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歷史

拒刻《元祐黨籍碑》的工匠
常安民、李仲寧雖是小小的工匠,但他們都有做人最樸素的是非觀,並因此而青史留名!
司馬光砸缸的智慧
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中華文化中任何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其背後一定都蘊含著古老的智慧,用以啟迪現在的人。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鞅更秦法 普讀魯論
商鞅變更秦國法令,趙普常讀《魯論語》。
紀曉嵐是如何看待不幸的
人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發生,好事壞事都有前因後果。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喪邦黃皓 誤國章惇
宦官黃皓專權使蜀漢亡國,宰相章惇結黨營私而敗壞朝政。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皋惟團力 泌僅獻身
李皋訓練兵力而大破賊兵,李泌無所進獻而僅能獻身。
三國英雄─周瑜 (8):雄烈膽略 千古英豪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太公釣渭 伊尹耕莘
姜太公在渭河邊垂釣,遇到周文王,被文王視為聖人;伊尹在有莘國耕種,喜愛堯舜之道而成為商湯的宰相。
三國英雄─周瑜 (7):指揮若定 赤壁大戰江映紅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文翁教士 朱邑愛民
文翁建校教育蜀地士子,朱邑以仁愛對待桐鄉人民。
三國英雄─周瑜 (6):英主孫權拍板 周瑜三萬精兵抗曹
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孔門十哲,殷室三仁
孔子門下有十位聖賢,殷商宗室有三位仁臣。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陽雍五璧 溫嶠一台
陽伯雍種出五雙白璧,聘娶賢妻;溫嶠以一個玉鏡台,聘娶從姑之女。
三國英雄─周瑜 (5):力挺少主建功業 抗衡曹魏
魯肅立即動身親赴荊州與劉備聯絡。相傳他騎上一匹白馬,沿著長江西奔。白馬馱著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鐵蹄都磨破了。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湘妃泣竹 鉏麑觸槐
舜死後,二妃娥皇和女英十分悲痛,淚沾青竹而成斑;晉靈公派鉏麑刺殺趙盾,鉏麑不忍殺害忠臣,撞槐樹自盡。
三國英雄─周瑜 (4):盡忠護少主 延攬奇傑魯肅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綬交給二弟孫權說:「率領江東將士,與天下爭戰,你不如我;但是,舉賢任能,使人才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就不如你了!」孫策逝世,十九歲的孫權繼位為吳侯。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楊億鶴蛻 竇武蛇胎
楊億出生時,有一尺多長的毛髮覆蓋身體,經過一個月才脫落。剛學會說話,母親以口授經書,楊億馬上就能背誦。七歲能寫文章,與客人談論,有老成穩重的風範。
三國英雄─周瑜 (3): 劍舞英雄志  躍馬江東
一直以來,周瑜似乎對於功名沒有太大興趣,好像更樂於待在叔叔周尚身邊打雜,彷彿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幫助孫策征戰江東。
元代術士能預言國家大事 頗受皇帝器重
儘管元朝的國祚只有97年,但能預言國家興亡等重大事件的術士卻不少。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平仲無術 安道多才
寇準才智出眾可惜學術不足,張方平絕頂聰明為天下奇才。
三國英雄─周瑜 (2):總角之交 生死與共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壽春造訪孫策。兩位少年英雄一見如故,原來,周瑜與孫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孫策小一個月,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相談融洽,意氣相投,結下奇妙的緣分。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臺烏成兆 屏雀為媒
御史臺聚集烏鴉,成了事前的預兆;屏風上的孔雀,成為李淵和竇氏的媒人。
三國英雄─周瑜 (1):江東天子氣 花落誰家?
從歷史的預言脈絡來看,魏、蜀、吳三國的分立與建國,是早有預示的。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穆生決去 賈郁重來
穆生因為楚王怠慢而決定離去,賈郁再回來做縣令以懲治醉吏。
三國英雄——序言
三國故事是中華文化的珍寶,提起三國,人們總能津津樂道許多《三國演義》中的精采情節。可以說,《三國演義》一書的溢彩燦光,遠遠超過正史《三國志》。
太白晝現女主昌 寇準再剛也無奈呀!(1)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六月,長安上空太白屢晝見。太史占卜曰:「女主昌」。關於武則天掌權稱帝的預測在《推背圖》第三象裡就有。相傳唐太宗命天文學家李淳風、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國運,沒想到竟一直推演到兩千年後,還大多應驗成真了!這本預言奇書最初的名字為《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就是以金星為坐標、以會運為紀年、配有卦象圖的讖語。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耿弇北道 僧孺西臺
耿弇是漢光武帝平定北方的開路者,有如北道上款待光武帝的主人。牛僧孺在西邊見到一對紫鴛鴦(水鳥),不久果然任職御史臺。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雞黍張范 膠漆陳雷
張劭、范式二年之約,張劭殺雞炊黍,范式依約前來;陳重、雷義被舉薦做官,二人互相禮讓,都被徵召為官。
貞觀名相 房玄齡與杜如晦——房謀杜斷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了凌煙閣,陳列由閻本立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並經常前往懷舊,房玄齡、杜如晦亦位列其中。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淵明賞菊 和靖觀梅
陶淵明喜愛玩賞菊花,林逋喜歡觀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