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博彩app - App Store

在泰經營國際學校有成 張耀浪擬回台上市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特稿)走進曼谷威爾斯國際學校,外籍小學生親切喊著的董事長「Mr.Chang」正是來自台灣的張耀浪。他接手經營威爾斯七年,擴大學校的規模,現在正準備回台上市,擴大教育事業版圖。

張耀浪20年前跟著老闆到泰國打拼紡織業,但歷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他感到外在環境變化大,製造業的經營會越來越困難,就開始盤算必須在事業上有所轉型。

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未來何去何從」的聲音就不停在張耀浪腦海中出現。2000年與友人合股開了紡織公司,張耀浪更感受到製造業的困境。

張耀浪在專訪中坦言,經營紡織事業,「賠到快要倒閉」,自己的資金快要虧光,回首幾年來人生「大起大落」,他就決定未來事業要走三大方向。

第一,要做能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金行業,不要再苦苦等待要向客戶收回應收帳款;第二,產業不要受景氣影響,例如原物料波動、庫存損失等問題;第三,不要做價格競爭的行業。

就在動腦筋思考事業下一步的同時,因緣際會,讓張耀浪一腳踏入教育事業。張耀浪的小孩就讀的威爾斯(Wells) 國際學校菲律賓籍經營人2002年登門拜訪,邀約他入股經營國際學校,教育產業剛好符合他事業轉型的三大方向。

張耀浪2002年入股威爾斯30%,到現在持股75%,已經是最大的股東,後來合夥投資的夥伴都是台灣人。

採美國學制的威爾斯國際學校所收的學生來自20多國,一年學費大約20至30萬泰銖(約新台幣29萬元)。

張耀浪接手時,威爾斯才剛有小學部,由於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生也準備升學,他承租校地,2003年成立一到五年級校區,2006年又設立第三個歐努(On-Nut)校區,容納一到十二年級學生。

今年秋天,威爾斯11年級學生升上12年級,張耀浪的國際學校更趨完整。威爾斯目前有650名學生,其中300 名在歐努校區就讀,張耀浪預估,未來三到五年,歐努校區學生人數將達750人。

雖然教育是張耀浪的一項投資事業,但他從不認為學費較高的學校就會流於學店,張耀浪表示,「教育不是廉價的」,辦學辦的好不好,家長和學生都能認定,只有辦學成功,才能吸引學子就讀。

對張耀浪來說,教育是一項產業,但不會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因此,張耀浪大筆投資學校軟硬體設施,包括歐美為主的師資、液晶螢幕、電視等教學設備,希望學生能有很好的學習環境。在製造業打滾多年,張耀浪坦言,投資國際學校無法快速獲利,但報酬穩定,適合中長期發展。

為了擴建校園,張耀浪與合夥人投資3 億泰銖,前三年虧本,第四年已達收支平衡,張耀浪指出,由於學費收入穩定,預估投資八年到十年後,所有的投資可以全部回收,並能達到20%到30%的獲利率。

投資教育事業就像倒吃甘蔗一樣,張耀浪說,不像製造業會受到景氣衝擊,還要時時刻刻研發創新、讓產品升級,教育只要有好的師資、仔細安排課程,用心經營,獲利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越來越好。

與一般商業競爭不同的是,張耀浪感受到從事教育事業的無形資產,他說,校譽與品牌不會因為時間而折價。更重要的是,每次看到學生學業進步就會無比欣喜,這是做生意享受不到的。由於學生人數漸增,加上友人提醒鼓勵,張耀浪發現中國與越南市場都有國際學校的需求,因此決定擴展教育事業的版圖。

張耀浪表示,為長遠發展、擴大規模,不可能百分之百都靠股東,透過公開市場集資是必經之路,財務公開透明的制度化經營,是他未來要走的方向。

由於泰國證券市場集資不容易,正巧,台灣證券交易所到各國鼓勵台商回台上市,張耀浪決定準備回台上市。

威爾斯國際學校穩定獲利,目前登記的資本額雖只有6000萬泰銖,今年將提高到1.2 億銖。張耀浪已著手規劃返台上市相關準備事宜,未來擬以控股公司方式申請回台上市,教育業佔控股公司的八成。

