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幸福的兩種樣貌
兒與我,經常對話。而我,常常談很嚴肅的話題,2006 年12 月27 日的這天,我們談「什麼是幸福?」
被照顧得無微不至
旦與爸爸出門逛大街去了,樹和我倆用水果香氣的熱水泡澡,紅莓的顏色,豔麗。起因是,我要他自己脫衣服,他愛學不學的,他說:「你幫我,我才幸福啊。」
於是,我說了個瞎掰故事:一個什麼都被父母照顧得好好的孩子,到了可以自己吃飯時,他還想被人餵,父母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繼續餵你。」到了可以自己洗澡了,他還不想自己洗,父母說:「沒關係,我們可以花錢請人繼續照顧你……」
故事說到這個人長到30 歲,父母死去了。他兩年內,把父母留下的錢花光,沒人照顧他,他不會自己吃東西,甚至連拿東西到嘴巴都懶,於是就餓死了。
我問樹:「這個人幸福嗎?」樹說:「幸福。」
「咦?為什麼?他死得好快。」我好奇。樹說:「他只有後來2年不幸福,前面30年都是幸福的。」
凡事可以自己來
樹這孩子,他在學校,什麼都自己來:自己吃飯,擦屁股,,摺被子……
在家裡,他喜歡賴著,每回,我要他穿脫衣服,他總露出一種「勉強」的表情,他心裡極珍惜,能被我們愛著。然而,他對愛,有些會失去力量的認知。
我說:「媽媽對幸福的看法,和你不一樣。」媽媽認為,幸福就是,「到了可以自己來的時候,就學會了。」可以自己走路,就學會走路了,是幸福!可以自己說話,就會說話了,是幸福!可以自己吃飯就學會了,是幸福!可以自己脫衣服就學會了,是幸福!可以自己按電梯……可
以自己敲蛋到鍋子……可以自己搓湯圓……可以自己喝湯……都是幸福……
媽媽18 歲就開始賺錢給自己花,覺得好自由,自由是一種有力量的幸福;媽媽32 歲時錢比較少,外婆給我零用錢,我覺得好甜蜜,甜蜜是黏人的幸福。如果我32 歲,很健康卻沒有去賺錢,什麼都要外婆照顧,我應該會覺得沒力量,麻木與生氣。
好喜歡父母陪伴
你知道嗎?
一歲多,當你可以不用吃奶嘴,媽媽高興,心點點頭。
一歲多,當你會自己上大號,媽媽高興,心點點頭。
一歲多, 當你半夜尿急會說, 你從此不用尿布……媽媽高興,心點點頭,地球鬆了一口氣。
「為什麼地球鬆了一口氣?」樹好奇。「因為尿布對地球不好,地球不舒服。」
你知道嗎?
3 歲,你可以自己吃飯,你賴著要我餵,我說沒關係,我的心嘆一口氣「唉……」
4 歲,你可以自己洗澡,你不喜歡,我繼續幫你洗……我跟自己說要有耐心,心也嘆了一口氣「唉……」
樹問:「是長得高還是長得矮的人會早死?」這跳躍式的問話,讓我明白,他一直是,好喜歡當我們的小孩,好喜歡我們陪伴,好害怕我們早死。他問:「如果你們死了,誰照顧我?」於是我們討論了,親族以及社會福利系統,在各種困難下,孩子可以得到的照顧。懂了所有無常的後路之後,他看我:「媽媽,我喜歡你。」
摘自《做情緒的小主人》 寶瓶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