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傳說: 八仙赴西王母蟠桃壽宴

朱月明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40
【字號】    
   標籤: tags:

民間傳說中有許多關於八仙的故事,而「八仙慶壽」與「八仙過海」的故事更廣為人知。「八仙慶壽」的故事常常出現在繪畫、瓷器、雕塑等民間工藝和民間戲曲裡,為大眾所喜愛,是民間祝壽必不可少的主題。

西王母壽誕在即,八仙商量如何給王母祝壽,張果老提議向太上老君去求字。八仙遂駕祥雲來到了太上老君家中。聽完八仙的請求,太上老君欣然動筆,以《千秋歲》為調作詞一首:崑崙日暖,閬苑風光好。玉樓醉,玄女傅朱顏,頓覺烏雲曉,增纖巧;人在也,榮華南極祥光繞。位比東王老,歷萬劫而不朽,瑤池台上司陰教。鈞天諸品,就贊乾坤自悠久;今朝海鶴添籌,莫惜金樽倒。八仙讀完,稱讚不止,告別老君,駕雲回府。八仙以天孫之綿為軸,編星星為字,剪雲霞為彩,量好王母宅宇的尺寸,製作了一幅賀壽雲軸。王母壽誕日,八仙持著賀壽雲軸,駕著祥雲,盛裝去給王母慶壽。

天上諸佛、玉皇、諸神、諸仙,都來賀壽,賓客滿庭,大開筵宴。忽然仙童來報「八洞神仙來賀壽。」王母命仙童將八仙引入座席。寒暄完畢,八仙送上賀壽雲軸。王母命將雲軸張掛起來,只見雲霞燦爛,光輝滿堂,賀詞韻味雋永。而且雲軸的尺寸恰合王母庭宇。王母大喜,邀請眾仙同游閬苑。只見園中奇花盛開,異卉叢生,珍禽繞客飛鳴,靈獸盤舞歡迎,蟠桃紅熟,青鳥相鳴。處處有異香隨擁,步步有仙樂相從。千奇萬異,難以盡述。又見台殿迴旋屈曲,直抵九層。上窺無極之天,下看四方之地。令人目不暇接。正如古詩所謂:天上神仙府,人間宰相家;有田俱種玉,無地不栽花。

王母又在瑤池之上設宴,與眾仙對酌。筵中擺列有交梨火棗,玉液瓊漿,胡麻紫芝。珍奇美味,應有盡有。席間,董雙成吹雲和之笛,王子彈八琅之璈,許飛瓊鼓太虛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四人更是唱和疊和,果然是鈞天廣樂,餘韻悠揚。八仙聽得心曠神怡,受其鼓舞。藍采和持觴至王母前拜壽。王母說:「久聞賢弟,善能踏歌,今日正當行樂之會,何不為我一試。」采和說:「只怕我的歌難和這些陽春白雪。」王母說:「各有各的意思,不必過謙。」於是采和來到庭前,扣衣盤舞,俯仰紆徐,手執雲陽板,顛狂跳躍。舞罷,采和大踏步歌道:演出到此結束。眾仙大笑。王母說:「在我的戲臣中還沒有你這樣的表演的。」眾仙又推舉湘子唱道情一曲,湘子離席吹蕭助興,蕭音奇絕。王母讚道:「此曲逼真仙景。」於是命安法其記下樂曲。

有仙童捧三千年一結果的蟠桃來到席間,王母命眾仙各食二枚。壽宴完畢,張果老率眾仙辭謝過王母,飄飄然赴龍華仙會而去。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傳說八仙分別代表中國人的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等八個方面。八仙所用的法器,合稱“暗八仙”,都有一定的含義。張果老所持寶物魚鼓能占卜人生;呂洞賓的寶劍可鎮邪驅魔;韓湘子的笛子使萬物滋生;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養性;李鐵拐的葫蘆可救濟眾生;鍾離權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國舅的玉板可靜化環境;藍采和的花籃能廣通神明。
  • 雖然緱氏山海拔僅有308米,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出名卻是因了兩位神仙的緣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據說她曾在緱山修道。因為她姓緱,故該山名緱氏山,後簡稱緱山。另一位是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離奇!男子一想結婚就會身患絕症,恢復單身就不治而愈,占卜師預言治病:一件事不做就會孤老終生。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