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界法國奧弗涅國際聲樂獨唱音樂會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8日訊】(大纪元记者马逖岳法国奥弗涅报导)第十二界國際聲樂獨唱音樂會於七月一日到八日在法國奧弗涅火山地區的中心舉行。在為期一週的時間裏,觀眾們有幸欣賞到來自七個不同國家的聲樂歌唱家的表演。

倍受藝術家與觀眾們喜愛的Volcadiva 藝術節是唯一一個國際性的以聲樂藝術為主題的獨唱音樂會。獨特的演出的方式賦予每位聲樂藝術家獨據舞台的機會, 進行超過一小時的個人獨唱.

『這對藝術家們來講是一個挑戰。跟劇院裡的演出不同。在舞台劇的演出中,即使是主角也僅僅是演唱很短小的一段,並且總有同台表演的演員在主唱出錯的時候能夠幫忙掩飾。但是獨唱會是極端嚴格的,不允許歌唱家出現任何錯誤。在超過一個小時的演唱中,歌唱家要一直確保他的聲音處於最佳狀態』藝術節的創始人Bernard Boucheix 解釋到。

演出的高難度解釋了為甚麼這個類型的藝術節非常罕有。正是注意到這一領域的空缺,Bernard Boucheix先生,這位法國男中音歌唱家在於著名女高音歌唱家Mady Mesple研究過之後,在十二年前決定開創第一個以聲樂藝術為主題的獨唱音樂節。

Royat是一個坐落在奧弗涅火山地區山腳下的溫泉城市. 音樂節就在這裡的修道院裡舉行

每年的音樂節都會將 『聲音之杯』 (le trophee de la voix) 頒給表演最出色的技壓群芳的聲樂歌唱家. 在今年的音樂節中, 來自韓國的女高音歌唱家Hye Myug Kang很榮幸的被頒予這個獎盃. 『聲音之杯』 (le trophee de la voix) 的四面分別刻有: 藝術殿堂 (temple des arts ), 聲之杯 (colonne de la voix ), 偉大的人類藝術家 ( grandeur de l’homme ) 及 綻放的激情 ( lyrisme ephemere )的字樣

Hye Myug Kang認為獨唱音樂會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完全不同於歌劇的表演形式。

在歌劇的演出中,我必須要化妝跟穿著舞台表演的服裝。我可以說是躲在舞台的道具跟佈景後面。而獨唱音樂會卻恰恰相反。是我在舞台的最前面, 我在演繹一個角色的同時也是在呈現我自己。

雖然是來自亞洲,Hye Myug Kang從孩童時代就開始喜愛西方聲樂。熱愛歌劇的母親經常會帶她去看各種表演。

在演出中,Kang女士高貴優雅地演繹了十多首曲目。她演唱的德彪西的作品星光之夜 (Nuit d’etoiles)深深打動了聽眾,對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浪子的歷程》(The Rake’s Progress)的演繹也獲得了熱烈的掌聲。

音樂節中也有中國藝術家的表演:女高音歌唱家Ai Wu , 男中音歌唱家施恆以及鋼琴家Yue Shi 。

Ai Wu五歲開始學習演唱,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 她認為對於聲樂獨唱來說,最重要的是儘量忠實的演繹原著,不能歪曲。

Volcadiva音樂節的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通過藝術家們的精湛的表演,讓觀眾領略到了聲樂藝術的魅力。Volcadiva音樂節已經開闢了一席之地,被聽眾及國際藝術家所認知。希望會越來越成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