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集:http://www.iloveguava.com/b5/9/7/14/n2588637p.htm)
6、轉念法
明明是失敗,如果換一個角度看,未嘗不能視為成功。愛迪生在研究燈泡時,其研究助理曾向他報告:「愛迪生先生,我們已經失敗一千多次了,我們不可能成功了。」愛迪生立即罵道:「什麼失敗?我們已經發現一千多種不可能的方法。」
一位為「不會讓座的小伙子」而生氣的阿婆,如果換個角度想想:自己還年輕,幹嘛要他們讓座,反而轉生氣為喜悅。
一個瘦巴巴的中年人,每天自怨自唉:自己是瘦皮猴一個;若換個角度想:人到中年還能保持苗條的身材,這是何等不容易!
轉念法的另一個原理是轉換視覺的焦點:請仔細想想:人之所以「失望」是因為你「望」到「失去」的部分;「希望」則是為「望」到所剩下「稀少」的部份。
同樣半瓶酒,悲觀的人看到失去的那部分,因此唉聲嘆氣地說:「糟糕,只剩下半瓶了」;樂觀的人看到尚存的部分,因此高興地說:「不錯!還有半瓶」。
一位臨終的的老人安詳地等候死神來臨,他所以如此鎮靜,是因為他看見在另一國度裡,他一樣可以和許多親朋好友相聚;一般人所以恐懼死亡是因為看見:「失去」的生命、財產和朋友。
在沒有人穿鞋子的非洲大陸樂觀的人看到:每人買一雙鞋子,前景多亮麗!悲觀的人看到:沒人穿鞋子,有誰會買鞋子?
7、培養努力價值取向
面對人生失敗挫折時,一個「努力價值取向」的人,會比「能力價值取向」的人更能忍受打擊。
所謂能力價值取向便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十分看中事情的成敗,因為成功代表高能力,失敗代表差勁、能力低。如此一來,任何失敗都是對其自信將是嚴重的打擊。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很容易培養能力價值取向的價值觀。因為能力與努力是造就成功的兩大要素,努力是人人可為,能力卻有先天的限制。在強調贏過別人的環境中,很自然會使人興起自嘆「能力不如人」的感覺。
相反的,努力價值取向者則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人。努力價值取向的人相信:人生的價值不在個人最終所獲得地位的高低(這是與人比較的結果),而在於他一生所克服困難的多寡(這是個人奮鬥所得)。人生的價值既不在個人地位的高低或個人所得的多寡,因此成功與失敗便不再是那麼重要。挫折便不會是一種打擊。
父母在管教子女時,一定要將注意的焦點放在努力的過程。凡是只要盡力而為,成敗就不要太計較。這種管教方式將能培養努力的價值觀。反之,如果經常將注意的焦點放在結果上,不斷地和子女計較考試得多少分,不斷要求做事完美無缺。其結果只會加重能力價值觀。
8、強調內在價值,忽略外在價值
外在價值是指個人的外表及擁有的財富;內在價值是指個人的人格及學養。
外在價值容易因時、空轉換而消失(如紅顏因年華老去而褪色,華宅可能因地震或戰爭而傾頹,財富會因生意失敗而蕩盡);但是個人的內在價值,包括:人格高尚、學養豐富、行動舉止優雅、待人謙虛有禮、體諒他人、慈悲心腸等等不會輕易消失,而且很容易贏得別人的友誼。
一個看重自身修養的人,就不會斤斤計較人生的財富之增減、地位之陞降、事情之成敗、及人生之諸種得失。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