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海南七星彩开奖结果-排列五走势图-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7-1)

他人意識對我之意識的影響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

西方哲學,崇尚理性。其傳統哲學論述方法基本上採取二分法:即主體(我之意識)與客體(物質或說表象世界)。這在格物窮理的認識範疇來說,並無可多議之處。

但為什麼要將意識作為是我主體唯一的東西,而表象世界或說物質也是作為客體所唯一的東西,以此兩者構成一個矛盾兩個方面來進行辯證?這對人的意識活動來說,並不能全面概括之。譬如他人對我的肯定或否定,我因此而思,這是他的意識對我的意識產生作用,使我產生新的意識,我因他的這個意識,改變了我的意欲,啟發了我新的動機,促使我反思。這個他人的意識,它是外在於我的客體,我將它視為「客體」或說「對象」不錯,但將它視為物質的、或表象的東西,則似有不妥。

某人向我表達一個意識,我不能把他只作為一個表象來考察,我不只會考察他說話的聲貝有多高,他臉色蒼白或漲紅的,他說話時距離我多遠,或是他的手腳如何比劃的。我的反應首先是:「他這話表達什麼意思?」這種「客體意識」與「我主體意識」兩者的互相作用,在人類的活動中是常見的,普遍的,對人生的影響非常深遠。為什麼哲學家們只看到意識與物質、「我」--主體與表象世界的關係呢?意識作用於意識,應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人類的基本活動,其範圍只不過是這兩方面:一是人與自然(物質)打交道;二是人與人之間打交道。前者可說是意識對物質的關係;後者雖有意識對物質的層面關係,但多是意識對意識的關係。人的生活,離不開他所在的圈子,這個圈子即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空間。

人的意識,在這個特定的時空裡,不僅受到表象世界(物質世界或說自然界)的影響,還會受到他人的意識影響。即他人意識對我之意識產生作用,使我人生發生變化。我的存在,是與他人脫不了關係的。

我們常聽到或讀到一些老者回憶他這一生時說,「改變我這一生命運的是我在某年某月某天張某人對我說的一句話。」「張某人」這一句話竟影響著「這個我」的一生,使這個人的意志終生為之奮鬥,可見意識作用意識之影響巨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活動,基本上是意識對意識的活動。他向我傳遞的話語、表情、動作,都蘊含著意識性。譬如他說我是豬,我的反應是他在羞辱我、在謾罵我、他對我極不友善。他的這句話,向我傳遞的就有如上意識,這是我意識中的反應。

我不會視他是我的一種表象,或說是客觀物質的對象,我不會判斷這句話的音量分貝是多少?

他明顯對我表達著一種意識,我因他的這個意識而在內心產生一個意識:我厭惡他、我對他的無恥感到憤怒、他竟如此羞辱我,我以為他才是豬……;他的這個意識引起我的一系列反思:我認為人性是醜惡的、他沒有道德修養、他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羞辱別人的頭上……等等,我頭腦產生一系列的反思,都是由他向我傳遞的這個意識所引起的。我的這個意識是由他的意識作用所產生的。

他人的意識,不僅影響我的意欲,也在影響我的情感、影響我對事物的判斷、推理、概念等。你的一句鼓勵話語,竟堅定了我的意志;你一句罵我是豬的話,竟令我一天鬱鬱不樂;我昨天放在書桌的錢不見了,你說張某進過我的房間,我因此看張某走路的形態、動作、甚至表情,都像是偷我錢的人。所謂的「暗示」,就是一個意識企圖作用於另一個意識。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人的意識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為我的知識不是天生就有的,大部分是從他人處學來的。在這個意義上說,只要我思,我就逃不脫他人意識的存在。我本來是一無所有,在我第一次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時,他人的意識就在不斷地作用於我了。我學,就是學他人的意識;我接受教育,不就是別人將他的意識灌輸於我嗎?我的生命意志,是表象世界和他人意識不斷作用的合成品。(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下面舉一個思維活動的例子:自然界產生各種怪現象(姑且稱為物質的顯現)——人從這些現象中產生鬼怪、或說惡魔的思想(意識的)——人為了戰勝鬼怪惡魔,又從這些意識中產生神的思想(又是意識的)。從這一系列的思維中,我們看到,除第一階段是物質的外,第二和第三階段都是意識的。也就是說,這個「神」的意識,是從「鬼怪惡魔」這個意識的反思上產生的。這就是意識產生意識。
  • 你要認識,總要有對象,這對象就是物質(物質的表象),這世界再沒有其他可供意識所認識的對象(這是以唯物主義來講,當然還有意識認識--反思等認識對象);而物質只有人的意識所反映它,物質才顯現出這個豐富多彩的表象世界。這兩者都是唯一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而意識(理性)只有人所特有,我們再也找不到第三者加入這個辯證的行列。這兩者的唯一,就構成一個矛盾兩個方面,誰也離不開誰,誰也決定不了誰。只是在認識過程中互相轉換。
  • 羅素說,「悖論是由某種惡性循環產生出來的。只要假定『一堆事物中容許包含只能用整個一堆事物來下定義的成員』就會產生惡性循環。」(《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第八卷,山東人民出版社,457 頁)看來,馬列主義在其辯證法前冠上「唯物」,就使其產生這種惡性循環。唯物主義一直無法解釋天才,也不敢作形而上學的辯論。只能在物質形態上打圈圈,作一般低意識水平的形而下辯論,其原因大概來自於此。
  • 意識再生意識,從心理學上來說,是有其根據的。從歷代的哲學家對意識分析研究我們發現,意識的存在有四種形態:吸收、儲存、加工、創造。
  • 無神論者與有神論者爭論時,常質問有神論者說,你說有上帝,你證明出我看,祂在哪裡?祂長得如何?這就是康德四大悖論所說理性無法信任的負荷。
  • 為了駁斥唯物論方便,我們一直將與意識對立的客體稱為「物質」。但由於「物質」的無限可分性,實際上,「物質」是什麼我們都搞不清楚,關於這一點我們上面已指出過。
  • 在表象世界給予意識有了一定的儲存工作後,意識就可以自我加工創造了。
  • 哲學家們分出意識的步驟為感性--知性--理性來完成一個認識過程,感性從客觀表象世界得來,知性從感性與料連結、綜合、統一得來,而理性則從知性概念進行推理、判斷得來。
  • 占星學提供了一個讓我 們觀察這兩種命運的機會,這麼做會讓我們增加自由意志運作的空間。
  • 在日本可以在「足湯」處停下腳泡一泡「足湯」享受免費的溫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