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南報導)工研院南分院投入生態材料技術研發,將台灣擁有的豐富生物資源,透過所研發的炭化、活化、萃取、發酵等技術,提升其成分及價值,為原本平價的農、林產業找到高附加價值的發展方向,進而帶動林產與生態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該項生態材料技術應用成果發表會於19日在六甲南分院舉行,會中發表該院近期所研發的多項成果,包括立式生質能炭化爐、連續式活性竹碳製程設備、新穎性林產萃取及醱酵技術等等。
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蔡新源表示,希望藉著生態材料設備及技術的開發,協助相關產業提升其製程技術並開創新的材料應用,同時發展出具有節能、減廢、降低廢棄污染等效益的生態材料成果,為台灣林產加工及利用再創新機。
「直立式」生質能炭化爐,產出的「竹炭粒」具有極佳的除臭、調濕、遠紅外線、電磁波屏障等功能。而所收集的「竹醋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可作為土壤改良劑、天然防蟲劑、抑菌劑等。
而將一般廢棄的稻殼經炭化製成「稻殼炭」,可作為改良土質及天然農業的肥料,對相關的農林養殖業有所助益,為原本被視為無用的稻殼,找到新的運用與價值。
另外,活化處理有助於獲得高比表面積的活性碳材,提升炭化物的品質,在經由製程設備的二次精煉及活化處理後,可去除炭材所含焦油、粉塵等雜質,提升為民生及工業級的活性碳材,可供作飲水處理、食品天然色素、環境淨化及工業原料等相關產業的運用。
生態材料具可再生性、再回收循環利用性,且其生產來自自然,加工利用耗能比其他工業材料塑膠及鋼鐵低,並對環境友善無害等等特性,是公認最符合環保的材料。工研院南分院希望透過生態材料技術的帶動,協助產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為原本獲利有限的農產品找到高附加價值的發展方向,進而帶動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