面對全球金融海嘯後的經濟衰退,張耀浪回想當年亞洲金融風暴,他很有感觸地表示,「成功模式不可能複製」,但失敗經驗卻是深刻的教訓,現在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正是教導人「面對、解決問題以及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中市素有文化城之稱,文風非常鼎盛,教育事業很發達,如市區內就分別有逢甲大學及中興大學等學校林立。民國六十五年,由企業家何永先生於雙十路捐建文化中心一座,也就是現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分館--文英館。
  • 中國教育部召開會議,佈置2009年教育部門新聞宣傳機構和出版部門的工作,要求所屬新聞出版單位 提高權威性、引導水平和吸引力,促進教育事業和諧發展。分析人士認為,官方的教育宣傳反映出另外一個問題,增加權威性意味著青少年已不相信官方的口徑。
  •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據教育部日前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約有10萬個弱勢學童需要各界參與協助輔導,若不立即搶救,可能淪為中輟或犯罪的約有16000名。多年來持續關懷弱勢學童的龍眼林基金會,4月1日在雅方食品公司、育達教育事業集團,以及新永和基金會(TOTO衛浴設備)、雅竹藝術中心等企業的支持下,共同發起徵募「龍眼傳愛天使」公益活動。基金會表示,該項活動募款所得,將幫助弱勢學童生活改善,並輔導協助家庭共同面對危機。
  • 〔自由時報記者李信宏/苗栗報導〕勞委會及苗栗縣府舉辦徵才活動,今天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在苗栗縣造橋鄉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學生活動中心舉辦,共有46家廠商提供約1000個職缺,包括資訊科技、流通服務、休閒觀光、教育事業、金融服務業等。
  • 自由時報記者林國賢/特稿雲林縣學子很可憐,各國、中小學校藏書不足27萬冊,鄉鎮想蓋個圖書館卻缺乏經費,延宕多年;對照現在縣內許多不必要的機關門面整修工程、馬路綠美化工程,甚至沒有延續性的活動,錢被浪費了,但教育事業依然貧窮,令人不堪。
  • 伴隨著飄揚的五彩布條、七彩霞光,有著絕世神功的俠客在操偶師的掌中翻騰跳躍,源自台灣的「金光戲」是1950年代流行的布袋戲的一大種類。同一時期,美國知名布偶劇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角色豬小姐(Miss Piggy)與青蛙科米(Kermit)自布偶師Jim Henson在1955年創造以來,成為美國電視、電影行業重要的文化象徵。當台灣布袋戲來到美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本報記者專訪現任台北偶戲館館長的蔡易衛,分享他兩年前訪美交流的經歷。
  • 2023年中秋節前後,Gene身穿一襲黑色旗袍,現身在倫敦的公益慈善演唱會中,用英文唱出鄧麗君原唱、蘇軾作詞的〈水調歌頭〉,也就是華人耳熟能詳的《但願人長久》。(Gene提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Gene身穿一襲旗袍,在倫敦一場演唱會中用自己翻譯的英文唱出鄧麗君名曲《但願人長久》,引領西方人領略千年前蘇軾《水調歌頭》中美麗的月色、對天人究竟的思考、摯愛家人的繫念,以及一個凡人對生命永恆美好的期盼。
  • 2021年香港攝影師高仲明移民台灣。(宋祥龍/大紀元)
    惡法如影隨形、無所不在,「這就很像一把無形的刀架在你的身上。我覺得這是最恐怖,比直接不讓你說,更恐怖。」早年到中國採訪,他看透了暴政下受荼毒人們的血淚悲歌。他預見中共黑手下的香港將「慢慢脆弱、慢慢腐化」。於是他與妻子選擇移民與香港生活狀態接近的台灣。
  • 想想看古代,確實沒有便利商店,也確實沒有線上購物,不太可能有物流的概念,或是快遞等現代的名詞出現。不過,如果你閱讀過古書,孟子說過:「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孟子何許人也?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看看《貨郎圖》,想想這句話,誰說古代沒有物流的概念呢?再看看這些貨郎,他是不是肩負著物流的概念?然後實踐了孟子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概念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