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風:你在,世界在

華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天迅速暗了下來,一瞬間雷鳴風作,樹喧鳥驚,雨季到了,雨說來就來。關好門窗,再拿起電話,友人在向我推薦一本書,說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贊稱,沒人能拒絕這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這本書叫做《不抱怨的世界》,發起了一場「不抱怨」運動,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友人娓娓而言著,窗外已大雨滂沱,屋內卻雲淡風清。

人在茫茫大地上奔走,在渴望和尋找人生幸福之時,卻必須面對生命中無可逃逸的挫折和困境,日復一日,心靈的疲憊、茫然和孤獨,便如影隨形地產生了。偶爾靜下來會發現,人竟活得這麼累,這種累在紛爭間、瑣碎中、人世沉浮裡,漫漫長夜般地折磨著我們,工作、家庭、人際、天氣……抱怨已成了現代人的生活常態,如何能不抱怨?

但習慣抱怨的人無疑是不快樂的人,牢騷滿腹,鬱悶滿胸,生活變得彆彆扭扭,哪里也看不見了,永遠只會沉陷在不如意裡。抱怨顯然是有惡果的,不抱怨卻可能使生活發生想像不到的轉變,使人生的格局輕鬆舒展起來。然而抱怨容易,停止抱怨就不容易了,得找到打開門鎖的鑰匙。

有一種憬悟是,心懷感恩,為人處世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大度。感恩和大度,可以為我們增添生活中的轉機和快樂的法碼,然而,當人在逆境或受到傷害時,若能持守這種人格精神,也是一個內心充滿掙扎的過程。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爾‧鮑溫,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停止抱怨的奇妙辦法,他邀請讀者戴上隨書贈送的一個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換手,直到它能持續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為止,那時已經養成不抱怨的習慣了。「21天不抱怨」活動一時風靡全球,許多人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想憑藉紫手環的控制,為自己創造無怨人生。

友人的聲音還在耳邊縈繞著,內心卻忽然像被什麼敲擊了一下,一個念頭剎那間閃了出來:不抱怨本是一種境界,內含著信仰的力量,那些信神禮佛的人,更容易擺脫抱怨。因為信天知命,便能用簡單的眼光去看世界,隨遇而安,心平氣和,苦也融融,樂也融融,貧也相安,富也相安,不需要特地去改變什麼,卻往往在困厄時人生翻轉,柳暗花明,這分明是得力於老天爺的恩惠。

「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世界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擁有了這個世界,重要的是你相信造物主創造的一切,你便有了心靈的安託,你便有了一切滿足,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鮮花還是荊棘,都會坦然以待。你在,世界就在,永無抱怨。」

一古腦兒對友人說完後,放下電話,望望窗外,風雨已過,樹梢屋宇抹上了一層淡淡的夕陽,四周復又安靜。起身去沖一杯咖啡,看到茶几上有一個紫色的橡皮筋,也順手拿起來套在了手腕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中國品牌研究院發佈的《劉翔商業價值評估報告》,劉翔的商業價值跌幅高達87%,在最新版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單,劉翔已從去年高居第二下跌了三位,僅名列第五。自北京奧運會退賽以來,劉翔遭受的批評聲浪越來越多,連家鄉上海的報刊也開了火,質疑他作為公眾人物的承受力,更背的是,代言的轎車出車禍,甚至可能被起訴。飛人能否再續往日輝煌,媒體已率先發出了「劉翔時代」結束的聲音。
  • 雖然會前美英敦促各國加大經濟刺激以推動經濟恢復,遭到歐盟將增強金融監管作為首要目標加以抵制,中國和印度等一些新興經濟體想獲得更大發言權,各自的利益盤算驅使峰會暗潮洶湧,但最終卻沒有人在會議上發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言,「與會者做出了幾乎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妥協」。然而皆大歡喜中,啞巴吃黃蓮、最尷尬的應是胡錦濤。
  • 我們來自何方,我們的祖先是誰,從遠古年代的神話,從三皇五帝的傳說,從史書典籍的記載,我們知道,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生活在黃河流域的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然而這個答案,今天卻遭到科學家的一再挑戰,使我們對自己的源頭感到撲朔迷離。
  • 這張「上帝之手」的圖片,再仔細看,就像是一股不知來自何方的神秘力量,在托住一個將要火化的星球。
  • 美國「人事」雜誌(HumanEvents)邀請了一些著名學者組成一個評委會,來評比19到20世紀世界「十本最有害的書」,評比揭曉後,其中有幾本書頗引人注目:《共產黨宣言》得分最高為最害之首,《毛主席語錄》緊挨著希特勒的《我的奮鬥》為第三害,《資本論》為第六。
  • 5.12汶川地震週年之際,中國各地12個地震部門的28名專家,發表學術論文,以大量事實強調四川地震可以預報,在國家地震局多次表示川震不可預測,禁止討論質疑之後,公開挑戰官方定調,其揭露地震真相的勇氣,可說為強權下一向集體失言的中國知識界,增添了一道光亮。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