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戴振耀:台政策錯誤 害農民吃不飽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靜慧、黃佳琳/綜合報導〕對於台灣與中國交流日漸頻繁,甚至可能輸出農業技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教授梁文進認為,農業是台灣最可貴的資產,應謹慎小心,如果不經意流失,可能會降低未來台灣在國際競爭力優勢。

技術流失 我將喪失優勢

梁文進指出,一般國與國之間互惠平等交流非常正常,但台灣與中國的情況特殊,不太像一般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而且台灣比較天真,以為「有錢賺就好」,但到底有沒有賺到錢,很難預估,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審慎評估。

屏科大農學院長顏昌瑞則認為,過去台灣也從世界各國引進品種種植,因此台灣與中國農業交流,短期內難免會有影響,況且很多台商早就把技術移轉帶到中國,他認為這種趨勢恐已擋不住。

中國農產 已成競爭對手

他不忘提醒農民,台商在中國所生產的商品,之後掛上「中國」名義外銷,在國際間和台灣競爭,例如毛豆,目前中國也在種植生產外銷,雙方形成激烈競爭,台灣唯有把中國視為世界其他競爭國家之一,不斷提高研發能量以求進步,才不怕中國自後追趕。

前農委會副主委戴振耀則痛批,馬政府農業政策方向錯誤,台灣農業人才轉移至中國後,將造成台灣農業競爭相對弱勢,農民生計問題會更趨嚴重。

人才外移 農業將陷困境

戴振耀表示,他在阿扁執政第六年時,曾擔任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的董事長職位,任期才過一半,就因改朝換代被迫離職;當初成立農村發展基金會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台灣先進的農業技術與亞洲鄰近各國交流,並非單獨只協助中國農業。

戴振耀舉例,越南的農業技術相當落後,但台灣的農技團隊進駐後,順利協助當地農民改善生產技術,越南政府雖然和我國並沒有正式邦交,但卻因台灣釋出的善意,讓台商也能在越南順利作生意,並從中獲利,幫台灣賺外匯,達成雙贏的局面。

戴振耀指出,台灣的農業技術在世界各國中算是相當先進,但這幾年台灣農民卻賺不到錢,馬政府沒有正視此問題,反而向中國靠攏,讓更多優秀的台灣農業人才和技術經驗外移至中國,只會讓台灣農民陷入吃不飽、穿不暖的窘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