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平台-博彩论坛-体育彩票

飛安官李寶康蓄鬍 履行向上天的承諾

font print 人氣: 68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5日電)今天是華航CI611澎湖外海空難6週年,當年負責海底打撈工作的飛安官李寶康說了他蓄鬍6年的小秘密,當年正一籌莫展時,他對天允諾蓄鬍,當天就撈到空難事故關鍵證物。

外號「寶哥」的李寶康留著一臉看起來很性格的落腮鬍,很少人知道他留鬍子的故事,因已事隔多年,現在願意說出心中的小秘密。

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的飛安官李寶康是華航CI611事故海上打撈工作的召集人,他說,當年這起飛安事故造成機上225人全部罹難,遺體的打撈優先,而飛安會負責更重要的工作是飛機殘骸的打撈,因為每一片殘骸都可能是失事調查的重要證據。

李寶康回憶,當時海上打撈工作已進行1個多月,撈起了600多件失事飛機的殘骸,但比對後都未發現和事故有關聯,因打撈船是向國外承租,每天的費用高達新台幣上百萬元,李寶康說,在調查工作毫無進展時,他心中更是焦慮,因他擔任召集人,必須在海圖上畫打撈路線,但後來看著密密麻麻的海圖線時,常有不知如何下筆的壓力,不但一籌莫展,也感到痛苦。

李寶康說,有一天他拖著沈重的步伐走上甲板,原本無神論的他在感無助時,竟也對著天祈求幫忙,因經歷1個多月的打撈工作,身心疲憊,加上滿臉的大鬍子讓他看起來更風霜,但他對天默唸,如果能趕快打撈到重要的殘骸,他今後願犧牲色相,留下大鬍子。

神奇的事果然發生,李寶康對天承諾後畫了一條新的打撈路線,當天撈起的第640片飛機殘骸,就是空難破案最重要關鍵證物,李寶康除了直呼太巧合外,也不免對他向上天承諾的事感到有點玄。

因打撈到證物,讓李寶康覺得對罹難者有交代,而他也信守承諾,從此維持著打撈期間留的鬍子長度。

李寶康說,留鬍子的前兩年有一點不習慣,在會議場合總擔心引起側目,現在反而是漸漸有人也蓄鬍,對他的招牌大鬍子,也愈來愈滿意。

多年來李寶康的家人也曾勸他把大鬍子刮了,尤其太太認為他留落腮鬍看起來太老氣,但李寶康總認為這是他對上天許的承諾,雖然他無任何宗教信仰,還是認為答應的事就要做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印尼雅加達9日法新電)印尼官員表示,一架貨機今天在印尼東部的巴布亞省(Papua)山區失事,據信有6人罹難。
  • 台灣茶在19世紀清末到日治時代風靡歐美。當時歐美人士對於香氣迷人的「福爾摩沙烏龍茶(Formosa Oolong Tea)」,存在無限好奇與想像,一箱箱繪製精美的烏龍茶,從東方國度遠渡而來,價格高昂且搶手。
  • 伴隨著飄揚的五彩布條、七彩霞光,有著絕世神功的俠客在操偶師的掌中翻騰跳躍,源自台灣的「金光戲」是1950年代流行的布袋戲的一大種類。同一時期,美國知名布偶劇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角色豬小姐(Miss Piggy)與青蛙科米(Kermit)自布偶師Jim Henson在1955年創造以來,成為美國電視、電影行業重要的文化象徵。當台灣布袋戲來到美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本報記者專訪現任台北偶戲館館長的蔡易衛,分享他兩年前訪美交流的經歷。
  • 2023年中秋節前後,Gene身穿一襲黑色旗袍,現身在倫敦的公益慈善演唱會中,用英文唱出鄧麗君原唱、蘇軾作詞的〈水調歌頭〉,也就是華人耳熟能詳的《但願人長久》。(Gene提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Gene身穿一襲旗袍,在倫敦一場演唱會中用自己翻譯的英文唱出鄧麗君名曲《但願人長久》,引領西方人領略千年前蘇軾《水調歌頭》中美麗的月色、對天人究竟的思考、摯愛家人的繫念,以及一個凡人對生命永恆美好的期盼。
  • 2021年香港攝影師高仲明移民台灣。(宋祥龍/大紀元)
    惡法如影隨形、無所不在,「這就很像一把無形的刀架在你的身上。我覺得這是最恐怖,比直接不讓你說,更恐怖。」早年到中國採訪,他看透了暴政下受荼毒人們的血淚悲歌。他預見中共黑手下的香港將「慢慢脆弱、慢慢腐化」。於是他與妻子選擇移民與香港生活狀態接近的台灣。
  • 想想看古代,確實沒有便利商店,也確實沒有線上購物,不太可能有物流的概念,或是快遞等現代的名詞出現。不過,如果你閱讀過古書,孟子說過:「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孟子何許人也?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看看《貨郎圖》,想想這句話,誰說古代沒有物流的概念呢?再看看這些貨郎,他是不是肩負著物流的概念?然後實踐了孟子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概念呢?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