紅花餅一味,用烏梅水煎出,又用鹼水澄數次。或稻稿灰代鹼,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則鮮甚。染房計便宜者先染蘆木打腳。凡紅花最忌沉、麝,袍服與衣香共收,旬月之間,其色即毀。凡紅花染帛之後,若欲退轉,但浸濕所染帛,以鹼水、稻灰水滴上數十點,其紅一毫收傳,仍還原質。所收之水藏於綠豆粉內,放出染紅,半滴不耗。染家以為秘訣,不以告人。)
乃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彰施
李淑芬
2017年9月8日 9:31 AM
《天工開物》雲霞五顏六色 染素料成諸色
宋子說,天上的雲霞五顏六色,地上的花葉千姿百態。大自然呈現如此色彩繽紛的景象,古代的聖人便跟著學習,用染料把衣服染成青、黃、赤、白、黑等顏色穿在身上。虞舜當初就是如此用心的。
乃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染色
2017年9月5日 5:24 AM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褐氈
凡綿羊有二種。一曰蓑衣羊。剪其毳為氈、為絨片,帽襪遍天下,胥此出焉。古者西域羊未入中國,作褐為賤者服,亦以其毛為之。褐有粗而無精,今日粗褐亦間出此羊之身。此種自徐淮以北州郡無不繁生。南方唯湖郡飼畜綿羊。一歲三剪毛(夏季希革不生)。每羊一隻,歲得絨襪料三雙,生羔牝牡合數得二羔,故北方家畜綿羊百隻,則歲入計百金云。
乃服
乃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9月1日 5:24 AM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裘
羊皮衣中,老羊皮價廉,而羊羔皮昂貴(羔讀高.小羊)。懷在腹中的羊羔叫胞羔,剛長毛, 剛出生的叫乳羔,皮上的毛像耳環鉤,彎彎曲曲的。長三個月後的叫跑羔,長七個月的叫走羔,皮上的毛漸漸變直。用胞羔、乳羔的皮作衣,沒有膻味。古時羔皮衣為大夫之服,現在西北的官紳也很看重它。
乃服
乃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28日 5:21 AM
種族大清洗!斯大林殺遠東30萬中國人
蘇德戰爭爆發前,斯大林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物資和武器上對中國進行了援助,但是在國內卻大規模迫害居住蘇聯遠東的華僑華工,逮捕關押並處決,流放到北極圈任其自生自滅者不下三十萬人。 七七事變後,特別是在日本佔領武漢以後,斯大林認為中國事實上...
斯大林
七七事變
蘇聯
華僑
遠東
2017年8月27日 12:41 PM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夏服
苧麻剝皮後,最好在陽光下晒乾,否則見水就爛。將麻皮撕破時,要用水浸泡,但是只能浸泡二十刻(五小時),浸久時不撕皮也要爛。苧麻本是淡黃色的,先用稻灰、石灰水煮過,再經過流動的水漂洗,晒乾後就成為白色。
乃服
乃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25日 5:21 AM
《天工開物》作棉衣 翻新棉襖
以棉衣、棉被禦寒的,百人之中只有一人在其中裝入絲綿,其餘都用棉花。古時的「縕袍」(縕讀運,新棉混合舊絮)今俗稱為「胖襖」(棉襖)。棉花彈好後,按照衣服、被子的形狀,將棉花放進去。新作的棉衣穿在身上顯得輕暖,但穿久就會繃緊.逐漸不保暖。將其中棉花取出彈鬆,再重新裝入衣內,仍可像原來一樣暖和。
乃服
乃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22日 5:21 AM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布衣 趕 彈 紡
用棉衣禦寒,不分貴賤。棉花在古書叫枲麻(之大麻的雄株,不是棉花),各地都有種植。有木棉(木棉科樹棉)、草棉(錦葵科棉屬草本)兩種,花有白、紫兩種顏色。種植白棉的佔十分之九,紫棉佔十分之一。
乃服
乃粒
天工開物
宋應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18日 5:41 AM
上一頁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有約 364 條記錄
地震千里外大樓秒塌 2025年之卦合《推背圖》預言大變局?
我沒有鄉愁
承天皇太后——蕭綽
青松絮語:凝望未來的琥珀
聖誕傳奇:《是的 維吉尼亞 有聖誕老人》
時間為何不夠用?
詩壇奇葩寶塔詩 僅55字層層展開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災難生 是巧合?還是預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陸羽不隨凡俗 開啟中華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