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钱 盈

閱讀詩詞有感

慕容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小病數日﹐心情寥落﹐無以自解﹐故而藉讀詩詞以求忘我。隨手翻來﹐觸目動心的﹐是李義山(商隱)的詩。

義山的詩﹐婉約柔美。尤其是他的七律﹐風華韻味﹐皆迥出平常﹐文采斐然﹐音調嫻雅。其篇章句法﹐皆妙合自然。故而每當我寂寞愁苦時﹐總愛閱讀他的作品。例如﹕

錦瑟無端五十絃﹐
一絲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好美好美的一首詩﹐虛無飄渺﹐恍惚迷離﹐如煙似霧﹐義蘊無窮。這是一種朦朧的美﹐不可解﹐不須解﹐不能解。如強為之解﹐則將破壞其氣氛﹐失去美感矣。

義山之無題詩﹐則更見高絕。用「無題」為題﹐無限義蘊﹐不盡情思﹐都含在無題裡。其妙處在幽杳深遠﹐在不可測﹐在意會……如﹕

重帷深下莫愁堂﹐
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
未妨惆悵是清狂。

設想美﹐意境美﹐詞藻更美。無句不深有韻味和韻致﹐值得讀者咀嚼玩味。如﹕

「臥後清宵細細長」﹐漫漫長夜﹐無盡相思﹐如何能入睡。「細細長」﹐非有失眠經驗者﹐難以領略細細兩字之妙。想來想去﹐相思無益﹐還是看開些﹐於是一變悵惘而為清狂矣。

「原是」﹐「本無」﹐「不信」﹐「誰教」﹐「直到」﹐「未妨」﹐這些虛字﹐多麼的生動。又如﹕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誠乃千錘百鍊﹐精謹之至。可想作者於作此詩之時﹐神傷氣沮之神態。「春蠶到死」﹐「蠟炬成灰」﹐該是多麼的傷心﹐多麼的無奈。

七律聖手﹐上集唐賢之大成﹐下開宋人之門戶﹐其屬辭﹐比事﹐自然流利。其篇章句法﹐則風法雋永。

走筆至此﹐亦想談談兩首流傳千古﹐格調特異之詩。其一為張繼之〈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此詩應以首句最有韻味﹐第二句最重要﹐不料卻以第三、四句最流傳。

此詩之中心﹐似應在「對愁眠」。作者因愁而失眠﹐因失眠而聽到夜半之鐘聲。在那樣靜怡美好的環境裡﹐鐘聲想是更撩起他千般愁緒苦思。

此詩中之「烏啼」﹐「鐘聲」﹐「客船」﹐看似熱鬧﹐其實應是寧靜。此亦是此詩之特異美好處。

其次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平沙,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此文自古藤﹐老樹至夕陽﹐均為名詞堆砌而成之十個影像﹐連成一串蕭瑟氣氛。及至後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中的「斷腸人」﹐「天涯」亦均為名詞﹐而「在」為介詞﹐全篇則只有一個「下」字是動詞。這在詩詞裡﹐是奇格是創格。

又如﹕歐陽修的「綠楊樓外出鞦韆」﹐王安石的「瞑色赴春愁」及「春風又綠江南岸」﹐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黃庭堅的「高蟬正用一枝鳴」。其「出」﹐「赴」﹐「綠」﹐「鬧」﹐「用」等﹐都是極不平凡的用法﹐後人萬難企及的。

寫至黃庭堅﹐我又記起他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名句來。多麼深遠的意境﹐多麼雋永有味的用字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庭前花落多少﹖
    陽春歸去太早。
    生怕子規啼﹐
    遊子他鄉易老。
    煩惱﹐煩惱﹐
    觸目天涯芳草。
  • 青衫革履新裝束﹐
    池畔小立人如玉。
    招手看鴛鴦﹐
    情深意更長。

    浮雲多變幻﹐
    雨打蓮芯綻。
    月黑夜燈青﹐
    消愁一卷經。

  • 那芳草天涯﹐
    那一髮中原﹐
    海的彼岸﹐
    山的那邊﹐
    白雲底下﹐
    有我的故鄉。
    目極﹐神馳﹐
    悲歌只能當泣﹐
    遠望豈能當歸﹗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