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5日電)屏東市海豐地區的綠竹筍正盛產,海豐地區的筍農都是中老年人,26歲的林淵淞是家鄉裡最年輕的筍農,他今年首開海豐地區以部落格推銷綠竹筍,他說,夢想將綠竹筍推向國際。
海豐地區的綠竹筍是屏東市的特產,在屏東縣有知名度,但在外縣市的知名度不足,林淵淞從文化大學園藝系畢業後,就回到家鄉過田間的生活。他說,從小就跟著父親種竹筍,在筍園裡長大,他對農業有濃厚的興趣,讀園藝系也因為未來想從事農業。
海豐地區的筍農都在4、50歲以上,沒有30多歲的筍農,林淵淞是家鄉裡最年輕的筍農,家鄉的筍農都以最傳統的方式種竹筍、賣竹筍,林淵淞把最流行的網購帶進海豐。
翻閱竹筍相關的書籍,林淵淞說,「我敢豎起大姆指說,海豐地區的綠竹筍是全台灣最好吃的竹筍,比台北三峽和觀音山的竹筍要好吃,三峽和觀音山是紅土,所生產的竹筍纖維較粗,屏東氣溫高,所生產的竹筍纖維細,口感好」。
林淵淞掛起部落格行銷綠竹筍,希望以主動出擊方式把海豐地區的綠竹筍能見度打開,想不到供不應求;他以提供試吃方式寄給客戶試吃,好吃再買,而且以新鮮竹筍供應,只提供自家竹筍,造成搶購。
林淵淞在部落格裡行銷綠竹筍,也讓讀者了解農田裡的事,前兩週竹筍價高到1台斤新台幣120元,有錢也買不到竹筍,林淵淞就在部落格裡說「不是我賣貴,是海豐地區和長治地區的竹筍有太多的『瘋叢株』(需要淘汰的竹筍),根本就供不應求,務農的人1年裡也只有兩週有這麼樣的天價,請大家諒解」。
為了能多充實農業知識,林淵淞平時在肥料公司當田間技術人員,下班後就和父親一起種竹筍。他今年嚐試以菌種和葉面肥料施肥,改良綠竹筍生長時的小頭缺點,果然得到了效果,讓他在綠竹筍的種植技術上又更上一層樓。
林淵淞說,海豐綠竹筍有發展空間,但在海豐沒有大面積的種植;他在大學時,就發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有很好的農業體系,但在海豐卻沒有產銷班的運作;希望能在海豐地區建立產銷班的運作,打開海豐綠竹筍的能見度,同時擴大自家綠竹筍的種植面積,並建立自家綠竹筍的品牌。
他指出,未來只要海豐綠竹筍品質能夠再提高,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海豐綠竹筍要外銷走向國際不是問題。